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志飞
宝石之美,不仅在于颜色之美和工艺之美,还在于材质之美。它们具有较高的硬度、特殊的化学成分,以及非同寻常的内部结构,从而造成光的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在宝石颜色、透明度及外形的衬托之下,光学物理现象展现得如梦似幻。然而,宝石不仅可以作为流光溢彩的首饰,而且在工业领域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美观、耐久和稀少是宝石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的耐久就意味着宝石通常都具有较高的硬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钻石,即金刚石。
切割和研磨材料——石榴石
单纯地从矿物成分上来说,金刚石并没什么奇特之处,它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但是金刚石内部的每个碳原子都与其他4个碳原子彼此相连形成正四面体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是一个强有力的整体,这就决定了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化学稳定性,使之成为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矿物,也决定了它在工业上的重要价值。
金刚石是十分理想的切割、研磨和抛光工具,可用于制造刀具、钻头和磨料等。比如,地质队员在朝地下钻探时就需要坚硬的钻头,钻头内嵌入一些细小的金刚石颗粒,能够磨损并钻透地下岩石。此外,用金刚石制成的锯子可以用来切割石材,金刚石刀可以用来切割玻璃,直径小于1毫米的金刚石细粉则非常适合作为工业磨料,用以制造砂轮或砂带。
工业上常用到的研磨材料还有石榴石,特别是硬度较大的铁铝榴石和钙铁榴石,用途最广。首先,它硬度大(莫氏硬度为6.5~7.5),熔点高(1180~ 1200℃),粒度均匀,可用于研磨光学仪器、电子元件、玻璃、陶瓷制品等。其次,由于它抗风化能力强,可以用于修建机场跑道、高速公路的防滑路面;在石油工业领域,还可以被用来清洁石油钻井用的钻管和套管。
蓝宝石和红宝石是一对姐妹,它们都属于刚玉,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红宝石的颜色是刚玉中含有微量的铬所致。如果刚玉中含有微量的钛和铁,外观就呈现深蓝色,即为蓝宝石。由于红蓝宝石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半导体、光电子和通信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工业上的需求,人们可在实验室里大批量地生产人造红宝石和蓝宝石。早在1958年,我国已开始生产人造红宝石,用来制造钟表的轴承,或者制造激光发生器等。2011年,我国江苏成功研制出当时国内最大最重的人造蓝宝石晶体,质量达101.35千克。2018年2月,又一颗巨无霸人造蓝宝石晶体在内蒙古诞生。它通体透明,外形规整,总质量达445千克,刷新了世界纪录。这样的人造蓝宝石主要用于制作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半导体器件,它能使发光效率提高近10倍,寿命是传统灯具的20倍以上,兼有绿色、环保的优点,常用于照明灯、汽车灯,以及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手机显示器的背光源等诸多领域。
与红宝石外观相似的尖晶石,在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地“假冒”红宝石的高贵身份,其实它是镁铝氧化物组成的矿物,后来凭借鲜红的外表和低价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宝石爱好者,成为珠宝界中低档宝石的“新秀”。在工业上,尖晶石也有重要用途。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熔点,耐高温、耐酸碱腐蚀、耐磨损,能用于制造特殊的光学仪器。美国研制的一种透明陶瓷所用的主要材料就是镁铝尖晶石,熔点高达2000℃以上,可以抵御强大的冲击力。与金属材料相比,不仅大大减轻了质量,而且能够透过特定波段的光线,在军事领域有重要用途,如作为坦克窗口和士兵的防护面罩的原料等。
光学材料——红宝石,产于云南元江
宝石家族中还有一位“新秀”名为蓝晶石,是一种主要形成于变质岩中的硅酸盐矿物。通常情况下,蓝晶石晶体大多为呈浅蓝色的细长柱状,表面带有明亮的玻璃光泽,越靠近晶体中心,颜色就越浓郁。有人形容它像根“蓝冰棒”,真是惟妙惟肖。
