新疆就业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2022-12-11 03:36麦迪娜热皮卡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文/麦迪娜·热皮卡提

(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提要]伴随新疆作为新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力,解决好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问题,从就业质量视角带动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2007~2017年新疆就业与产业结构相关统计数据基础上,将新疆就业与产业结构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继而从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探讨,再进一步运用Eviews模型选取2007~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证实就业与产业结构对新疆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引言

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运行状态并不是单就质量问题研究而推进,而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要求,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解决途径。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无法脱离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其中最主要的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问题;另一方面实现微观层面有活力、宏观层面调控有度,作为连接微观和宏观的中观结构问题尤为重要。从产业与就业的关系上讲,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结构转变,就业结构合理分布又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这种协调关系是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处理好产业部门与就业结构之间协调关系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开放程度滞后的西北边境,就业与产业结构质量发展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但新疆实行跨越式发展模式,直接跨越到重工业发展阶段,导致产业发展不能有效带动就业结构调整。因此,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质量问题的解决非常迫切,解决好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问题,从就业质量视角带动新疆经济增长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二、新疆就业与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相互间的关系。一般指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形态及所有制下的在业人口或者社会劳动力在社会经济各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在各个地域内部及地域之间、在各个年龄段内等人口属性之间的数量比例及其动态的相互关系。就业结构以产业为载体,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选取2007~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以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方面对新疆三次产业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强烈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简单的经济体制结构向多元化经济体制转变,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疆也是同样的。

1、从新疆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来看,新疆第一产业从业人数2000~2003年低于400万人,从2004年起超过400万人而且继续上升,到2013年达到了506.35万人,再到2017年的534.5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2000~2004年低于100万人,到2005年超过了100万人并逐步上升,到2013年达到了178.79万人,再到2017年的188.5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显著增长,由2007年的294.34万人到2017年的584.44万人呈继续上升的趋势。从就业人数来看,2017年之前,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最多,第三产业的增长率最高,而到2017年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最多。

2、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逐年下降,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2007年为50.3%,2017年下降到40.88%,每年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从2007年到2013年比重略有上升,从2007年的14.25%上升到2013年的16.31%;但从2013年到2017年又逐渐下降,由16.31%下降到2017年的14.42%。据统计,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2000年的29.99%到2013年的37.52%增长是较快的,年均增长0.58个百分点;但从2007年的35.45%到2012年的35.66%,期间的几年并无明显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到2017年的44.7%,第三产业有了新一轮的发展。在2007~2017年间新疆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大约10个百分点;相反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则呈较快上升的趋势,也是大约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主要是第三产业在吸纳第一产业转出的劳动力,如表1所示。(表1)

表1 新疆就业人数与比重变化一览表

(二)新疆就业-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从就业人口产业结构来看,新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和新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新疆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全国与新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变大,2000年相差为5.94个百分点,到2007年达到9.5个百分比,2017年达到了13.88个百分点。

新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2007年的26.8%上升到2017年的28.1%,增长了1.3个百分点。新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同样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度较慢,由2007年的14.25%上升到2017年的14.42%,增长了0.17个百分点,与全国水平相比是较低的。

同期,全国与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都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其中,2007~2011年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2年全国第三产业平均就业比重超过了新疆,达36.1%,而新疆为35.66%;到2017年全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44.9%,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44.7%。(表2)

表2 新疆与全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较一览表(单位:%)

2007年,全国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40.8∶26.8∶32.4,各产业之间相差不是很大,而新疆为50.3∶14.25∶35.45,各产业就业比重相差较大,其中第二产业与第一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差距分别达到36.05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所以,新疆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三)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之间与产业内部之间的比例与结合关系,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就业结构是经济各个部门所占的劳动数量与比例关系。由于各个产业发展水平不同,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吸纳能力也不同,因此对就业结构影响也会较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它对整个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反映的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对称的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比重,Yi表示第i产业的就业比重,Pi表示就业偏差系数,当Pi=0时,表示该产业的产值和就业均衡发展,劳动力在各个产业固定下来,处于稳定状态。根据公式(1)计算出来的2007~2017年新疆就业偏差系数如表3所示。(表3)

表3 2007~2017年新疆就业偏差系数一览表

第一产业的就业偏差系数一直为负数,并且2007~2017年间整体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基本上徘徊在-0.6上下。就业偏差为负数,说明第一产业内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新疆大量的劳动力都居住在农村,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业偏差较大。

