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摩治疗癌性腹胀临床观察

2022-12-08 07:48:24潘艳春张文文王玉丹李晓颖
光明中医 2022年24期
关键词:砭石药膏癌性

潘艳春 王 敬 张文文 王玉丹 李晓颖

腹胀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常合并纳差、恶心呕吐、疼痛、便秘等症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甚至导致死亡[1]。现代医学主要以胃肠动力药、缓泻剂、灌肠、肛管排气等治疗方法为主,但对于脾胃虚弱、正气亏虚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口服给药往往会增加患者胃肠道负担,灌肠、肛管排气也会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从而导致患者依从性变差。相关研究也表明,西医治疗腹胀手段局限,且治疗效果不理想[2]。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肿瘤防治及预防并发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对局部皮肤理化刺激来促进药物吸收,从而有效缓解局部临床症状,而且也不会增加患者胃肠道负担。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中药膏摩护理技术以缓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腹胀症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2021年5月—2021年11月晚期恶性肿瘤并伴有腹胀症状患者60例,依据是否愿意接受中医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性别、年龄、病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合并腹胀者。中医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为参考,脾胃不和临床诊断主要包括:主症:①胃脘胀满;②食少纳呆;③嗳气;④排便困难。次症:①恶心呕吐;②神疲乏力;③气短懒言;④舌淡胖,苔薄白,脉弦细。需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1.3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诊断明确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伴有明显腹部胀满患者;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者;③患者自觉腹部胀满者或腹部叩诊鼓音明显者,腹部平片、CT、彩超提示肠胀气者;④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⑤患者自愿接受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腹部存在皮肤破溃、感染;②腹水引起腹胀;③临床诊断存在完全性肠梗阻;④对中药膏摩方剂中单药过敏;⑤存在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或不能正常交流者。剔除标准:①试验者依从性差,未完整接受治疗者;②不接受临床观察者;③在试验过程中病情发生恶化,不能继续接受治疗者。

1.4 方法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实施肿瘤专科舒适护理,主要包含以下几点:①构建舒适病房环境。病房走廊内设置“心愿墙”和“中药展览墙”,病室门口放置香薰中药包,病室安装电视。②转移注意力。每日下午治疗结束后,播放舒缓音乐,晚上7:00—9:00观看电视。③鼓励下床活动。每日下午带领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做腹部按摩操,对长期卧床患者给予床上被动锻炼,并配合顺时针腹部按摩。④饮食护理。以视频形式向患者讲解腹胀患者中医饮食调护,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理气、健脾胃之品;禁食生冷蔬菜和水果;禁食易产气的食物和易引起便秘的食品。⑤情志护理。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多方面了解其需求,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发现患者及家属存在消极情绪时,主动对其进行安抚,耐心倾听其诉说,使其得到心理支持,并向其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缓解其负面情绪。⑥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每月举办一次患教会、健康讲座,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向患者发放节日贺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取得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认证护士或中医治疗专科护士给予患者实施中药膏摩中医护理技术。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操作前护理:①病室温度适宜,注意保暖;②向患者讲解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询问患者既往史、过敏史及月经期;③观察患者操作部位皮肤;④用物准备:将厚朴、枳实、桃仁等消胀理气中药颗粒打成粉剂,用200目筛子过筛去除较粗药渣,装瓶备用,取10 g药粉,加入适量黄酒和蜂蜜调成稀糊状药膏,电热砭石按摩仪、普通食品用保鲜膜、计时器、一次性纱布、治疗巾。操作中护理:①穴位点按: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患者腹部,选取天枢、中脘、气海,用食指和中指指端着力,对准穴位行揉按法,每个穴位按揉50次,力度适中;②电热砭石按摩仪按摩:用恒温箱预热好的中药糊剂均匀涂抹于患者脐周,调试电热砭石按摩仪温度,以神阙穴为中心,手持电热砭石按摩仪贴紧患者皮肤用手腕力量带动电热砭石按摩仪进行顺时针缓慢按摩,用力均匀,范围为上到中脘、左右到天枢,下到气海,温度及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时间为15 min,每日1次,按摩结束后用保鲜膜包裹腹部,利用余热将剩余药物更好吸收,10 min后揭除保鲜膜,用纱布将剩余药渍擦拭干净。持续治疗时间为2周。操作后护理:①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②观察患者操作部位皮肤情况。注意事项:①在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温度及力度是否适宜及患者感受;②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过敏现象;③手法要持久、有力、均匀;④孕妇腹部、空腹、饱食后不宜进行中药膏摩技术;⑤治疗后4 h内不可洗澡;⑥操作者宜修剪指甲,避免划伤患者皮肤。2组均于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

1.5 观察指标中医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脾胃不和证候积分表,主要分为4级,正常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中度为6分,得分越高,代表不良症状越明显。见表2。

表2 脾胃不和证候积分表

1.6 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4]结合项目组既往经验制定:腹胀疗效。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癌性腹胀症状改善方面2组未给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干预时,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周干预后,2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癌性腹胀症状改善方面对比 (分,

