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晨光点燃无限希望

2022-12-08 13:15杜茂昌
阳光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玉石煤矿小说

煤矿不仅产煤,也是文学创作的富矿。煤矿文学在主流文学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涌现出了以刘庆邦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家,他们立足煤矿,热情讴歌煤矿火热的生活,为可敬的矿工树碑立传。

近期读了邵悦发表在《阳光》2022年第3期上的中篇小说《矿外有光》,特别有感触,覺得这是近年来描写煤矿社会生活的一部难得的用心之作。

一、故事梗概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大东北的恒山煤城。女主人公董其华是一位年轻貌美的苏州女孩儿,学校毕业后放弃江南优渥的生活,只身远赴北方煤城医院,成为医院一名护士。董其华被安排到干部病房工作,在这里她接触的第一个病号是南桥煤矿生产副矿长李玉石,李玉石因左小腿骨折住院,董其华值夜班期间,李玉石想抽烟,于是拖着打了石膏的腿一拐一拐走到病房走廊,恰逢想看日出的董其华。两个人聊了起来,聊煤矿的浑厚与深沉,聊矿工的坦诚与淳朴,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不知不觉间一块儿见证到朝阳的升起。后来,医院的热心人帮助董其华介绍对象,竟是李玉石的儿子李想。李想是一个纨绔子弟,徒长着一副好相貌,实则不学无术顽劣成性,董其华与李想谈了一场不足一个月的恋爱。时间虽短,已足以让董其华认清李想的本来面目,于是果断提出分手,可李想不愿意,一厢情愿死缠烂打,甚至通过娜娜把董其华骗出来一起吃饭,董其华知晓情由愤然离席,李想追出来提出开车送她,董其华一时心软坐上了车,谁知悲剧由此发生。李想不顾董其华的强烈反抗将其强暴,并造成董其华宫外孕差点儿要了性命,董其华欲到护城河投水轻生,侥幸得救。得知真相的李玉石大义灭亲要把不成器的儿子告上法庭,托律师以董其华之名拟了起诉书。在与李玉石的多次接触交往中,董其华萌生了朦胧的情愫,她也说不清到底对李玉石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感,最后,明白李玉石的爱在其妻子身上,董其华毅然斩断畸形的情感,一个人默默离开煤城。

二、典型的人物

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成功地刻画出以李玉石和董其华为代表的煤矿脸谱众生相。

先说李玉石,他曾是南桥煤矿的生产副矿长,与工人们在井下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对于煤炭行业有着很深的感情,甚至不辞劳苦地冲在生产的第一线而造成工伤,即便如此,他依然自嘲说:“在井下干活整天和石块、煤块、钢铁这些硬邦邦的家伙打交道,稍不留神就会被它们热情地亲一口。”可以看出他性格里的坚毅与乐观。他对儿子李想寄予厚望,却不想儿子是个不争气的东西,等他获知儿子的所作所为以及带给董其华的伤害后,痛心疾首,经过内心的挣扎,他决意要将儿子送上法庭,这更加凸显出李玉石这一煤矿硬汉形象的担当精神。

再来看董其华,她怀揣美好向往来到煤城,一心想为煤矿工人做点儿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追求,她对爱情同样充满憧憬,与李想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仍然保持着女孩子的本真,还有单纯和烂漫。通过近距离了解,看清李想华而不实的面貌后,她又决定不再与之来往,李想对她做出龌龊之事,她身心俱损伤心欲绝,恨不得一死了之。在李玉石等人的关怀照料下,她的身体逐渐恢复,她没有想到李玉石会把儿子送上法庭,她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左右权衡最终撤诉,并且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她用沉默答谢过往,用宽容感悟人生,用初心迎接阳光,一个立体多元的女性形象渐渐饱满起来。

小说还描写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金毛犬,它被赋予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与董其华共同经历过一场生死,两者患难与共,相依相守,董其华诚挚的目光,亲昵的爱抚,都让金毛犬心中泛起温情的涟漪。对于金毛犬拟人化的处理,是本篇小说的一大亮点。

