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智能手机体验大跃进

2022-12-07 09:06陈小豆
电脑报 2022年46期
关键词:旗舰厂商智能手机

陈小豆

本月,联发科和高通先后发布了旗下最新旗舰移动平台。联发科天玑9200已成功跃升至第一梯队的旗舰芯片,在GPU、AI计算、平台功能等方面都有巨大进步,不少品牌都开始推出有竞争力的联发科旗舰。第二代骁龙8在综合表现上依然优越,并有望进一步提高能效表现。

随之而来的是新机发布节奏的提前,目前vivo已带来了搭载两大平台的X90系列,随后还有数款已完成相关准备的新机即将发布。智能手机性能和功能的迭代正在同时到来。

毫无疑问,新的旗舰平台将再次拉高智能手机的体验,不过这还仅仅是下限。所谓赢在起跑线,更需要手机厂商自身软硬件技术的协同。相比以往,如今智能手机的技术竞争除了围绕芯片平台展开之外,正在向更广和更深的方向发展,广是各方面外围技术的抢先搭载,深则是影像、光追等前沿技术的深入研究。

一般来说,手机的研发周期大致在6~18个月,旗舰机型更是整个行业前沿技术的集大成者。显然,vivoX90系列只是开端,各大手机厂商都为2023年的新机铆足了劲,升级幅度有望比2022年来得更大。因此,在这岁末年关,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将以旗舰移动平台和已经发布或曝光的旗舰产品为线索,大胆预测一下,2023年会有哪些技术将在智能手机上出现和普及。

智能手机的芯片大战,可以说贯穿了2022年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联发科和高通两大巨头你追我赶、势均力敌,甚至互有胜负。这场竞争发展到2023年,移动光追应用無疑会成为争夺的焦点。

过去几十年里,虽然游戏画面越来越精美,但开发者们始终解决不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光”。正是因为光线所带来的光影效果,游戏中的世界才会显得真实。2018年英伟达在PC上推出光追技术后,要解决的就是去实时呈现光线的真实效果。光追也拉开了下一个游戏时代的帷幕,带来了游戏效果的“质变”。

今天,得益于芯片技术的升级以及软件生态的协同进步,这样的效果已开始逐步落地智能手机。本月联发科发布天玑9200芯片,搭载的Immortalis-G715 GPU,宣称在业界率先实现支持移动端的硬件光线追踪。

发布会上,联发科与腾讯《暗区突围》游戏制作团队,展示了在天玑 9200 上移动光追的落地成果,在阴影、反射、环境光遮蔽等游戏特效方面打造出更逼真的画质。

一个星期后的骁龙峰会上,高通联合网易利用《逆水寒》手游展示了基于第二代骁龙8硬件加速的移动端实时光追特性。开启实时光追效果后,游戏引擎可以按照真实的光线反射规律渲染画面,侠客、竹林、天空被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中,色彩真实绚烂,画面层次感清晰。

与以往不同的是,移动光追不再仅仅停留在展示阶段。除了网易之外,高通在光追技术上与OPPO、vivo等手机厂商进行了合作。如OPPO官方就表示,与前代软件相比,新的技术在光线追踪渲染效率方面提升了5倍,CPU运行负载有效降低了90%。这项移动光追解决方案会在即将发布的一加11上首发搭载,也会在OPPO其他旗舰手机上陆续落地。

当然,光追对于用户来说,意义不止于游戏,还可以用于提升系统的视觉效果,制作更华丽的主题或壁纸,让手机界面的精致程度再上一个台阶。事实上,在此前搭载联发科天玑9000的OPPO Find X5 Pro上,已经能够使用到具有光追效果的交互壁纸,手机桌面的壁纸会跟随时间的变化模拟不同的光照效果,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部分3A端游向智能手机领域进行迁移,手机厂商也会通过光追技术的加入,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尤其是游戏手机更有条件去追求手机光追,这也未尝不是游戏手机区别于常规手机的方向之一。随着之后手机处理器性能越来越强,光追或许会像曾经的高刷新率一样,逐步成为旗舰手机上的标配。

这两年手机芯片性能可能是感知最小的升级点,而在性能体验上,很多时候UFS闪存的性能直接跟手机的性能挂钩,对于手机体验提升的感知其实更明显。UFS 3.1标准于2020年2月发布,算起来已经有2年多的时间,大家习惯称骁龙旗舰平台、UFS 3.1存储以及LPDDR5内存为手机的“性能铁三角”,今年,它的升级版来了。