可作为首饰的蓝晶石有个不为大家所熟知的重要用途——用于制造高级耐火材料。科学家发现,蓝晶石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性,即当它受热达到1100℃以上时会显著膨胀,膨胀率高达11%~18%,冷却后却几乎不收缩。而大部分黏土质耐火材料在高温下会分解或脱水,从而收缩变形甚至出现裂缝。如果在这样的耐火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蓝晶石,可以抵消体积的变化,从而保证耐火材料体积稳定,用来制造耐火砖、耐火水泥和工业窑炉等,就可以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蓝晶石也非常适合制造耐火陶瓷,比如汽车发动机上的火花塞,或是用于生产硅铝合金。它不仅质量轻、强度高、导热性好,而且具有很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航天航空等领域。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金属材料大部分来源于金属矿物的提炼,比如黄铜矿、赤铁矿、方铅矿等,但也有少部分来自宝石,比如金属铍。
18世纪末,法国矿物学家阿羽伊在研究祖母绿和绿柱石这两种矿物时,发现它们晶体的几何结构完全相同。于是,他怀疑这两种物质应该是同一种矿物,但为了保证推断结果的准确性,他请求化学家沃克朗帮忙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祖母绿和绿柱石的化学组成确实是完全相同的,祖母绿实际上就是绿柱石的一种。更令人震惊的发现在于,沃克朗在鉴定过程中,意外地发现绿柱石中除了含有硅和氧化铝以外,还有一种新物质。1798年2月,沃克朗宣布了自己的这一发现,并给这种物质取名为“铍”。可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把铍提取出来十分困难。直到1828年,科学家才将金属铍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
铍是最轻的碱土金属元素,密度比铝小三分之一,强度比钢大很多,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抗腐蚀性。加少量铍于铜中,可制成既耐腐蚀又极坚韧的合金。若用于制造飞机零件,将会大大减轻飞机的质量,提高飞机的机动性。有一种使用了金属铍材料的超音速战斗机,飞行速度可达4000千米/时,相当于音速的3倍多。
除了绿柱石之外,还有锂辉石、天河石、锆石等可用于提炼金属。锂辉石是一种富含锂元素的辉石,自然界中的锂辉石晶体通常是柱状或板状,具有玻璃光泽,制造锂电池所需的原材料金属锂主要就是从锂辉石中提炼出来的。天河石属于长石的一种,颜色通常为绿色或蓝绿色,由于这种宝石中含有氧化铷,所以工业上常用它提炼金属铷。锆石是一种含锆的硅酸盐,不仅可以用来提炼金属锆,还可以提炼金属元素铪。
1880年,法国化学家皮埃尔·居里和雅克·居里兄弟俩发现水晶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当这种晶体某一方向上受到压应力或者张应力的作用时,会导致垂直于应力的两边表面产生正负相反的电荷。如果机械压力一压一张交替作用,那么就可以产生交变电场,这就是著名的“压电效应”。
那么,这种物理性质有什么用途呢?可别小看了它,水晶的压电效应在战争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的潜艇给协约国造成了重大打击。发现并准确定位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成为当时的一大难题。物理学家根据声波可以在水中传播很远、衰减很少的特点,想方设法地发明一种回声探测器。而回声探测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换能器,它能够将声能与机械能、电能相互转化,要求具有很高的敏感度,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法国著名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想到了居里兄弟发现的压电效应,于是就找来一块石英晶体制成换能器,经过试验成功地搜寻到了海底潜艇的回波。不过,稍让人觉得遗憾的是,这项发明的问世有点晚了,还没有来得及在战争中大显身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尽管如此,水晶压电效应的发现和回声探测器的发明,对后来声呐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水晶被广泛用于制造高精度的压电石英元件,比如谐振器、滤波器等,它们都是现代国防、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
压电材料——含有包裹体的水晶
具有压电效应的还有电气石,即碧玺。不仅如此,当电气石被加热时,也可以一端带有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这种现象被称为“热电效应”。所谓 “电气石”中的“电气”二字即源于此。利用电气石的这些特殊性质,人们可以在现代国防工业、电子工业中制成许多高精度的电子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