三、煤炭的影子

小说中处处散发着煤矿元素,字里行间能嗅到煤的气息,随处可见煤的影子,好多涉及煤的精妙比喻特别贴切、特别传神,这体现出作家扎实的生活积累和高超的艺术驾驭能力。李玉石在同董其华提到与煤的感情时,他说开采煤然后运往全国各地,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到煤的身上,就像是把自己养大的孩子送去远方。细细品味,自豪中竟略带几许失落。董其华在不知晓李想的底细前,真以为自己是选择了一块乌金般宝贵的“煤精”,没想到却是混杂在煤里的一块“矸石”,一前一后,一良一莠,两者对比之下,董其华的心情可想而知。董其华住院期间,万念俱灰,只剩下一丝冷若冰霜的淡漠,像煤燃尽后的煤灰,这或许就是“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吧。及至李玉石救治并一再宽慰董其华后,董其华想,自己虽没死成,可对生活的欲望已经死了,如同一块正在燃烧的煤,被泼上一盆冷水,死灰难以复燃,而李玉石仿佛是炉火燃烧旺盛的灶膛,她这块潮湿的小煤块儿被投到整炉通明的烈焰里,再潮湿也会被烘干、被点燃。这些形象的比喻,见证了董其华的心路历程,也给她烙印上煤矿人的专属标签。

四、匠心的寓意

小说中人物姓名的设置颇具特色,于平淡中蕴藏着深深的寓意,唯有细品方能悟其精髓。女主人公董其华,名字取自《诗经》里面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本是借色彩艳丽的桃花预示幸福美好的爱情,可她却情路坎坷频遭劫难,进而披着一件红色风衣欲自寻短见,这件红色风衣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是对理想生活的终结与缅怀,等她洗尽铅华重新归来,再去见李玉石时,舍弃了那件红色风衣,唯美地绽放自己的芳华。董其华内心对爱情依然向往,她给那条金毛犬取了个“夭夭”的名字,与自己两相呼应,暗含着不懈追寻意中人的坚定信念。李玉石的名字更具代表性,他当了矿长是煤矿的掌舵人,对煤矿的发展方向举足轻重,而他对煤的情怀又仿佛与生俱来并相伴终生,煤有许多雅称,“墨玉”“太阳石”等等,用“玉石”来形容煤,用“玉石”来定位煤矿人,再精准不过。医院护理部主任白露的姓名同样出自于《诗经》,人如其名,白露为霜,白露一开始对董其华的态度和措辞,都是冷冰冰的,后面介绍李想,还有带来李玉石夫人做手术的消息,带给董其华的都是冷若冰霜的质感。至于李想这个名字,则是十足的反讽手法运用,李想不理想,现实很残酷。不过,董其华还是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在手机通讯录里把李玉石备注成“一缕晨光”,是想起她和李玉石共同迎接朝阳的那个黎明,以及李玉石身上如煤一般自带的光亮,还有往后岁月彼此相处无尽的可能。

五、主题的升华

小说的主题在“一缕晨光”的渲染下得到明确、延展和充盈。李玉石是个清廉、正义、干事的好领导,他的妻子因为他状告儿子到矿上找他理论,待见到李玉石简洁的办公室、简朴的办公设备和简捷的办事风格时,一瞬间似乎理解了他。李想在经历了这些事情后,幡然悔悟,对董其华的愧疚、对父亲的感恩,使他彻下决心痛改前非,主动找矿领导要去新开发的煤矿好好“改造”。董其华虽然在煤矿遭遇种种不幸,却没有丧失对煤的热爱,没有泯灭对未来的希望,她转身出走,并不是逃离,依旧把对煤的挚爱深埋胸腔。董其华自忖,她从没丢失过善良,善良是软弱的,但也是坚韧的,当宽恕别人时,自己也得到净化。董其华给李玉石留了一封简短的信:“我走了,去迎接属于自己的那束阳光,朝着光走路的人,黑影总在身后……”字数不多,所表达的意思却直击人心。李玉石看信的时候,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整个煤城又被洁白粉刷了一次,小说的主题在天地一片洁白的意境中得到净化与升华。矿外有光,有光就有希望。董其华循着光源,渐行渐远,一定是去经营自己崭新的人生篇章。

小说在意蕴悠长中收尾,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没必要为女主人公董其华担忧,她是死过一次的人,连死都不怕,还惧怕其它的艰难险阻吗?她汲取了煤的精华、煤的品质,在生活的光焰中捕获希望。

邵悦的小说如煤一般浑然天成,丝毫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拓展出新的层次,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为煤矿作家创作煤矿题材作品提供了新的参考。愿邵悦写出更多更棒的煤矿小说。

杜茂昌: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在《阳光》《山西文学》《都市》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出版小说集《苗子》《对峙》,散文集《走进夜晚》。

猜你喜欢
玉石煤矿小说
玉,石之美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世界上最会摇摆的天然玉石
春秋时期玉石器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