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思考

2022-12-08 07:51王武生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畜禽陕西省遗传

王武生

(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陕西 扶风 722203)

畜禽遗传资源的拥有量和研发利用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秦川牛是中国五大黄牛之一,因原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曾经以长期役用为主。因体躯高大、易用和肉用性能好,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而深得当地老百姓喜爱[2]。秦川牛历经2 000多年的民间选育,曾作为优良畜种被推广到全国各地,打破了许多生态极限,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畜牧业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随着岁月的流逝,秦川牛这个“国宝”依旧经得起考验。对这硕果依存的秦川牛原种进行抢救式保护,进而发展壮大产业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每年约有20万头秦川牛被外省调走,这为秦川牛种质资源的繁育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做好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加速秦川牛良种提纯复壮,改进和提高秦川牛的肉用性能,对于保护好秦川牛优良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发秦川牛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意义重大。

1 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秦川牛作为地方优势特色畜禽品种,在全国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陕西省将秦川牛定位为“陕西畜牧业唯一能拿得出、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是举世公认的极具发展潜力的优良畜种”,全省持续强化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不断加大秦川牛产业化开发力度。

1.1 秦川牛品种的基本情况

一是从畜种分布看,陕西省牛地方品种有5个:秦川牛、西镇牛、岭南牛、蒙古牛、陕南水牛,全国地方牛品种有92个。2020年陕西省以秦川牛为主的肉牛存栏123.6万头。

二是从区域分布看,秦川牛主在分布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同时秦川牛还有少量分布于陕北、陕南部分县区。

三是从保种情况看,从1958年开始,陕西省开始建立秦川牛繁育体系,1964年扶风县就被农业部批准列为秦川牛基地县。发展至今,承担秦川牛保种任务的有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陕西省秦川牛原种场,下同)、乾县秦川牛场、陕西省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等单位。陕西省秦川牛原种场创建于1965年,现位于陕西省扶风县[3],1993年12月农业部第28号公告将该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名录”,1994年1月20日(1994)农(牧种)字第8号授予该场“国家级重点种畜场”标志牌。2000年秦川牛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2008年农业农村部将该场确定为“国家级秦川牛保种场”。2021年国家农业农村部第453号公告该场再次被认定为“国家秦川牛保种场”。

四是从品种来源看,秦川牛属原产地品种,非培育型的品种,也不是原产地和省内外都有的地方品种。秦川牛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4]。

五是从产品特性看,据北京农林科学院蒋洪茂1993年对中原四大黄牛(秦川牛、晋南牛、鲁西牛、南阳牛)在相同营养条件下进行育肥和屠宰研究,秦川牛优质肉块产量在4个黄牛品种中最高。胴体肉的组成可与国外夏洛来、安格斯牛媲美。秦川牛是陕西省特有的优良黄牛品种,具有遗传稳定、肉质细嫩、耐粗饲、抗逆性强等优良特点,可通过品种选育,定向培育、充分挖掘其优良特性,形成适合陕西省畜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肉用性能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良种。

六是从品种开发看,加强科技研发力度,加快秦川牛的改良步伐,全面研究和探索其在体型体重、生产性能、生长速度、牛肉品种等方面的潜力是趋势所在[5]。秦川牛由于肉质良好,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从多年前开始,香港等地就看好陕西省秦川牛的资源优势,连续多年从陕西省选购秦川牛作为本地区高档牛肉的首选品种。近年来,陕西省在坚持点上保种的同时,也加大外血引进,实施秦川牛杂交改良,秦川牛的生产性能不断改善,加工企业蓬勃发展,走上了产业化开发的路子,秦宝牧业通过三元杂交,秦川牛已成为北京、上海五星酒店的专用高档牛肉,在龙头带动下,秦川牛产业开发势头良好,正在加快形成大产业。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引进秦川牛,用以改良地方黄牛品种。