8月中旬,JEDEC公布了UFS 4.0闪存正式版,高通和联发科也迅速跟进。在内存技术上,天玑9200首发8通道UFS 4.0闪存,支持LPDDR5X-8533Mbps内存。第二代骁龙8支持全新的UFS 4.0技术,内存支持LPDDR5X 4200MHz。它们为接下来的旗舰手机带来了新的存储标准。

现在应用和游戏越来越大,安装、加载、运行的过程中都需要强大的闪存性能作为支撑。尤其是大型游戏,动辄数GB甚至数十GB,没有强悍的闪存性能,在体验这些游戏的时候只有吃亏。

据了解,三星UFS 4.0闪存提供每通道高达23.2Gbps的速度,是三星前代产品UFS 3.1的两倍,将提供4200MB/s的顺序读取速度和2800MB/s的顺序写入速度。同时,UFS 4.0的能效比上一代提高了46%,在消耗同等电量下,用户可以传输更多数据,并将提供可达 1TB 的各种容量选择。

不过之前UFS3.1刚刚大范围普及的时候,某些旗舰手机就因为还搭载“落后”的UFS3.0被很多用户所诟病。考虑到UFS 4.0初期相对高昂的成本以及最高1TB的容量,这项新技术应该会被应用在各家的顶级旗舰上,并伴随不可避免的混用现象。

最新的vivo X90系列便成为了首款配备UFS 4.0闪存的手机,但只有8+256GB及以上版本配备UFS 4.0+LPDDR 5,其中,又仅“皇帝版”12+512GB采用了UFS 4.0+LPDDR 5X标准。类似情况应该会在明年旗舰手机上普遍存在,这就取决于各大厂商在成本上如何取舍了。

最新的天玑和骁龙两大平台还不约而同提前布局了WiFi 7,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关于WiFi 7的新闻就变得越来越多,吸引了行业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虽然现在移动通信网络已非常发达,但人们对WiFi仍然存在强烈需求。

相比WiFi 6,WiFi 7带来的提升主要是吞吐率的提升,时延的改善,以及网络资源的有效管理。WiFi 7还比WiFi 6多了一个6G频段,并可以让2.4G、5G、6G频段的通道叠加使用,进一步提升吞吐率。不过还是别高兴太早,WiFi 6技术自从2019年发布,至今也只过去了3年。同年发布的骁龙855对WiFi6的支持只是探索性,当时产业链都没有准备好,最终也没有产品落地。

今年虽然已经有了WiFi 7路由产品面市,但也都是“缩了水”的。WiFi 7要在手机上谈普及为时尚早,当然,也不排除有厂商抢跑的可能,2019年便是三星、苹果当表率,让手机支持了最新WiFi 6 技术。就WiFi 7而言,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等到第三代骁龙8发布后才会在手机上大量出现。

网络连接能力方面,在WiFi 7以外,联发科此次提到的5G新双通其实更具有实用性。目前,主流手机处于基于5G的双卡双待单通阶段,如果其中一个卡正在使用数据流量时,另一个卡有电话拨入,就会导致数据业务中断。

此前聯发科首发了双5G双卡双待技术,即便是在通话的过程中,也能与网络进行连接,实现双通,联发科称为全时双通。但对于某些频段组合,采用“全时双通”会存在射频资源功率功耗等问题。

随即联发科引入了“新双通”解决方案,在一卡通话的情况下,另外一张卡的上网速率可以高达500Mbps。一卡通话,一卡游戏,时延也可以低至50ms,这将是非常不错的双通体验。例如vivo X90系列此次便带来了一项名为智选网络的功能,系统可对5G双卡信号进行预测,智能选择最佳网络服务,实现实时信号切换。

同样的,在第二代骁龙8上,也首度实现了对5G+5G/4G双卡双通的支持。可以看到,5G商用3年,在芯片和终端厂商的共同努力下,智能手机5G体验仍在不断提升当中。

除核心芯片外,各家在手机通信上,也配备了许多新的技术。最热的话题显然还是卫星通信。苹果今年iPhone 14系列以及华为Mate50系列都各自搭载了卫星通信的新功能,只是实现方案上各有不同。

苹果为iPhone 14系列接入的是移动卫星通信公司Globalstar的服务。Globalstar在1991 年由高通和Loral合资成立,目前其第二代星座由24颗低轨道(LEO)卫星组成。鉴于该公司目前并没有在中国大陆地区提供服务,所以iPhone 14虽然配备了该功能也只能是摆设。苹果该服务目前也仅针对加拿大和美国用户。

