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利,曲清弛
(辽宁桓仁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桓仁 117200)
羊痘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分布广,传播速度快,绵羊和绒山羊都可感染发病。其特征通常是由丘疹到水疱,再到脓疱,最后结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两季比较多发。近两年,本溪市桓仁县向阳乡双河、北岔等村多群绒山羊发生了此病,经过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予以控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2019 年3 月到2020 年5 月,桓仁县向阳乡双河、北岔村的12 个绒山羊养殖户的1 036 只绒山羊感染羊痘,全年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羊只均有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发生较多,共发病356只,死亡15 只。
绒山羊痘的病变以乳房部为主,少数病羊可蔓延到嘴唇、齿龈和身体两侧皮肤,病程为10~15 d。病羊体温高达41~42 ℃,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有的食欲逐渐消失,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喘息。眼结膜潮红充血,眼睑肿胀。鼻腔流出浆液脓性分泌物。经过1~3 d,身体两侧皮肤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红色斑疹,这些斑疹经过2~3 d 形成水痘。由斑疹过渡到疱疹约持续5~6 d,在第9~10 天水痘的内容物即变成脓性并开始干涸。数日后开始脱落,留下红色陷窝,最后形成瘢痕[1]。有些病例,病初的症状和典型羊痘相同,但病程在丘疹期后不再发展,结节稍增大而硬固,并不形成水痘,随着丘疹消失而痊愈。
绒山羊痘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皮肤及黏膜,尸体腐败迅速,在皮肤尤其是毛少的部分上可见到不同期的痘疮。呼吸道黏膜出血,有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 cm 左右病灶;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混有血液的浓稠粘液;消化道黏膜亦有出血;肠道后部有溃疡;淋巴节水肿多汁;有的肝脏上有淡黄色斑块。
采发病羊乳房和唇皮肤疹块,装入50 ml 无菌离心管中,交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PCR 病原学检测[2]。经实验室诊断,被检样品和羊痘病毒阳性对照出现一致的特异性目的条带,且阴性对照无此扩增条带,判定为羊痘。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病原诊断等情况综合判断为羊痘。
(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羊的抵抗力,引进羊只时需要严格检疫21 d。(2)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对流行地区的健康羊,每年定期注射山羊痘细胞化弱毒冻干疫苗,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尾内面或腹内侧皮内注射0.5 ml,免疫保护期一年。(3)羊一旦发病,应首先对发病羊只进行隔离、封锁和消毒,病死羊尸体要深埋无害化处理。对发病羊群中未发病的羊及周围的羊群,用羊痘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皮肤上的痘疱,可涂摸碘酊或甲紫溶液,也可用含聚维酮碘的药物喷涂。黏膜上的病灶,可用0.1 % 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后涂抹碘甘油或甲紫溶液。继发感染时,可肌肉内注射青霉素80~160 万IU,2 次/d,连用2~3 d;也可用板蓝根注射液10 ml 稀释1 g 苯唑西啉钠,注射50 kg羊只,1 次/d,连用3~5 d;同时配合其他商品化抗痘产品,都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绒山羊痘的病原是山羊痘病毒,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实践中用2 % 火碱热溶液和20 % 石灰水消毒效果较好。(2)山羊痘的诊断,在水疱和结痂期应注意与皮肤湿疹和疥癣病区别诊断,后两种病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湿疹无传染性,疥癣虽传染,但发展缓慢,不形成水泡的脓疱,镜检刮屑物可以发现螨虫。(3)本次绒山羊痘病的发生提示本地区羊痘的免疫防制工作存在漏洞,应加强监督和检疫力度,以确保养羊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