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爱华,孙健雄,高 进,施 洋,沈会权,陆镇威,王海洋,潘宗瑾,秦光蔚,葛汉勤,陈应江,王 为,杨 华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居民对优质畜牧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目前,畜牧养殖业过度依赖于精饲料养殖,饲料粮供给紧张,畜牧饲料的缺口逐年扩大。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因地制宜发展青贮饲料种养产业已成为当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2015年我国提出实施“粮改饲”战略,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等饲草作物,鼓励农牧结合、循环发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施行国家奶业振兴计划,提出重点围绕饲用玉米、甜高粱、饲用油菜、苜蓿、燕麦等发展青贮原料。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鼓励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等指导方针。
青贮是一种针对新鲜饲草的制作和贮存技术,主要通过压实新鲜饲草来创造利于发酵的厌氧环境,促使饲草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达到固定饲草营养和长久保存饲草的效果[1]。青贮玉米生物量高、纤维品质好、营养成分高,是常见的青贮饲料作物。甜高粱生长速度快,富含水分和糖分,单位面积产量较大,对土壤养分要求不高,耐瘠薄,耐盐碱[2],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兴起以甜高粱作为青贮饲料。甜高粱用作青贮饲料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已有研究发现甜高粱的营养价值和青贮稳定性相当于或优于青贮玉米[3-5],饲喂试验中发现青贮甜高粱的饲喂效果较好,与青贮玉米饲喂相比,能够增加奶牛产奶量[6-7]。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青贮甜高粱具有较好的羔羊育肥效果,采食量与育肥效果均显著优于青贮玉米[8]。甜高粱在增加牛奶产量、改善畜牧产品品质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甜高粱的生长高度可达4 m,单独大面积种植具有倒伏风险,单独青贮时水分含量偏高,因此有必要探究甜高粱与其他优质青贮饲料(如玉米)的混种收、混青贮、混饲喂的种养模式,且混青贮和混饲喂可让纤维和淀粉等营养搭配更为全面均衡,利于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
目前,已有研究对青贮甜高粱和青贮玉米的青贮品质、营养价值和饲喂效果进行了详尽的试验分析,但鲜有研究关注甜高粱和青贮玉米的立体种植模式,有关2种青贮作物混合种植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和节本增效能力的探究较少。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面积约为46.67万hm2,盐碱地种植普通大田作物产量较低,但改造滩涂盐碱地的难度较大,又缺乏适宜种植的优质饲草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导致本地饲草的供应量不足[9]。因此,在滩涂盐碱地推广种植甜高粱和青贮玉米,可以丰富江苏沿海地区的饲草种类,优化种植结构,提高饲草产量,同时改善畜牧产品的质量,达到节本增效增收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将立足“粮改饲”政策,开发利用饲草种植新模式,节约畜牧养殖成本。重点研究江苏沿海地区甜高粱、青贮玉米的混合种植模式和青贮模式,并对各模式进行青贮饲料种植的成本收益分析、牧场营养价值分析和奶牛企业饲喂成本测算分析,以期通过混种模式的技术支撑,提升甜高粱的种植面积,为江苏沿海地区青贮饲草农业的种植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以缓解目前饲料粮短缺问题。
选取中科甜968(甜高粱)和苏玉29(青贮玉米)为试验品种,此2个品种适宜在江苏沿海地区生长,植株的株高相近、生长期接近,便于机械化混收操作等。
试验场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新建村,试验种植面积为3.33 hm2,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位于滨海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2 ℃,年降雨量1040 mm。
甜高粱、青贮玉米的立体种植能够结合两者的营养优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面积单独种植甜高粱易倒伏的风险。通过本项目前期开展的预实验和青贮机械田间作业的实际比例,以及农机农艺融合的要求,设置了全玉米组、全甜高粱组、甜高粱与玉米的行比1∶2(实际行比为2∶4)、甜高粱与玉米的行比1∶1(实际行比为6∶6)等4种模式。田间以60 cm行距、15 cm株距种植甜高粱,田间密度约为10.5万株/hm2;以60 cm行距、22 cm株距种植饲用玉米,田间密度约为7.5万株/hm2。甜高粱与饲用玉米之间保持60 cm的行距。
在甜高粱籽粒乳熟至蜡熟期,玉米的乳线达到二分之一、部分玉米籽粒出现凹坑、全株干物质含量达到28%以上时进行混合收获。收割后以裹包方式青贮,并添加微生物类青贮发酵剂和有机酸。约4个月后,青贮料呈黄绿色、松软、有浓郁酸香味、pH值为3.8~4.5。青贮完成后对各模式产出的青贮饲料所含的泌乳净能进行测算,测算其牧场营养价值并进行差异对比。最后选取江苏沿海地区当地的奶牛饲喂企业,开展4种模式的甜高粱、青贮玉米混贮饲料的奶牛饲喂试验。