七是从保种形式看,秦川牛保种主要采取保种场保种,这种保种形式是目前陕西省的主要保种形式,主要机制是以国有种畜场为主体和主要方式,以国家保种补贴为主要经费来源。

1.2 国家对秦川牛保护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秦川牛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做了大量扎实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全省秦川牛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上下联动,基本建立了秦川牛保种工作的政策支持体系。2020年2月正式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专门聚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文件,开启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篇章。应该说是一个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历史性、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6]。近年来,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保种单位的主动参与,上下联动、通力合作的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形成。早在2002年,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陕西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秦川牛保种规模、保种场建设条件进行了明确要求。省财政建立全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专项经费,并逐年加大经费投入,特别是近几年的投入规模不断加大,2011年全省保种经费列支1 360万元,是2008年的3.3倍;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也将陕西省的秦川牛等9个品种纳入国家保种范围,从经费上也给予支持,部分市县财政也建立了一定的保种基金,各级对畜禽保种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是全面普查,进一步明确了秦川牛品种保护的思路重点。为摸清资源最新状况,陕西省畜牧、种业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对秦川牛品种的摸底普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摸清了现阶段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陕西省地方家畜家禽品种志》全面介绍了包含秦川牛在内的全省25个地方品种的一般情况、品种来源与发展、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生产性能、保护与利用等内容,对于产业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7]。另外,结合全国地方品种保护有关要求,对包含秦川牛在内的全省22个保护品种名录进行了公布,为各地开展保种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同时,秦川牛保种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陕西省农牧良种场等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新型保种场相继建成,标准化饲养圈舍、防疫设施、饲草储备设施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促进了保种场从传统养殖方式向标准化生产的转变,秦川牛保护的能力和手段得到进一步加强,秦川牛的种群规模基本保持稳定,这一优良地方品种得到有效保护。

本周笔者建议关注深南电路。公司是国内PCB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一。关注公司的逻辑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从行业角度看,全球PCB产业重心转移至国内,国产替换可期,且5G时代PCB将呈现量价齐升格局,是受益最明显的板块之一。二是从公司角度看,深南电路技术优势显著,盈利能力突出。对上游有较强话语权,对下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

三是积极探索,初步形成秦川牛保护和开发工作新机制。立足资源现状、保种工作开展状况、开发利用情况,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形成“保种场主体、民营企业参与、农户为补充”的多元化保护开发格局。企业、个人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原先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逐步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形式并存的保护格局。一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拓宽了投融资渠道,促进了资源保护、产品开发、加工销售和市场开拓的有机结合,开辟了秦川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以保护促开发的良好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秦川牛不论从龙头企业发展、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个体老板、工商企业通过承包经营、商业改良等形式进入秦川牛品种开发利用领域,与相关企业或经济实体合作开发秦川牛。

四是加大开发,秦川牛优良生产性能得到进一步挖掘。通过对遗传资源的开发,秦川牛生产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如秦川牛通过杂交改良,后躯不发达的缺陷得到了改良,产肉性能明显提高,肉质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秦川牛的专门化选育和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国外引进品种的依赖程度,满足了人们对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的需求[8]。

五是统一思想,形成了加大保种和利用秦川牛的共识。秦川牛优良品种的资源优势和商业优势愈来愈被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所认识,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认识更加明确,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加强保种和开发。一些地方已把秦川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开发利用,形成了保护开发利用并举的良好氛围。各保种场对保种工作的认识更加明确,调查的保种场中一致认为加大保种和开发利用非常必要,认为该品种的市场潜力巨大。

2 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秦川牛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新形势,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与新时期秦川牛保种和开发利用的要求极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引进、轻保护

随着现代畜牧业进程不断加快,国外品种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重引进、轻保护、开发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已开发的也多停留在初级阶段,资源优势还没有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9]。

2.2 秦川牛保种场规范化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秦川牛保种基础工作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目前在种牛体型鉴定、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杂交配合力测定等方面不全面、扎实;系谱档案资料不完备、不健全的现象在一些秦川牛保种场十分普遍,造成秦川牛代次不清,给保种工作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三是保种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调研中发现,还存在有些保种场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目前保种、开发需要的现象[10]。

2.3 龙头企业对开发利用的带动能力不强

缺乏大龙头、强龙头带动,虽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开发生产格局,但没有形成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或是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认知率低,附加值不高,效益不好[11]。

2.4 经费支持力度依然不大

虽然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秦川牛保种经费的投入,但随着饲养成本不断攀升,保种场的保种成本不断加大,保种经费依然显得不足。保护体系与配套政策不完善。国家统筹、分级负责的保护体系尚未建立,资源保护成本持续增加,保护主体动力不足。

2.5 技术支持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秦川牛保种技术支持体系依然不够健全,技术服务单位与保种单位的连接不够紧密,缺乏对保种场技术层面的有效指导,特别是在饲养管理技术、档案系谱建立、选育计划制定等方面对保种场指导不够。大多数秦川牛保种场还维持在传统模式的饲养层面。

