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管理模式探讨

2022-12-11 21:38王洪燕
科技视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能

王洪燕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

0 引言

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推动图书馆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型系统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运而生。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校园的重要部分,与其相关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图书馆界的热点。同时,随着资源的数字化、应用的网络化和服务的智能化在图书馆相关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传统信息交互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1],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也不断得以转型。本文就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演变进程中管理模式的变革及应对策略做了探讨。

1 科技发展与图书馆转型发展

1.1 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与数字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主要由于微型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其在图书馆的应用相继出现,基于小型机的应用系统、基于局域网的微机多用户系统应用到了图书馆传统的流通、采购、编目等核心业务上。国内一大批图书馆应用系统相继研发并投入使用,其中,一类是由相关管理部门主导,如文旅部重点科技项目“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ILAS);一类是依托相关研究机构研发的,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布式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DILAS)等;还有一类是依托高校图书馆研发的高校图书馆系统,如北大图书馆系统(PULAIS)、深大图书馆系统(SULCMIS)、上交大学图书馆系统(MILIS)等[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应运而生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变成图书馆情报信息系统。

数字图书馆基于网络环境的知识网络系统,可共建、可共享、可扩展,超大规模,分布式特点,使用上超越时空限制,可实现跨库智能检索[3]。数字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生成技术、基于内容的智能型全文检索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安全保密技术等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达到“泛在”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数字资源生产组织、数字资源智能检索等,通过信息空间、知识空间、学习空间等,实现世界性或区域性资源共享。

1.2 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慧图书馆

物联网将传感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和互联网链接起来,通过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4]。业界对于智能图书馆概念有不同的阐述,但形成了智能图书馆是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图书馆全面感知、形成一个集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泛在的智能化环境的共识。RFID智能馆藏系统是智能图书馆早期的典型应用。随着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技术与图书馆应用深度结合,图书馆已从资源服务中心逐渐变成一个集服务与管理于一体、智能化的体验环境[5]。

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校园重要组成部分,被图书馆界广泛关注,各类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相继开展。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信息化更高级的形态,有机融合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由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由智慧图书馆初级阶段——智能图书馆发展和深化而来,智慧图书馆强调的是系统的智慧能力。

2 图书馆智慧化演变过程中管理模式的变革

图书馆信息化的漫长过程推动了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变,契合用户的需求以及深度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从智能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图书馆不同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也与之相适用。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到智慧化,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高级形态和持续发展的结果。

2.1 数字化推动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型

数字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数字图书馆环境下,文献通常以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数字化存贮,资源也是“泛在”的、海量的,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资源的发现、组织、开放存取、集成化检索等的重要性极大提升。从图书馆服务的角度来看,基于移动端的服务、基于数字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和学科服务、基于在线形式的读者培训和用户教育等成为图书馆的服务热点。在数字化管理方面,相对资源的“拥有”更加注重资源的“获取”。当前,大部分图书馆都是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并存的阶段,纸、电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也广受业界关注。

2.2 智能化促进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

图书馆信息化推动图书馆管理变革经过四个阶段:(1)业务自动化阶段。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将原先人工办理的业务转移到信息化系统;(2)业务流程改善阶段。图书馆各个核心业务较大程度依赖信息化系统,采用渐变性的局部开发和内部集成修改或改善传统的业务流程更好地满足和适应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服务;(3)业务流程重组和再造。随着信息系统复杂度的提升和业务数据数量增长,管理和服务都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或再造;(4)管理模式的转移阶段。图书馆管理模式上由“管理”“服务”到“管理与服务”的转变。

RFID、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等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的管理变得高效而多元:(1)交互模式的多维化。读者、资源、馆员直接的交互频繁而广泛,实时性要求更高;(2)服务方式的个性化。物联网环境下,通过智能图书馆系统记录的读者行为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分析出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业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3)服务内容的泛在化。智能图书馆多个应用平台将“泛在”的知识进行融合,借助“云计算”技术强大的计算能力,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信息;(4)服务空间的虚拟化。智能图书馆将一体化服务平台布于云端,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知识。