以全玉米组模式为CK,分别记录各种植模式在“混种收”全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投入(包括化肥农药投入、种子以及机械人工成本)和青贮饲料销售的毛收益,记录不同青贮饲料的饲喂成本,并基于成本收益理论进行农业生产效益分析。
农业投入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用机械设备等农用工程物资产品,此外还有农业生产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本。对甜高粱、饲用玉米各种植模式的全过程农业成本投入和收益进行记录,计算不同种植模式的单位面积平均市场收益。
成本收益法是分析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获得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通过成本收益法可以明确农业生产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本收益理论构建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成本收益模型,公式为:
式(1)中,I表示青贮高粱和青贮玉米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纯收益,Y表示单位面积产量,P表示青贮饲料的市场收购价格,i代表不同的种植模式,a1i×p1i表 示 每667 m2的 种 子 成 本,a2i×p2i表 示 每667 m2的肥料成本,Li表示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人工机械成本。每667 m2的总投入成本Ci=(a1i×p1i+a2i×p2i+Li);产投比是每667 m2的纯收益与投入成本的比值,公式为:r=Ii/Ci。收益增长率为与青贮玉米相比,不同种植模式下收益的增长率。不同种植模式下青贮高粱玉米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种植模式下青贮高粱玉米的经济效益
由表1可以得出,虽然采用高粱玉米立体种植模式的总成本高于单独种植青贮玉米的总成本,但立体种植模式单位面积的纯收益高于作为CK的青贮玉米组。高粱玉米(行比1∶2)模式和高粱玉米(行比1∶1)模式产投比分别为1.20和1.28,高粱玉米混种模式的产投比明显优于单种玉米模式,这2种模式的总投入成本低于单独种植甜高粱的成本,且混种模式提高了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的抗倒伏能力,降低了种植过程的倒伏风险。
通过计算可得,高粱玉米(行比1∶2)模式和高粱玉米(行比1∶1)模式相较于CK的单位面积毛收益增长率分别为24.8%和44.0%。2种混种模式较单独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更优,是理想的节本增效种植模式。
青贮饲料的牧场营养价值的衡量来源于对青贮牧草的单位面积泌乳净能的测算,单位面积泌乳净能的测算公式为:单位面积泌乳净能总值=单位面积鲜重数×实测干物质占比×每千克干物质泌乳净能。
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下高粱和玉米的干物质含量和干物质泌乳净能的检测和计算,得到不同种植模式的泌乳净能(表2)。高粱玉米混种模式下的单位面积泌乳净能总值高于青贮玉米,高粱玉米(行比1∶2)模式和高粱玉米(行比1∶1)模式的单位面积泌乳净能较CK的增长率分别为13.55%和41.11%,混合模式具有较好的牧场营养价值。
表2 不同种植模式的单位面积泌乳净能比较
借助CPM-Dairy配方软件(https://cahpwww.vet. upenn.edu/),补齐TMR日粮营养,除了以上还加入一定量的豆粕、甜菜粕、双低菜籽粕、苜蓿、燕麦草、压片玉米、玉米粉、全棉籽、膨化大豆等,以青贮玉米为对照,测算甜高粱、甜高粱玉米(行比1∶2)种植模式、甜高粱玉米(行比1∶1)种植模式的饲喂成本(表3~表6)。以青贮玉米为对照,按照2020年的市场价测算,甜高粱玉米(行比1∶2、行比1∶1)的种植模式约节本0.5元/(头·d)。以江苏沿海地区当地的奶牛饲喂企业为例(1200头奶牛),每年企业可节约成本21.9万元。
表3 青贮玉米(CK)饲喂成本测算
表4 甜高粱饲喂成本测算
表5 甜高粱玉米(行比1∶2)种植模式的饲喂成本测算
表6 甜高粱玉米(行比1∶1)种植模式的饲喂成本测算
本文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甜高粱、青贮玉米的混种收模式,并对青贮饲料种植的成本收益、牧场营养价值和奶牛企业饲喂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玉米(行比1∶2)模式和高粱玉米(行比1∶1)模式相较于CK的单位面积毛收益增长率分别为24.8%和44.0%,2种混种模式较单独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更优,是理想的节本增效种植模式;同时这2种高粱玉米混合种植模式的单位面积泌乳净能总值均高于青贮玉米,牧场营养价值较高;以当地奶牛饲喂企业为例,2种高粱玉米混合种植模式约节本0.5元/(头·d),畜牧企业能够有效节约饲喂成本。
甜高粱抗逆性强、生物量大、营养价值丰富,其作为青贮饲草的利用前景较佳,与玉米一同开展立体种植能够有效降低其倒伏风险。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的耕地土壤盐碱度高、养分相对贫瘠,一般大田农作物的生长难度较大、产量相对较低。若调整江苏沿海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对盐碱地加以合理利用,推广甜高粱、饲用玉米的立体种植模式,将地区特色饲草种植和畜牧产品的生产相耦合,可以在缓解地方饲草短缺的同时,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减少本地畜牧企业的饲喂成本,实现区域种养殖业之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