华为Mate50系列支持的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短报文系统。今年8月,国内首颗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研制成功。装有这一芯片的手机,可以在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部设备的情况下,使用北斗短报文服务。

北斗短报文系统出现在民用手机上,就意味着它的商业模式已经敲定。在Mate50系列发布之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加入。近期,OPPO和荣耀都相继曝光了关于北斗通信的射频和电子设备专利。后续苹果不排除也会和北斗或者其他的卫星通信公司合作,在中国大陆地区实现卫星通信服务。

至于民用手机支持卫星通信的意义,一方面是产品吸引消费者的手段,另一方面,有些人的工作、生活需要跨越这个国家的山川大河,在一些信号不能保证的地区,北斗卫星消息的作用还是重大的。

此外,对北斗三号的深入支持,也将进一步提升手机的高精度导航性能。早在2020年,高德地图与华为基于Mate 40系列共同发布了高德车道级导航,便是基于北斗三号导航系统。高德地图今年上线的红绿灯倒计时功能,同样依托于此。

在早前的天玑旗舰技术沟通会上,联发科也特别提到,北斗三号新的卫星格式B2b,可以提供高精度导航,精度达到厘米级。由此可见,对最新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卫星格式的支持,是2023年旗舰手机的基本需求,意味着更好的定位导航服务。

和支持卫星通信一样,在今年iPhone 14系列新机上,苹果还有一个领先行业的决定:取消手机SIM卡槽。在美国市场上市的iPhone 14和iPhone 14 Pro系列机型上,不再配备实体SIM卡槽。苹果将芯片直接集成到主板上,无需实体SIM卡,开通套餐后即可正常实现通信和上网。

eSIM在技术上拥有许多先进的优势,比如不用在手机中框的位置开孔,手机的一体性和防水性都要好更多;也可以更加节省手机的内部空间;也能够避免实体芯片老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用户更换套餐和运营商也更方便,直接网上就可以办理。

据了解,全球三分之一的移动服务提供商已经提供商用eSIM服务,这些运营商通常是规模较大的运营商,因此具备eSIM能力的运营商所服务的智能手机用户总体份额接近50%。但由于当前全球市场运营商部署环境的不同,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铺开。比如这次iPhone 14系列除了美国市场之外,其他市场的机型还是配备了实体SIM卡槽。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智能手机的eSIM技术的商用,只有一些智能手表这样的设备才能开通eSIM业务。出于对用户使用号卡更高的控制权和利益考虑,在推广eSIM技术上几大运营商热情并不高。

今年9月,有网友在工信部官网留言询问我国是否有eSIM手机卡的推广计划。对此,工信部回复称,“我部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相信随着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未来,你的手机的这个卡槽和开孔迟早会被“干掉”。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新技术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功能,那下面提到的这些技术和应用,更多关系着手机各项体验在2023年的整体发展趋势。其中首要的便是影像方面,影像能力早已是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手机行业影像竞争走向深入,乃至芯片厂商都亲自下场了。

首先是硬件层面,随着小米12S Ultra和vivo X90 Pro+的带头发力,2023年影像旗舰都偏向于选择IMX989作为主摄。vivo方面,直接将其一英寸主摄称为“最强一英寸”,做了很多硬件层面升级和改进,包括一英寸最大的F1.75大光圈、1G+7P镜片模组、能进一步消除眩光和鬼影的ALC亚波长仿生结构镀膜等。

别忘了,vivo还带来了算力大幅升级的V2自研芯片,帮助手机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夜视仪”能力。另一个具备自研影像芯片的OPPO,其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影像芯片,毫无疑问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至于能为一英寸大底带来多大加成就有待揭晓了。

有意思的是,或许是看到了手机厂商在自研芯片上加速发力已是大势所趋,为了保持竞争力,高通直接与CMOS厂商合作,第二代骁龙8对索尼IMX800传感器、IMX989传感器,以及三星的2亿像素HP3传感器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让其可以与骁龙ISP协同工作。这样一来其他廠商也可以更好驾驭这些大底、超高像素传感器,为手机影像体验的进一步提升铺平了道路。

当然,除了大底、超高像素、自研芯片之外,今年的华为Mate50系列带来的可变光圈技术同样受到关注。只是可变光圈并不是新技术,远可以追溯到诺基亚N86,近有三星Galaxy S9、索尼 Xperia Pro-I。

