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RCEP国家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

2022-12-09 07:08穆琪山沈倩芸徐明宇刘新英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边阈值距离

穆琪山,沈倩芸,徐明宇,刘新英

(山东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0 引言

国际双边贸易研究是国际贸易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全球服务贸易得到飞速发展。2020年11月,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RCEP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服务贸易方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7个成员国采用负面清单方式承诺,中国等8个成员国采用正面清单承诺,并将于协定生效后6年内转化为负面清单。2018年RCEP成员国服务贸易总额达2.24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为21.9%,2019年RCEP成员国服务贸易总额达2.41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约20.5%,较2000年5 191亿美元增长逾4倍。由此可见,RCEP成员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区域服务贸易前景和发展潜力巨大。

文化与经济相辅相成,文化、政治等因素逐渐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不再是独立的经济现象,而是受到地理、政治和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高度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改善削弱了地理距离对贸易的影响,国家间软实力的较量加强,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影响愈发受到重视。RCEP成员国既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包括一些不发达国家,各国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皆存在较大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在促进双边服务贸易的同时,必然也会给双边服务贸易合作带来影响。

本文探讨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影响的理论基础,并提出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影响呈“U”型变动,当文化距离大于阈值时,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减小;利用10个RCEP国家2005-2015年数据,采用修正的KSI方法对文化距离进行测算,基于引力模型,构建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影响的非线性模型,初步验证“U”型假设;通过分阈值回归、交互项回归和文化距离分维度检验,论证“U”型产生原因,以及相关研究与结论。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双边贸易或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上,较少涉及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研究。学者在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影响问题上还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实证研究结果主要分为3类:①文化距离对贸易量起促进作用;②文化距离对贸易量起抑制作用;③文化距离与贸易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

1.1 文化距离与贸易量之间呈正相关

Thierry 等[1]通过研究双边文化产品贸易,提出文化流动对文化产品贸易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同时验证了互惠贸易协定对双边文化贸易会产生超出预期影响。Lankhuizen 等[2]研究发现,文化距离会促进出口。曹麦等[3]选择了11个国家文化服务出口额作为研究主体,收集了中国与这些国家2007-2010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文化距离越大,越利于中国文化服务出口,这是由于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增强,吸引了西方各国了解中国文化,从而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

1.2 文化距离与贸易量之间呈负相关

Douglas Dow&Amal Kamnaratna[4]构建心理距离衡量指标,并测试了包括文化、语言、宗教、受教育程度以及政治体系的差异,以筛选38组国家贸易流量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文化距离会显著抑制国家间的贸易流量。王云飞等[5]利用2006-2012年216个国家间的文化服务贸易数据,从交易成本角度进行检验,认为文化距离会阻碍国家间总体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沟通交流成本越大,交易成本越高,文化认同感越低,从而文化服务贸易就越少。王立非等[6]运用WTI文化距离指数方法考察了文化距离对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文化距离会阻碍服务贸易出口。郭玉晗[7]选取与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贸易最密切的20个国家2003-2013年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数据,采取KSI指数计算文化距离,结果表明总文化距离与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呈负相关,不同维度的文化距离对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不同。

1.3 文化距离与贸易量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

文化距离与贸易量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文化距离对贸易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但当文化距离指标越过一定的阈值之后会对双边贸易流量产生阻碍效果。Maureen 等[8]基于Hofsted文化维度理论,探讨了文化距离对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贸易与文化距离的关系实际上是非线性的,即当文化距离指数低于一定门槛值时,二者呈正相关,当文化距离超过门槛值时,二者呈负相关。范兆斌等[9]运用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开展研究。结果显示,文化距离对文化产品的影响呈倒“U”型,当文化距离比较小时,文化距离促进文化产品增长,当高于某一特定值后,文化距离反过来抑制文化产品输出。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已对文化差异与国际贸易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存在以下问题:①从研究主体来看,多数研究是以发达国家作为国际贸易研究主体,或是以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为主体展开研究;②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数文献主要研究的是文化距离对旅游业或者对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对整体双边服务贸易研究较少,同时也没有针对这一问题对服务业进行细分研究;③从研究结果来看,由于研究样本和使用方法不同,研究结果各异,不同文化维度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本文边际贡献在于:首先,引入了金融发展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文化距离和金融发展指数,文化距离和“一带一路”圈交互项,对于研究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机制有重要意义;其次,研究发现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呈现“U”型,且趋向于扁平化。

2 理论分析

2.1 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产生消极影响

2.1.1 需求相似理论

斯戴芬·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说指出,两国的消费偏好越相似,开展国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的需求偏好,消费偏好又会影响一国生产产品的特点,而一国出口贸易数量会受到产品特点的影响,因此文化差异会影响双边贸易。当两国或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小时,文化认同感更高,对商品价值评判标准的趋同性更强,对彼此的商品价值认可度更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会表现出较大程度的需求偏好相似。两国需求结构相似,因此双边服务贸易越来越多。