同期,第二产业的就业偏差系数一直都比较高,但是表现出先逐年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的趋势。首先从2007年的2.28上升到2008年的2.50,然后2009年下降至2.08,再到2010年上升至2.23,再继续逐年下降的趋势,一直不平稳,到2017年下降至1.76。这说明新疆第二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就业比重小于产值比重,第二产业具有吸收劳动力的潜力。

新疆第三产业就业偏差系数同样呈现不平衡趋势。首先由2007年的-0.001上升到2009年的0.04,然后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再到2012年上升至0.02,之后基本上稳定在临近0的水平。可见,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伴随着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而相应的提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发展基本均衡。

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同于第一、第二产业,它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位置;二是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会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一步步增加。也就是说,虽然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却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而现阶段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之所以那么迅猛,相信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加上现如今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很大,所以相对的就业比重也不断呈现出上升趋势。

三、就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时代变迁,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充当着强而有效的助推器,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助力,探究产业结构、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重新规划产业结构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疆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根据奥肯定律,如果经济增长,那么失业率就会下降,即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就业率就会上升,经济的高增长伴随着高就业率,低增长伴随着低就业率。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是经济增长或减少1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就业率变化的比率。就业弹性系数越大,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越好,依靠就业增长拉动就业作用越明显;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也不会拉动就业增长,依靠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用GDP的增长率代表为经济增长率GY,就业增长率为GL,就业弹性系数为E(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E=GL/GY)。E>1,表示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时劳动生产率下降;E=1,表示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增长速度等于经济增长速度,这时劳动生产率不变;E<1,表示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这时生产率上升。通常情况下,就业弹性系数在0与1之间。就业弹性系数越接近1,表示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能力越强;就业弹性系数越接近0,表示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弱。

从表4可以看出,近年来新疆就业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15年就业弹性系数由于GDP增长率过低,系数过大;2009年、2016年就业弹性系数也是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速度,因此引起了较高的就业弹性系数。近年来,新疆就业弹性系数大致呈现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就业增长速度,导致多数年份就业弹性系数小于1,即使经济增长积极拉动了就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依旧较弱。(表4)

表4 2007~2017年新疆就业弹性系数一览表

(二)多元回归模型。本文利用Eviews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以经济增长为因变量y;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1、第二产业就业人数X2、第三产业就业人数X3、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4、失业人数X5为自变量,分析这5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GDP来衡量经济增长,以散点图呈现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图1)

图1 回归结果散点图

根据散点图可看出,大致呈现线性分布,所以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利用OLS回归分析得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拟合优度为0.993369,回归模型显著。但X1、X3、X5系数的t值不显著,而且X1、X5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存在多重共线性。

利用相关系数法检验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见表5。(表5)

表5 相关系数检验矩阵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解释变量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本文利用逐步回归法对多重共线性进行消除,消除后最终变量为X2、X4,分别代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与高等学校在校人数。

利用怀特检验分析是否存在异方差,取显著水平α=0.05,由于nR2=2.711407

四、主要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是存在一致性的,经济增长既能够促进就业的增加,同时也依赖于就业的增加。一些西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劳动力和生产率两个因素决定的,生产效率越高,劳动力越多,就会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进而促进消费,经济自然就会发展得更好,这是必然会产生的结果。但其实,在研究新疆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时,要以实际情况为主,新疆的发展水平滞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依旧较高,并且长期高于产值比重,所以存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缓慢,水平低下,导致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足,且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吸纳空间趋于有限。还有就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要知道城市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是有限的,所能提供的工资水平也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平衡这个问题,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建议

1、改造新疆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将传统农业与信息化、网络化相结合的智慧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布局,以扩大第一产业内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空间。此外,鼓励和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提升自身知识技能,积极向外转移劳动力。

2、加速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快产业链环节向中高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增强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要依托新疆现有资源优势,在稳步推进石油、化工和电力工业等优势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和特色轻工业等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培育壮大先进设备、新兴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就业拉动效应。

3、改造提升新疆传统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业、国际商贸、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化延伸。特别要依托特色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和创造劳动力就业空间。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很多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已经进入了刘易斯拐点阶段,人口红利有限。所以,新疆在协调三次产业-就业间的关系外,必须完善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工作、促进各行各业职工积极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