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设计

2022-12-07 01:48:45
设计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公共卫生防疫

“后疫情时代”的概念由《中国社会报》于2020年5月提出,成为可以涵盖疫情过后长期存在的一种态势或者阶段。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指疫情全面结束,而是在爆发了这场疫情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受到疫情的影响:小范围疫情不时发生、出行仍需配戴口罩、居家办公学习等。虽然整体形势逐渐向好,但是疫情防护工作仍然刻不容缓。人们长期居家不能出门,也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无论是医疗救治、病毒溯源,还是疫苗研发,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都赢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进入后疫情时代,这场疫情必然,也应当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各界专业人士的重视与思考。在大流行告一段落,人类将长期与疫情共存的時期,即后疫情时代中,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因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而且今后也必将发生很多变化。从微观生活、工作模式到宏观全球合作、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走向,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写人类文明的走向。

疫情危机加速了设计行业与社会、政府间的配合,通过作品,让公众重新关注设计本身,彰显设计在疫情危机中的社会修复功能。早在2020年,潘鲁生教授就曾建议加强防疫信息产品设计、防疫工业产品设计和防疫服务方式设计,启动“后疫情产品升级计划”,集中力量创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产品设计。由此可见,为疫情防控的全过程提供产品、服务来提升后疫情时期的产业动能,对修复社会心理、重启经济运转都是十分有益的。

设计的本质属性就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创造性活动”。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即便疫情过去,世界也不会是之前的样子了”。设计界责无旁贷须作出回应和担当,这不仅是设计的责任和使命,也正是反思设计本质和社会作用的新触点,在识变、应变、求变的过程中,发挥设计的功能,彰显设计的价值,作出设计的贡献。面对基数庞大的受影响人群,有学者提出值得设计圈思考探讨的命题:“设计智慧”如何在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持续凸显自己的价值,如何在公共卫生事业中迅速探寻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这既是疫情危机给设计行业提出的历史性命题,更是设计行业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探寻的一次机遇。

《设计》编辑部

2022年11月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公共卫生防疫
智能产品设计
包装工程(2022年12期)2022-07-04 03:05:42
“豪华防疫包”
环球时报(2022-05-20)2022-05-20 13:05:53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 01:14:08
《冷·暖》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52:10
《教堂之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51:36
防疫、复工当“三员”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0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14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