可变光圈的配置一直存在于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中,但效果并不突出,更别说光圈叶片这种机械结构会额外占据空间,增加成本与组装难度。以实用角度出发的话,可变光圈有些许高投入低产出的意味。尤其是在计算摄影大潮之下,多帧合成的夜景、HDR,以及计算模拟出的景深效果已经足够以假乱真。

华为之所以在可变光圈技术上寻求突破,恐怕还是与供应链受限有关,Mate 50 系列的主摄选择的是IMX766,硬件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厂商,但还是通过可变光圈实现了F1.4的光圈值,也是近年智能手机中最大的光圈,算是弥补了一些缺憾。

因此,即便有华为做表率,可变光圈短期内也很难成为手机影像主流技术。相反,今年7月华为成立了自己的影像品牌XMAGE,倒是引领了手机厂商的自有影像品牌风潮,各品牌更追求建立自成一派的影像风格。

同时还不难发现,除华为以外的几大头部厂商,2023年几乎都会采用同款一英寸传感器,几乎都有传统相机企业合作赋能,都有更为先进的算法和影像体验理解,乃至自研影像芯片参与成像,届时手机影像会有什么样的新玩法就值得玩味了。这也让手机影像竞争更有看点。

同样狂飙突进的,还有手机充电速度。在目前已经上市的机型中,iQOO 10 Pro的200W快充和Redmi Note 12探索版的210W属于绝对的第一梯队。在政策规定之下,这几乎已触及手机材料安全充电天花板。

根据我们之前的实测,这一速度足以将充电时长压缩到个位数时间内,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实用的功能,充电时间压缩到10分钟以内,省去了大量等待的时间成本。今年我们仍有望在更多手机上看到200W级别的快充。

同样对消费者具有意义的还有国产手机们快充协议的兼容趋势,即对UFCS快充协议的支持。UFCS是由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发布的新一代融合快充标准,该协议由国产四大品牌小米、vivo、华为、OPPO牵头,支持来自不同品牌和厂家的适配器与终端之间实现高效快充和互融互通。

过去几年以来,虽然行业和消费者们一直都在呼吁统一快充,但终端厂商们一直对这个工作兴趣不大。现在,由国内四大手机品牌牵头来制定的UFCS 快充协议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行业痼疾。

iQOO 10 Pro在此前的一次系统更新中,便加入了对UFCS快充协议的支持。华为Mate Xs 2也是首款通过UFCS认证的折叠屏手机。

换言之用UFCS协议的充电器可以对不同品牌的手机进行快充。小米、OPPO、华为、vivo也都各自推出了数款相应充电器产品。现阶段UFCS快充协议通用的最高功率为40W,第二阶段UFCS 快充协议规划的功率为65W或更高。

后续预计会有更多的机型加入这个充电协议。对于消费者来说,统一的快充协议显然是更加方便了。说不定某一天,国产手机随便拿一个充电头来都能够实现“充电五分钟,游戏两小时”的快充能力。

除了影像以外,近年手机行业竞争最激烈也是进步最大的无疑还有屏幕技术。2021年,手机液晶屏的背基板材质实现了从LTPS到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的转型,LTPO屏幕最大的能力就是能带来硬件级的刷新率自调节功能,支持1Hz或10Hz~120Hz自适应刷新率能力,但当时还只能做到在不同APP之间切换后的刷新率自调节能力。

今年,LTPO2.0材质正式投入商用,带来了同APP不同使用场景下的自适应刷新率能力,国产手机也可以实现与苹果手机ProMotion技术类似的“智能动态刷新率”,目前已经应用在小米12系列、一加10 Pro、荣耀Magic4系列、iQOO 10 Pro等。

全新的vivo X90 Pro+首发带来的新一代三星AMOLED 2K E6屏幕,实现了LTPO4.0无级变速技术,具备更顺滑的多场景自适应变频特性。这块屏幕堪称2023年安卓“真旗舰”的标准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LTPO材质的应用,手机屏幕1080P分辨率的门槛正在被持续攻破。LTPO材质可降低激发像素点时所需要的能耗,进一步降低屏幕显示时的功耗,堪称是高分辨率屏幕的绝配。事实上,今年已经有不少旗舰手机大量使用120Hz高刷+2K屏幕这样的显示组合,明年这样的配置也会越发普及。

