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2022-12-09 06:51舒适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流域污水污染

舒适

(深圳深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48)

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是专门针对水环境治理而提出的纲领性文件,为当前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茅洲河流域属珠江口水系,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东莞市境内,多年来,随着此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爆发性增长,流域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环境承载力,全流域水质长期劣于V类,氨氮、总磷超V类标准10多倍。本文以茅洲河流域为例,针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形势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的对策和建议。

1 流域水环境简述

1.1 水环境的区划

水体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与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我国水环境区划最初以自然区划为主,如我国的五大湖泊是根据地理分布的特点进行划分;同时还可以按照河流的范围与大小,将河流划分出有层次差别的流域;及按照径流深度、河流水量情况、内外流域和水流的形态等因素的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水文区。

1.2 流域水循环

流域作为水体运动和汇水形成的特定区域,其物质输移的主要途径为河流通道和地表径流,污染物转移的必要条件是水体运动,通过水体运动将污染物由源头转移至更大、更广的河流系统,正确认识流域水动力特性对水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掌握污染原因和流域水循环过程是治理水环境的必要前提。

1.3 污染物总量的控制

我国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体系包含三类,分别为容量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与目标总量控制。其中目标总量控制是把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管理规定的范围内;容量总量控制是指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要控制在受纳水体设定的水质范围内,不能超过水质标准允许的限定额度[2]。

2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流域概况

茅洲河发源于深圳市境内的羊台山北麓,流经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公明、新湖、凤凰、玉塘、马田办事处)、宝安区(燕罗、松岗、沙井街道)和东莞市长安镇,汇入珠江口伶仃洋。流域总面积388 km2(深圳辖区311 km2,东莞辖区77 km2),干流全长31.3 km,中上游19.4 km位于深圳境内,下游11.9 km为深圳、东莞界河,是深圳境内最大河流。茅洲河主要一级支流有33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 km2的较大支流有石岩河、鹅颈水、新陂头水、罗田水、排涝河。

多年来,随着茅洲河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爆发性增长,茅洲河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环境承载力,全流域水质长期劣于V类,氨氮、总磷超V类标准10多倍,最严重的断面氨氮甚至超标20多倍,曾经是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茅洲河污染整治是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关系全省污染防治攻坚大局。在茅洲河治理中,广东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一种模式、三全治理、三全达标、八大举措”等水污染治理模式,为其他城市水体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是新时代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示范样本。茅洲河流域治理前后对比见图1、图2。

图1 茅洲河流域治理前

图2 茅洲河流域治理后

2.2 废物、废水的排放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茅洲河流域接收的废水排放量也有所增长。污染物排放量越大,风险隐患就越多,给保障饮用水安全增加了难度。生活污染源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消费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如船舶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垃圾等。根据珠江三角洲水污染负荷估算报告与《生活源产排污系数及使用说明》[3]等相关资料,茅洲河流域人均综合生活产污系数氨氮为8克/日、总磷为1.33克/日,综合生活排水量为206升/日。茅洲河流域污水管网,尤其是支线管网建设比较滞后,当前污水管网集水率较低,一些生活污水经市政管道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然而依旧有许多居民生活污水采用直排的方式排放。并且,该流域缺乏稳定来水补充,河道又淤积了大量的底泥,自净能力较差,水体污染使茅洲河黯然失色[4]。

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水污染物管控力度,根据污染物性质、类型、浓度的不同,合理控制污染物的总体数量。

2.3 水污染情况

茅洲河流域污染底泥是污水处理企业进行污水处理的最终产物,其对整个水体环境造成了重度污染,对区域生态环境与流域内生物体造成了严重威胁。研究发现,茅洲河干流中上游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河床淤积情况,而且其他区域沙洲、淤泥大量堆积在河滩中,致使河道行洪断面萎缩,不利于总体防洪、防涝体系的建设。同时,化工企业集中在茅洲河河段重点洋涌河水闸流动线路周围,加之沿线位置并没有设置雨污分流装置与设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河道底部淤泥造成严重的污染,如生活污水混流、工业废水混流等情况,导致茅洲河河岸底泥黑臭。此外,受潮水的影响,茅洲河流域下游污水会转移到上游,再次加重整体沿线底泥污染的情况[5]。

2.4 前期预警不足,资金投入较少

针对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其工作重点应是前期的预防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保护原则。然而,从目前国内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现状来看,许多企业往往更加注重后期的治理工作,而对前期的预警工作置若罔闻。要想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河流、湖泊等水资源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常见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前期预警机制。“水十条”出台前,国内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相关部门难以大显身手开展工作,如部分水资源检测设施落后,出现检测结果延迟等情况,导致许多工作都未能有效落实,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改善对策

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深入,广东省高位部署推动,省委主要领导牵头督办茅洲河治理,随后深莞两市联手落实推进。治理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治差水”和“护好水”两手齐抓;“转型升级”和“截污纳管”互动并进;“水质考核”和“河长治水”相向而行,强势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3.1 创建协调机制,深莞联手落实