2.2 临床疗效2组经过给予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3 不良事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出现过敏、烫伤等不良事件。提示中药膏摩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乏力、纳差、疼痛、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其中腹胀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癌性腹胀发生率也在随之增长。但针对腹胀症状,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术后腹胀研究较多,对肿瘤患者腹胀专项研究较少。癌性腹胀主要与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分泌代谢、生理影响等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①镇痛药物影响;②胃肠功能紊乱;③胃纳减少;④电解质紊乱;⑤长期卧床;⑥饮食不当;⑦合并心功能障碍。由于晚期肿瘤患者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多为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临床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多以胃肠促动剂、导泻剂、灌肠、肛管排气、调整饮食、适量锻炼等对症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为主,治疗方法比较局限,且效果不理想。而中医药治疗癌性腹胀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刘亚萍[5]通过消胀散脐灸缓解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症状。刘抒玉等[6]发现,通腑贴穴位贴敷胃俞、内关、脾俞、大肠俞、足三里可显著缓解化疗后患者的腹胀、干呕及恶心症状。马馨[7]自拟药包热敷脐能够缓解肿瘤患者气滞型腹胀症状。以上临床研究表明,灸法、穴位贴敷、中药敷脐等中医外治法在缓解癌性腹胀症状中效果显著。

西医认为,癌性腹胀是指因肿瘤相关性因素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影响胃肠功能正常蠕动,进而出现的腹胀[8]。而中医认为,癌性腹胀多与感受寒邪、饮食不节、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有关[7]。其中《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所云:“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应当温药,即脾胃虚寒使运化功能降低、气机不畅,出现胀满”。因此,在临床实践治疗过程中应以温阳通络健脾理气散寒之法为主要治疗原则[9]。本研究运用厚朴、枳实、桃仁等温中理气、健脾和胃中药,正切和腹胀治疗原则。

膏摩疗法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其中《圣济总录》中指出:“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即膏摩疗法将腹部按摩与药膏涂擦两者有机结合,既发挥了手法解痉止痛、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又发挥了药物本身的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10]。按摩手法通过对局部皮肤摩擦刺激能够使表皮发热,皮质黏度降低,局部血管扩张,另外药膏辅以按摩手法作用于皮肤时,药物与体表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并且温热刺激加快了药物的释放,从而促进药物分子快速透皮进入毛细血管,加速药物渗透吸收过程[11]。在进行按摩前先在患者腹部分别选取天枢、中脘、气海,对以上穴位进行按揉。天枢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能够调理脾胃运化,促进肠道气体排出。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起到和胃气、理中焦的作用。气海为任脉、冲脉、督脉所起之处,可起到疏通经络,使经气宣上导下的作用,能够将任脉水气吸热后气化胀散。通过手指端在以上穴位上适当用力,灵活运用点、按、掐、叩等手法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温阳行气之功效, 进一步松缓胃肠道紧张,促使体内积气排出[12]。本研究在电热砭石按摩仪按摩刺激作用下,不仅发挥了润滑皮肤的作用,所选穴位也具有理气消胀、行气导滞功效,并且更能促进药物充分吸收,继而提高临床疗效。依据中医按摩“补泻”原则及人体排泄方向在腹部缓慢进行顺时针按摩,可促进肠道蠕动。

中药膏摩技术是将中药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上,并施以摩、擦等推拿按摩手法,以发挥推拿按摩和药物综合治疗作用来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13]。中药膏摩疗法是基于中医外治法以及中医推拿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中医特色疗法,不仅避免了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了患者痛苦,还保证了治疗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安全、疗效肯定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本研究中,在腹部相应穴位采用中药膏摩法治疗,不但可以使药物快速通过表皮吸收直达病所产生理气消胀之用,还可以通过电热砭石刺激腧穴进而调节全身经络运行,使得患者腹胀症状得以改善。

癌性腹胀病因复杂且易复发,往往合并纳差、恶心呕吐、疼痛、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极易出现乏力、营养不良、水肿、贫血等症状,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状态,这些不良情绪导致人体内环境改变,脑-肠轴间接对消化系统进行调控,使消化器官及腺体反射性抑制延长,从而加重腹胀症状[14]。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不仅关注患者临床症状,更应重视综合护理干预,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当中,最大程度使患者心理、生理方面达到舒适状态。本研究通过对病房环境的改善可减少因异味导致恶心呕吐症状发生几率。带领患者做腹部按摩操,不但能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还能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增加病患之间的交流。结合药食同源理论,为其提供中医饮食调护,达到促进肠蠕动、加强营养的目的。通过护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各方面需求,以减轻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多方面、多角度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治疗组在患者腹部实施砭石中药膏摩技术,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情况相比,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安全系数更高,进而证明了砭石膏摩中药透入疗法对有效缓解肿瘤患者腹胀症状具有天然优势,为今后治疗肿瘤患者腹胀症状提供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砭石药膏癌性
不要动不动往宝宝脸上涂药膏
药膏要按不要涂
药膏要按不要涂
不要动不动往宝宝脸上涂药膏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6
砭石养生:能量微弱不如晒太阳
推拿结合砭石刮痧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
泗水:砭石“疯狂”之后
小康(2014年19期)2015-01-29 20:17:43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