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全,黄平平,王晓双,王伟利,赵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工作和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要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国家和行业需要的研究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同时更要突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培养出差异化和具有鲜明特点的各类专门人才,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2015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明确指出,地方本科高校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突出地方本科高校的地方特色与学科特色。同时提出了转型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配套措施。2018年12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方案》(教发〔2018〕99号)文件,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打造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2.0版。2020年1月省教育厅认定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10所高校为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齐齐哈尔大学、绥化学院等4所高校为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培育高校[1-3]。在特色应用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如何评价建设的程度和成效,目前尚无理想的评价标准。鉴于此,就特色应用农业大学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和方向,具有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其专业设置能更广泛地与地方经济及社会接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4-5]。
基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地方农业院校的特点和建设内容,个人认为特色应用型农业大学应具有以下几点内涵与特征:
①学以致用、应用为本的办学定位;
②面向地方和行业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
③突出实践性教学和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
④推行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
⑤拥有充足的以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师资。
⑥学生具有良好的“知农爱农”情怀。
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构建评价指标是为探索一个可以全面指导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内容很广泛,决定了评价应用型大学的指标较多,也使评价变得复杂。评价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突出应用型办学定位,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发展,需要整体谋划,综合评价。因此,在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构建。
2.1.1 目的性原则按照特色应用型大学建设内容和目标,选取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标
2.1.2 完备性原则应尽可能涵盖到示范建设高校发展的各个维度,采取多维度、多层面地描述,切实把最能反映示范建设高校发展进展与成效的重点特征表达出来。
2.1.3 独立性原则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不能存在自相关。要依据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任务构建各层级的指标,层次的设计上做到内容全面、类别清晰、层次分明,同时要明确上下级指标之间的相应隶属关系,同一层次内指标要避免相互交叉。
2.1.4 代表性原则必须确保评估指标具备一定的典型代表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应用型大学的主体特点和建设内容,同时也要反映出建设成效。
2.1.5 可比性原则选择的评价指标必须具有可不行,获取数据时应该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1.6 可获取性原则指标的设计应以数据的可获得性为基础,评价的指标尽量采用可获取的信息和数据。最好选取各学校公开的发布的数据报表和教育教学数据。
根据上述原则,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方案》中对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提出的重要任务,结合我们对应用型大学的理解认识,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了包括从定位与治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培养过程、学生培养质量、应用型科研、社会服务、特色项目等方面特色应用型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6-7]。
2.2.1 定位与治理从办学定位、规章制度、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观测。办学定位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进程,示范高校要确定应用型办学发展定位,并通过学校章程、党代会、教代会决议的形式予以明确。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产教融合作为重要内容,明晰不同办学主体的权利义务。
2.2.2 办学条件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中心、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观测。示范高校要通过用人单位、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践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及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改善高校办学条件。
2.2.3 师资队伍从教师数量、教师结构、教师质量、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观测。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是示范高校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尤为重要。
2.2.4 培养过程从培养方案、专业(群)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观测。示范高校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改造传统专业、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专业(群),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比重。开发特色应用型课程与教材,建立更深层次、多类型的产教融合模式。
2.2.5 学生培养质量从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就业、学生品德等方面进行观测。示范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要能够具备精准的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在社会用人单位发挥作用,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得到好评和认可,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2.6 应用型科研从应用型科研导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科研成果及转化等方面进行观测。相对于学术研究,应用型科研要更加面向社会,面对市场,契合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
2.2.7 社会服务从文化与资源服务、继续教育与培训、咨询与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观测。与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不同,应用型高校应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才、智慧和科技支撑。
2.2.8 特色项目示范高校要不断深入探索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指标框架包含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1个特色项目。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特色应用型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时,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人根据对所评价的学校的考察和认知,对建设的应用型农业大学进行逐项打分并累加得分即为评价人的评价分。然后对各位评价人的评分计算平均分,最终为学校的评分。
经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特色应用型大学的评分标准
通过研究构建一套相对系列全面的、可量化的、科学的、能够正确反映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农业大学的评价体系,由于评价特色应用型农业大学建设效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的体系定会存在不完善甚至不科学的地方。
在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设置,是整个评价建构过程中最复杂、最困难,也是最具有操作意义的工作,由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缺少具有权威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8-10]。所以,尽管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但由于个人认知和能力所限,本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未必能涵盖应用型农业大学建设的全面内容和建设成效。
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加深对应用型大学建设评价的研究,逐步完善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