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获进展

2022-12-08 19:09
润滑与密封 2022年7期
关键词:杂化配体无机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欧阳钢锋、副教授刘威课题组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上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配位型离子团簇结构的策略,设计并得到离子键和共价键协同作用产生强蓝光发射的系列化合物,为理解卤化亚铜类杂化发光材料中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提供新思路,也为高效蓝光发光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新途径。

高性能发光材料在海洋照明、海洋污染物检测、智能腐蚀防护涂层材料方面应用广泛。碘化亚铜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发光性能优越,结构种类多样,且可通过“Bottom-up”的方法,将发光性能卓越的卤化亚铜团簇通过化学键键合在有机-无机杂化涂层的交联骨架中,可控合成团簇基功能涂层材料。

如何进一步提高卤化亚铜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表明,此类材料的发光主要来自于有机和无机组分之间的发生的电子传递过程,而两者之间的共价键为电子传递提供了通道,是这类材料具有较高发光效能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同时杂化材料中的离子键可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为高质量薄膜器件制备提供了便利。

为了更好地利用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协同作用,开发更具普适性的材料制备方法,课题组提出了配位型离子团簇结构的新策略,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效蓝光发射的新型卤化亚铜类杂化发光材料。他们在反应中使用两种有机配体,一种带正电荷(三乙烯二胺衍生物),一种电中性(三苯基膦)。带负电的无机组分与中性的有机配体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整体带负电的配位型离子团簇,其再与带正电的有机配体形成杂化结构,整体杂化材料的发光效能和稳定性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利用上述合成策略,课题组使用具有不同烃基的三乙烯二胺衍生物,共制备出8种不同结构的卤化亚铜类杂化材料,表明该合成策略具有普适性。这类材料在自然光下为白色粉末或透明晶体,在紫外光激发下,均发射出明亮的蓝光。其中,化合物1和5的内量子产率分别高达97.6%和98.1%,表明其高效蓝光发射的特性。

据介绍,这类化合物热稳定性较佳,分解温度均高于170 ℃,同时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易于制备高性能薄膜或荧光涂层。

(来源:中国科学报)

猜你喜欢
杂化配体无机
杂化化合物(C7H11N2)2[CdCl4]·0.5H2O的晶体结构、光谱表征和光学性质
4-酰基吡唑啉酮-5缩γ-氨基丁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对白玉菇菌丝脱氢酶活性影响
一个镉配合物[Cd(H2O)(L)(HBTC)]·H2O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能
含有分离电荷中心的吡啶鎓两性离子型Cd(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研究
基于Dawson型磷钨酸杂化材料[Co(2,2´-bipy)3]3(P2W18O6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无机材料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无机非金属建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浅析
高考的“宠儿”——无机化工流程题
基于[2,2]对环芳烷骨架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报告
化学教学中的分子杂化轨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