2.1.2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两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需要经历谈判、制订合同、运输产品、结算金额的漫长过程,而这期间会产生相应的交易成本。两国文化差异较大会加大交易的不确定性,导致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的提高。同时在议价和监督方面,交流障碍和文化习俗不同也增加了谈判成本。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追求成本最小化,因此文化差异加大了交易成本,减少了双边服务贸易。

2.1.3 从众心理

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从众心理导致个人消费偏好很大程度上受到集体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社会网络组织形态和差异化的群体性消费需求,服从群体消费习惯可以降低个体的生活成本,并获得社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因此,从众心理效应可能更为显著,这使得导致消费者更偏好于本国产品,产生贸易本地偏好现象。

2.1.4 相对收入理论

根据 Duesenberry[10]相对收入理论,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人们的消费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棘轮效应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即消费者通过一定时间形成消费偏好,消费偏好一旦形成便不易被打破,消费者消费习惯会受到曾经消费行为的锁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对于消费行为有不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其消费习惯,存在相似价值观的群体,在消费习惯上会互相影响并逐渐趋于相同。因此,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小,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越相近越有利于双边服务贸易往来。

2.2 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逐渐弱化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各国居民不断跨越制度、文化等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沟通和联系,人们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同时,营商环境改善降低了交易成本,跨国企业、外资企业和投资商在选择国家进行贸易时更加重视贸易的正规化与组织性,更看重一国贸易环境和制度环境,文化差异对于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影响减弱。

文化互补性促进国际贸易。企业依靠独特的本土文化,在国际贸易中向外释放文化魅力,吸引了消费者。这一过程中,文化创造力提升不仅激发了文化多元性,而且促进了服务贸易发展。随着文化弘扬和国家软实力增强,文化互补性使人们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逐步发挥促进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产业革命形成的一种全球性市场、资本、贸易、技术、金融,信息相互依存的网络。金融发展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新引擎,对双边服务贸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有着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为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提供新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以传统的旅游、运输、建筑三大类为主,带动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领域合作进入新阶段,总体合作成效显著。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呈“U”型。随着文化差异的加大,RCEP国家双边服务贸易减少;当文化差异大到一定程度后,这一影响逐步减弱。

假设2:随着金融领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作用,文化差异对RCEP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逐步弱化。

3 实证研究

3.1 变量与数据

3.1.1 文化距离的测算方法

最先提出文化维度指数的是Hofstede[11],他指出文化距离的衡量维度,同时又在这4个维度的基础上,加入了长期取向/短期去向和放纵/约束这2个维度。6个国家文化维度的具体说明见表1。

表1 6个国家文化维度说明

目前学者普遍使用的测度方法是Kogut&Singh[12]在Hofstede[13]提出的6个国家文化维度指数基础上构建的文化距离测算模型。其测算方法如下:

(1)

綦建红等[14]考虑到两国建交会促进国家间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从而缩小国家之间文化距离,将两国建交年数的倒数加入文化距离测算公式,见式(2):

(2)

公式(1)和(2)中的CDInij表示i与j国在n文化维度上的距离,CDIij表示i国与j国总的文化距离。Iin和Ijn分别是i国和j国在第n维文化维度上的评分,Vn为所有样本(国家或地区)第n维文化维度评分方差,Tij为在t时期i国和j国或地区建交或交往开始加深的年数。本文使用Hofsted官网的文化距离数据库,以及各国外交部网站的建交年份数据。

3.1.2 样本选择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RCEP国家中的10个国家作为样本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2005-20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3.1.3 变量选取

本文研究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因此被解释变量为RCEP国家双边服务贸易额,用符号lnBTS表示,数据来源于OECD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64个经济体(包括大多数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及区域总量,本文所使用的10个国家的数据都出现在其中。除核心解释变量之外的其他解释变量说明如表2所示。

表2 其他变量说明

3.2 计量模型设定

3.2.1 贸易引力模型

最早由Tinbergen[16]&Poyhonen[17]提出的引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领域,Kimura等[18]从实证角度证明了引力模型在服务贸易中的有效性。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Tij=A(GDPiGDPj)/GDij

(3)

Tij表示i国与j国的双边贸易额,A是权重系数,GDP是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ij是i国与j国之间的地理距离。由于这些变量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故将模型转化为线性对数形式:

lnTij=β0+β1lnGDPi+β2lnGDPj

(4)