3 对今后秦川牛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思考

3.1 坚定保种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

充分认识秦川牛品种的种用价值、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秦川牛品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彰显地方畜牧业特色的“聚宝盆”。

一是从种用价值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首次明确了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长期性定位。秦川牛品种群体规模不大,种质资源显得格外珍贵,为将来的育种工作提供素材所体现的价值更是无法衡量。

二是从商业价值看,秦川牛品种的产品风味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开发潜力。

三是从经济价值看,目前秦川牛已经形成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有些地方的主导产业。

秦川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已成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有关法律法规赋予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历史的看待秦川牛品种的价值,坚定保种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促进秦川牛保种与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

3.2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保种

保存种牛优良基因并不断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提高质量建设,推进种牛产业持续、高效、安全发展成为提高陕西省种牛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肉牛品种测定站(陕西省农牧良种场)作用,把好种牛生产质量关,应用新技术实现肉牛产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发展目标,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提供优良牛肉产品。以肉牛品种测定站为依托,客观准确的测定、评价种牛性能,为主管部门提供详实的参考数据,为指导种牛场的认证和冻精、母牛市场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13]。

3.3 加快推进畜禽保种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加快保种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对增强保种能力,提高开发利用水平至关重要。在发挥肉牛基因优势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合理处理粪尿污染,做好养殖场的标准化养殖和建设[14]。

一是保证秦川种牛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严格选种选配,定期倒换血统,加大符合种用要求种畜禽的选留,不断扩大优良核心群规模,合理确定保种规模,提高秦川牛品种质量。

二是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保种场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保种场配种记录、用药登记、系谱档案等技术资料,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三是要推行标准化饲养。根据新时期保种工作要求,按照制定一套圈舍标准、规模标准和饲养模式的生产标准,提高标准化科学化保种水平。健全秦川牛疫病防控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把疫情监测、强制免疫、消毒灭源、检疫检验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到实处[15]。

四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场校合作,依靠前沿科技,完善保种方案。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性[16]。实现保种、饲养方式由传统生产向现代模式转变。

五是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制定保种场建设标准,细化任务指标,量化打分,对保种场进行全面考核、认定、验收,实行动态管理,符合标准的进行挂牌认证,否则淘汰整改甚至出局。

六是调整保种场补贴标准。根据当前饲料、人工等成本测算,商财政部门对保种补贴标准予以适当调整,并逐步建立地方畜禽品种开发基金,主要扶持秦川牛品种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拓,满足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需要。

3.4 坚持保护优先、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高效利用的基本原则

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积极推进秦川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以有效保护秦川牛种质资源为基础,以维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培育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立足秦川牛品种资源现状,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健全保护体系[17],加快开发利用,夯实秦川牛种业发展基础,为实现秦川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做大规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保种场为主体,以扩大种群为重点,千方百计扩大秦川牛养殖规模,为保种工作提供支撑。

二是做强企业。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引进一批实力强、有影响的秦川牛龙头企业,加快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建设,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培育名牌产品。

三是做优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大市场,力争形成大产业,实现大效益;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力争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实现其商业价值,力争把品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四是做好选育。在保护好秦川牛种质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应用于育种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良种,是提高我国肉牛养殖业效益的关键,有利于提升陕西省牛肉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肉牛产业经济效益,使陕西省秦川牛品种走上开发利用,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子。

3.5 国家统筹、分级负责、有机衔接,形成各方齐抓共管保种工作新机制

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公益性,要认真落实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从2021年开始制定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协议书》各项内容,省级主管部门履行管理责任,市县地方政府履行属地责任,保种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形成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保种和开发工作新格局。要严格执行保护制度,落实专项经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秦川牛资源保护、选种选育和开发利用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实现依法保护和有序管理,确保陕西省优良品种资源不流失。

3.6 创新投资机制,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秦川牛品种保护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保种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秦川牛保护和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参与保种和开发利用,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参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3.7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秦川牛品种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广泛宣传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法制意识,切实提高参与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加大对秦川牛品种的品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认知度,为秦川牛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市场基础[18]。围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探索公众参与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鼓励依法申请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实现秦川牛种质资源在持续利用中得到更好保护[19]。

猜你喜欢
畜禽陕西省遗传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