在省委、省政府搭建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下,深莞两市联手打响全面整治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攻坚战,完成了全流域“2017年基本消除黑臭,2020年达到Ⅴ类水质标准”的目标。2015年2月,深圳市和东莞市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大茅洲河流域污染源环保执法力度的框架协议,两市环保部门以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及其配套文件为主线,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对流域内污染源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和跨区域联合执法检查行动,随后两市每年签订污染源联合监管执法行动方案,以全面的环境监管执法倒逼污染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茅洲河水环境质量。2016年,深莞两市按照“一个平台、一个目标、一个系统、一个项目、三个工程包”和“流域统筹与区域治理相结合、统一目标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系统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创新治理模式,提出“一个方案、两地联动、三治融合、四项突破、五类工程、六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系统谋划部署茅洲河治理工程。

自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以来,深莞两地联动,在多个方面深化合作,多次召开会议,加强开工时间与施工工程衔接,对茅洲河整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实施治水新模式。两市联手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取得了“1+1>2”的合作成效。

3.2 保护水质的具体措施及效果

茅洲河治理工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并重,在重点领域率先实施和建设一批标志性行动和工程,2016年至2020年5月累计完成治水投资约366亿元,全面补齐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欠账,真正打开从消除感官污染到整体提升水环境功能的通道。(1)首先,深圳入区入户增设排污管,在茅洲河流域内实施“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改造,从2016年到2019年,该流域深圳段内累计完成2 482个小区、城中村的“正本清源”改造,基本实现流域内小区全覆盖。东莞完成排水户源头雨污分流11 816栋、末端截污24 144栋,已进行污水收集处理排水户占比为87.55%。(2)其次,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从2015年到现在,深圳完成沙井、松岗、光明水质净化厂扩建工程,东莞完成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目前流域内建有10座水质净化厂,总处理规模达150万吨/日。深圳完成松岗一期、光明一期、公明一期3个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东莞市长安镇完成三洲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流域内10座水质净化厂基本达到准Ⅳ类排放标准。(3)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茅洲河实施全流域限批,通过行业限批、企业限批和区域限批,禁止流域内新建印染、造纸、制革等污染项目,现有企业扩建、改建应满足“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技改减污”的总量控制要求,从源头拒污、控污。通过对工业重污染企业的整治和绿色转型调控,茅洲河流域2018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对比2015年减少了41.54%,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减少了72.89%、59.79%、27.49%和29.63%[6]。

3.3 开展面源污染防控

针对服务行业面源污染,深圳市将茅洲河流域餐饮、汽车维修、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等涉水面源的清理整治任务纳入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督查内容,要求全部面源污水经过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直排入河,并开展“规范排水行为”、“环境卫生及面源”、“汽修洗车行业”、“农贸市场”、“散乱污企业”、“黑臭水体拆违”、“在建工地”七大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开展整治并验收“三产”污染源5 495家。东莞市开展餐饮、洗车、美容美发三类行业排水整治工作,建设隔油池、隔油沉淀池、毛发集污井等预处理设施。

深圳上下村调蓄池为亚洲第二大调蓄池,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采用地下式结构,设有闸门、格栅等设施,池顶回填绿化,主体通过进出水管线与茅洲河左岸箱涵相连,采用“调蓄+异地处理方案”与下游污水处理厂配合实现错峰处理。

3.4 注重流域的系统管理及联合治理

茅洲河将东莞市与深圳市分割开来,在交界河段普遍存在管理责任归属问题,给流域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深圳、东莞两市建立治水协调机制,以“一个平台、一个目标、一个系统、一个项目、三个工程包”和“流域统筹与区域治理相结合、统一目标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系统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全流域整体治理模式,制定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相关责任人定期召开协调会,积极落实支流整治与界河清淤等重点工作,形成全流域水质通报“一张图”、工程措施“一张表”,尽可能地做到同一节奏、同一规划、同一标准、同一机制,最终达成同一目标。

相关机制针对深圳、东莞两市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与重点区域开展执法检查,查办大案要案,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区级每月召开一次联合执法协调会,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部署行动。在对辖区污染源监管的过程中,明确执法监管的时间与手段,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违法行为,立即采取惩处措施。如有专项任务、突发环境事件,可按应急联合执法行动进行安排,随时启动联合交叉执法行动。

3.5 建立多元化信息管控平台

在治水工程管理方面,深圳市搭建水环境治理工程管控平台,通过平台可以进行信息上报、收集、传递、各类数据分析等工作,满足各方对工程管控的需求;在巡河管理方面,深圳市全面推广使用“河务通”APP实现河长智慧巡河,企业环保主任、社会公众和环保水政智慧监管都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在流域环境监测预警方面,深圳市开展了“深圳河茅洲河智慧流域试点软件开发项目”,充分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编制总体框架,坚持以空天地(水)一体化、智能水务动态监测与分析为核心,完成了“四点”、“一面”、“两展示”的建设内容。

4 结语

总而言之,流域水环境的管理和保护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应转变思维方式,采用多元化的做法,强化舆论监督与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在保护水质方面应加大污水处理厂与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流域水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政府管控力度,支持并鼓励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作,引导地方建立横向生态保护机制,切实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猜你喜欢
流域污水污染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压油沟小流域
沙颍河流域管理
污水的自述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污水罐坍塌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