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斐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监狱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际遇。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履行社会职能的关键的职能单位,在新的市场形式和新的时代压力下也面临着新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唯有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进一步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运营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既定的内部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采取措施和启用程序等等方法来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抵御和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和发展中的各种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状况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的基本影响因素。内部环境主要包含: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组织架构、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制度等。
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要有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 要更加系统的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预判,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风险的措施和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内控活动有了一定的风险评估之后,要采取相应的控制举措,其目的是将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或者是可能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内部控制就必须重视对于相关内控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结合相应的信息内容及时地与单位内部的其他部门保持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会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在这些制度和措施实施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相对完善的监督和检查机制,以保障相关制度和措施的顺利落实,以对内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处理[1]。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还相对滞后,内部管理方面还处在一个不断尝试和摸索的过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发现单位在运营和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还能够以各项行之有效的举措更高效的解决相关方面的问题。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权责关系的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种办事流程的进一步清晰和透明化等等。这些不仅更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有效落实,更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动和运转,涉及到政府方面的财政拨款等等方面的内容。科学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收支的流程规范和使用规范,强化了对于资金的内部管理和监督,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更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使用的基础上,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更高,行为更规范。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关方面的专项资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也正因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进一步规范资金的使用,加强对于资金的优化配置,行政事业单位才能真正地保证专项资金的合理利用,保证专项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服务项目的落实,社会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又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好感。
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安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政府的专项拨款,所以这也决定了资金的有限性。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资金的使用,加强在资金使用方面的监督,才能进一步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在资金方面的“贪污”或者是“铺张浪费”的情况,才能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实现资金使用率的提升[2]。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内控管理只是内部管理的一个分支。不可否认,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即使是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还是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这也侧面反映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内控意识不高。也正是因为形式主义的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照搬和照抄其他大型单位,也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内部控制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内部控制现实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自然,内控制度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并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来自政府拨款,这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对于员工的考核,并且行政单位的经济效益也没有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自然在内部管控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大程度上在借鉴和照搬,一定程度上脱离单位内部的内控现实,导致内控制度在实施和落实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另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决策的不合理,监督的缺失等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内控混乱,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控岗位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很多内控岗位工作人员并不符合内控管理的工作要求,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内控意识和能力,这些人员的存在不仅会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内控工作出现失误的可能,还会影响正常的内控管理效率和质量。
内控岗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的专岗,也是内控制度上传下达和落实的基础岗。对于内控岗设置的不合理和管理的不到位都会影响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例如: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出现由会计人员监管财务档案保存工作的现象,一方面,这是违规违法的;另一方面,也给相应岗位出现“徇私舞弊”等情况提供了更多机会。会计人员可能对于企业内部的会计相关核算是熟悉的,但是对于内控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可能是不清晰的,自然也容易产生在相关方面的工作漏洞,出现工作失误[3]。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方面,在内控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方面,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监督和管理会有相应的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但是,现实情况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部门和监督岗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走走形式,有效性不足。再加上部分行政单位的内控意识淡薄,甚至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和监督岗位,也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这自然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影响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发挥。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需要关注内控制度建立和完善,要真正地意识到建立相对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一方面,积极地开展与内控相关的培训活动或者是宣传活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控制度完善的认识和关注;另一方面,建立相对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将内控管理融入到各部门、各层级的日常工作当中去,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常态化和全程化。领导层和管理层起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引导单位内部全体职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遵循内控制度,落实内控制度。尤其是对于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人员,要加强内控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的同时,让财务工作人员在内控制度的引导下提高工作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必要时候,以内控制度为基础建立相对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重视对于员工的考核,将内控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进一步刺激员工的内控意识提升[4]。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定要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现实情况,要基于自身的内控需求建立相对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1.在遵循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组织架构,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功能。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应该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法人,下设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全面的内控管理岗位,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实现与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顺利沟通以及有效控制和管理。
2.建立决策、监督、执行相对独立、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内控管理机制,真正的发挥内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对于在内控管理方面一些关键性的岗位要实行轮岗制,以免由于权利的集中导致在内控方面的腐败或者专权的情况发生。
3.进一步梳理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相关流程和财务相关制度,对于预算的管理、财务资金收支的管理、采购以及公共资源和固定资源的交易管理等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关系,以保证财务相关事项的合法合规、规范运转,保证财务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推动各项运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进一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对于单位内部从事内控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定期组织单位内部内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重点提升内控管理人员的岗位适应力和岗位业务力,能够沉着、冷静、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在内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或者意外状况。同时,重视内控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升和素质提升,对于行业相关的一些政府文件或者是法律条款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学习,在认识到内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强化内控管理工作人员内控管理与内控现实需求的结合。有意识的引导内控人员保持与加强和其他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上的问题和不足,以更具远见性的眼光做好合理预防和处理[5]。
合理有效的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内控制度、发挥内控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内部监督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赖于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专门的相对独立的监督部门和岗位来专职负责内控监督管理工作,在实现有效监督的基础上要给出合理的评价和总结,以更负责的完成相关工作。监督部门既要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日常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将监督和检查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相融合,实现监督和监察常态化、日常化,又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些重要的薄弱环节实现重点监督和专项监督,并定期对自身的工作做出合理的总结和评价,以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客观性。对于从事内部监管的监管工作人员,也要重视这部分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道德提升,保证他们工作的公平性,并专门针对单位内部的监管部门建立相对长期的、有效的监管评价机制,一方面,真正辅助监督部门发挥监管作用;另一方面,保证对于监管工作的监督,保持监管工作的与时俱进。
在外部监督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的对于政府部门或者是相关监察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检查。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定期邀请第三方的中介机构对单位内部的内控管理形成客观的评价和指导,以进一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相关工作的合法和合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的正常运转和有效使用[6]。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运转和发展的必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进一步地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的发挥。同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与时俱进、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能够结合单位的发展和需求现状建立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