2.3 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深度融合是图书馆智慧化的显著特点

智慧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作为图书馆信息化高级阶段的智慧图书馆,其建设仍处于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探索阶段。智慧图书馆不仅注重物的智能,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化体现在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场馆。智慧管理主要包括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图书馆自助借还,智能盘点,自动上架以及人脸识别系统为核心的智能门禁、员工考勤、身份验证等。通过无线传感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图书馆空间和设备的智慧管理,实现了移动服务、自助服务、智能咨询、个性化推送等智慧服务。

3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困境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需要融入诸如智慧校园等上一层智慧平台,实现平台数据与业务的无缝衔接。目前,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水平处于不同层次,高校智慧图书馆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校园的重要功能模块,是智慧校园建设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挖掘利用的主要部门之一。智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困难,主要表现为:(1)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于摸索、实践阶段,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指导,这使得智慧图书馆的运行存在风险,影响服务质量,增加维护成本;(2)图书馆数字化过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积累的大量业务数据,存在着许多非结构化的数据,积累的业务数据准确度不高,重要数据流失严重。这些系统由于缺乏兼容性或者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易出现数据失真、开发难度大以及阻碍互联和共享等问题;(3)智慧图书馆由于数据量增加、开放数据的接口增多,导致数据交互频繁,业务逻辑复杂,不可避免地出现数据和业务的安全问题;(4)图书馆各类资源种类繁多,各资源厂商共享数据的意愿不高,数据格式不统一,开放政策服务方式不同以及潜在的版权限制和法律纠纷等风险导致资源整合困难,构建的智慧平台在资源的搜索、获取等方面和读者的期望相去甚远;(5)新技术在带来服务创新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比如人工智能会涉及伦理边界、生物特征识别涉及个人隐私问题等。

4 关于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过程中应对策略的几点思考

图书馆智慧系统要以服务对象的视角重新组织服务,服务对象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加剧了服务在重新组织过程中的难度;为满足图书馆系统智慧化的要求,需要主动融会贯通综合业务网和物联网,决策和管理也需要数据分析的支持。因此,信息技术部门应对复杂的业务需求以及需求的变更愈来愈困难,提供信息服务和业务产品的服务商被急速扩张的管理规则和服务要求牵制,需要投入规模庞大的运维和开发队伍。基于以上的应用背景,智慧图书馆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1 注重数据管理

图书馆每个业务主体都应参与和重视数据管理工作,成为信息化过程中数据的生产者,成为数据利用与服务的管理者,毫无疑问也应该是受益者。图书馆应建立良性的数据生产和管理循环机制,主动地维护数据并保证数据的权威性,通过数据质量的方法使数据在流转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体现其价值。

4.2 提升服务的同时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为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可以建立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型,为读者在校期的制定“生命周期规划”,制定不同“生命周期”的服务策略,为服务对象精准推送个性化的服务,同时积极融合智慧校园,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以数据流动代替读者的辗转。极力避免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服务和片面追求服务而放松管理的倾向,不能以削弱管理为代价简单的强调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充分体现管理理念,要尽心、尽职、尽力地进行管理,要强化、细化、深化地为读者服务。

4.3 传统服务结合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将是读者接受信息、使用服务的最主要的途径。智慧图书馆建设者和决策者需要通过App、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将传统的服务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拓展服务渠道,丰富和创新服务方式,从而改善服务体验,激发服务参与热情。广泛应用诸如读者App办事大厅、微信信息推送、公众号阅读推广与资源推荐购买等。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正处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变革之中,而高等教育也有新的改革要求。在此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者和决策者在图书馆智慧化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是新旧技术之间、管理与服务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通过数据的规范化、服务的精准化和智慧融合的主动化可以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通过注重数据管理,拥抱新媒体技术,以及妥善处理管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来推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智能
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