3.2.2 双边服务贸易引力模型

为验证文化距离对RCEP国家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根据引力模型的对数形式,在式(4)的基础上增加二次项,构建基本的双边服务贸易引力模型如下:

lnBTSit=β0+β1lnCDIit+β2(lnCDI)2it+β3lnpgdpit1+β4lnpgdpit2+β5lnPMit1+β6lnPMit2+β7lnFDit1+β8lnFDit2+β9lnGDit+β10br+β11ccc+εit

(5)

3.2.3 引入交互项的回归模型

文化距离与金融发展指数交互项。随着科技进步,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的贡献越来越大,已证明RCEP国家双边服务贸易额与金融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金融发展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研究金融发展指数与文化距离之间,对RCEP国家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中两者是否存在着交互作用,构建模型(6):

lnBTSit=β0+β1lnCDIit+β2(lnCDI)2it+β3lnpgdpit1+β4lnpgdpit2+β5lnPMit1+β6lnPMit2+β7lnFDit1+β8lnFDit2+β9lnGDit+β10lnCDIit×lnFDit1+β11lnCDIit×lnFDit2+εit

(6)

文化距离与“一带一路”交互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双边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由此,本文引入了文化距离与“一带一路”交互项作为一个新的变量,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产生影响时发挥的作用,构建模型(7):

lnBTSit=β0+β1lnCDIit+β2(lnCDI)2it+β3lnpgdpit1+β4lnpgdpit2+β5lnPMit1+β6lnPMit2+β7lnFDit1+β8lnFDit2+β9lnGDit+β10lnCDIit×D1+εit

(7)

文化距离与“汉字文化圈”交互项。由于国家所处的文化圈不同,对国家间双边服务贸易会产生影响。由此,本文引入了文化距离与“汉字文化圈”交互项作为一个新变量,研究“汉字文化圈”在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产生影响时的作用,构建模型(8):

lnBTSit=β0+β1lnCDIit+β2(lnCDI)2it+β3lnpgdpit1+β4lnpgdpit2+β5lnPMit1+β6lnPMit2+β7lnFDit1+β8lnFDit2+β9lnGDit+β10lnCDIit×D2+εit

(8)

3.3 实证分析

为了避免存在伪回归,利用Stata16.0软件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采用LLC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为所有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均为平稳序列,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为被解释变量与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3.1 基本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利用Stata16.0软件对模型(5)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

回归(9)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呈现“U型”,在文化距离到达一个阈值之前,RCEP国家双边服务贸易额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这一阈值之后,RCEP国家双边服务贸易额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9)结果,计算得出文化距离的阈值为1.365 8。在逐次加入“一带一路”圈虚拟变量和“汉字文化圈”虚拟变量后,回归结果保持不变,但阈值变小。只含“一带一路”虚拟变量时,阈值为1.082 4;只含“汉字文化圈”虚拟变量时,阈值为1.221 0;含“一带一路”圈虚拟变量和“汉字文化圈”虚拟变量时,阈值为1.050 1。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圈和“汉字文化”圈在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产生作用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将阈值向左拉动,使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的正向影响在文化差异较小时开始。图1反映了回归(9)-(12)的不同阈值。

图1 阈值变化

3.3.2 分组回归模型分析

为了验证文化距离阈值的左右两侧,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正负向效应是否显著,根据(9)-(12)估计结果对样本进行了分组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阈值左右两侧线性模型回归结果

可以看出,阈值左右两侧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均很显著:在阈值左侧,文化距离与双边服务贸易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阈值右侧,文化距离与双边服务贸易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与整体回归结果呈现“U型”的结果一致。加入虚拟变量后,阈值右侧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额的正向影响变得显著。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如下:①在阈值左侧,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负面影响较大,结合理论机制分析,这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了使各国对产品的偏好和需求不同,同时文化差异提高了国际贸易交易成本;②“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了国家间服务贸易往来,弱化了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③在“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由于存在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减少了交流障碍等引起的贸易摩擦,促进了国家间服务贸易往来。

3.3.3 交互项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进一步使用Stata16.0进行交互项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交互项模型回归结果

可以得出,文化距离与金融发展水平对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中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文化距离与“一带一路”的交互项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文化距离与是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中两者存在着交互作用,相比非“一带一路”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差异对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文化距离与“汉字文化圈”的交互项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文化距离与是否处于“汉字文化圈”对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中两者存在着交互作用,处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

4 结语

针对文化差异对RCEP国家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本文首先考察了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随着文化差异的加大,双边服务贸易额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根据该假设,本文选取10个RCEP国家2005~2015年的数据,采用修正的KSI方法对文化距离进行测算,基于引力模型,构建了文化距离对双边服务贸易影响的非线性模型,初步验证了“U”型假设,并通过分阈值回归和交互项回归,进一步论证“U”型产生的原因。此外,研究发现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逐渐弱化。

猜你喜欢
双边阈值距离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算距离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基于迟滞比较器的双阈值稳压供电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