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铮溪
韩敏虎 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较早生存繁衍的场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历经数千年孕育出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在黄河文明中,民歌艺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在黄河流域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衍生出不同的民歌形式,充分展现出黄河流域不同的地域文化,见证了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歌艺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发展至今,虽然已经很少有人懂得这些深沉的呐喊,但是独具特色的民歌艺术的传承仍发挥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当前重视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由韩敏虎编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黄河流域民歌艺术研究》一书,详细分析黄河流域的民歌艺术,对于研究黄河流域民歌艺术的文化价值及传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黄河流域民歌艺术研究》一书共由六章内容组成。第一章概述黄河流域的音乐文化,并介绍黄河流域民歌艺术概况;第二章至第四章,按照黄河流域内的地域分布,分别介绍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黄河上游的民歌艺术,山西、陕西等黄河中游的民歌艺术,河南、山东等黄河下游的民歌艺术;第五章分析介绍黄河流域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歌题材,包括花儿、长调、信天游和黄河号子,实际上是四种不同生活状态下产生的不同民歌形式;第六章提出保护黄河流域原生态民歌的相关举措。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先人和历代劳动人民在辛勤劳动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怀美丽生活和人世间的生活百态,创作出数量庞大、种类多样的民歌艺术,研究与保护传承民歌艺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需求。本文结合该书对于黄河流域民歌艺术的研究,分析其文化价值和传承的途径。
(1)黄河流域民歌艺术的文化价值。
第一,黄河流域的民歌记载着黄河流域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我国最早的人类文明产生地,黄河流域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无论何时,黄河永远是我国人民家国情怀的归宿,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理环境存在明显区别,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文明形态,在这些文明中,民歌艺术以其独特形式记载了黄河流域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人民的心声,是黄河文明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研究黄河流域的民歌艺术也是研究黄河流域的历史发展,通过研究民歌艺术,人们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可以分析地理环境和艺术形式的关系,逐渐加深对黄河流域文明的认识。
第二,黄河流域民歌艺术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的象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创作出来体现劳动人民精神状态和劳作形式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同时也展现出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黄河流域民歌艺术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有对天地自然生命呐喊的黄河号子,有情感深切、婉转悠扬的陕北民歌,也有游牧民族感谢上苍的蒙古长调,这些丰富的民歌艺术作品深刻展现出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劳动、娱乐时的精神状态,透过这些民歌作品能够了解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一曲民歌能够带领大家回到纯粹的精神世界,感怀先人丰富的精神状态。
第三,黄河流域民歌艺术是推动黄河流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黄河流域见证了我国文化发展的起落沉浮,在当今社会重视文化发展价值的背景下,研究黄河流域民歌艺术必将为黄河流域文化领域的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内涵丰富的黄河流域民歌具有多样的文化内容,是重塑黄河文化、壮大黄河文化力量的重要文化资源,能够为黄河流域各省(区)的文化事业发展提供重要资源,挖掘各地民歌资源必将为各地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2)黄河流域民歌艺术的传承途径。
第一,发挥政府文化部门的主导作用。首先,黄河流域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认识,发挥其在地方文化发展和传承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收集与挖掘当地的民歌艺术,组建工作队伍深入农村采集民歌,从歌词、唱法和传唱人等方面进行记录性保护,将其列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用文字、声音、影像等形式实施静态传承和保护。其次,当地政府要利用传统节日、旅游文化节等形式举办民歌传唱活动,或者定期举办民歌比赛,鼓励民间民歌艺人积极参赛,推动民歌传承,使更多年轻人了解民歌的艺术文化价值,积极加入民歌艺术传承的行列中。
第二,学校是民歌艺术传承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具有广泛性,在推动当地艺术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学校要承担起当地民歌传承的责任,借助学校音乐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传承当地民歌艺术,使更多青少年学生成为民歌艺术潜在的传承人,使得当地民歌艺术拥有广泛的传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