作为过渡,国产1.5K屏幕正在成为标准版机型和性价比旗舰的首选。随着国产屏厂在基材及自研像素排列上的突破,Redmi K50至尊版联合华星、天马定制首发了1.5K分辨率屏幕,vivo X90/Pro则搭载了京东方最新Q9材料的1.5K屏,后续这块屏幕也将出现在OPPO、小米、荣耀等机型上。

今年以來,国产屏幕的各项技术进步有目共睹,随着消费者认可度越来越高,手机厂商也更乐于采用国产屏,进一步促进了屏幕技术的良性竞争。对比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国产屏厂也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反超,典型代表便是OLED屏幕的高频PWM调光方案。

从最新趋势可见,具备1920Hz及2160Hz高频PWM调光的国产OLED屏已开始逐步下放并普及。消费者对屏幕护眼性越来越看重,相当于反向倒逼三星在新一代E6屏幕上首度加入了1440Hz高频PWM调光特性。

不过,差距仍然还是明显的,目前除了三星E6屏幕外,只有荣耀Magic4系列与京东方定制的屏幕做到了LTPO 2.0与1920Hz高频PWM调光并存,其中涉及更为复杂的驱动IC定制、电路改进、算法优化等一系列软硬件深度调优。LTPO与高频PWM调光的优化共存,便是手机厂商和屏厂需要共同攻克的屏幕技术了。

至于屏幕上的那层面板,从2007 年,苹果发布使用玻璃材质面板的第一代iPhone起,智能手机不抗摔就成为了用户共识,提高抗摔性也一直是智能手机的必然发展趋势。只不过,从2020年的iPhone 12系列,到今年的华为Mate50系列,得益于纳米微晶玻璃的技术攻关和国产化,让手机抗摔性有了大跃进。

从原理上来说,无论是华为昆仑玻璃,还是苹果超瓷晶玻璃,都是同源的纳米微晶玻璃技术。和普通的铝硅钢化玻璃相比,微晶玻璃在玻璃结构中结晶出强度更高的纳米级晶体,它既具有玻璃的韧性、稳定性、高透明度等基本特性,又拥有陶瓷的耐磨性高、硬度大等优点。与目前中高端手机普遍采用的大猩猩玻璃相比,跌落性能可提升4倍。

作为苹果长期的面板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超瓷晶玻璃其实也是苹果与康宁合作的产物,到现在依旧是独占的技术,从技术和口碑上都对其他品牌形成绝对压制。

如今,中国陆续完成了高铝硅钢化玻璃,以及透明纳米微晶玻璃等技术攻关和成功量产,去年华为P50 Pro典藏版、荣耀Magic3至臻版前后均用上了纳米微晶玻璃,代表在这一技术上与苹果实现了抗衡。

今年,华为昆仑玻璃的出现,还有最新荣耀Magic Vs至臻版成为业界唯一的3D纳米微晶外屏折叠屏手机,意味着量产化问题进一步攻克。2023年我们或许可以在更多旗舰机型上看到纳米微晶玻璃的身影。

不过,微晶玻璃需要完全不同的生产方法和加工工艺,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只有少数旗舰手机才能享受。例如在华为Mate 50系列上,消費者若想用上昆仑玻璃须加价200元。

无论作为卖点宣传,还是借此拉开配置差距,对厂商来说,更强的抗摔性,都有利于吸引用户多掏钱,不失为提高销量和销售额的好手段。再加上量产程度的提高,预计不久的将来,国产微晶玻璃有望在旗舰手机上更广泛采用。

围绕底层芯片驱动、影像战略、屏幕上层产业链、CMF工艺技术等方面,我们对2023年的手机产品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变化和趋势做了一番梳理和解读。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之外,近两年谈得较多的屏下摄像头、折叠屏等仍会是2023年各厂商产品和技术争夺的重点。

屏下摄像头方面,中兴AXON 40 Ultra搭载京东方的“一驱一”屏下摄像头技术,带来更加一体化的全面屏显示效果。维信诺推出的鼎型像素排列,无论是主屏区还是屏下摄像的副屏区,像素排列都能符合“等腰梯形”这一特征,也让这种像素排列有利于提升屏下摄像副屏区的光线透过率,进而提升前置摄像头的拍照质量,在红魔7 Pro/7S Pro上得到量产应用。不难预见,明年将有更多品牌的手机产品将屏下摄像头技术普及并成熟化。

随着高端手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折叠屏手机也将是手机终端市场的持续大热风口。经过这些年的不断迭代和升级,国内的折叠屏上下游产业链在柔性屏幕面板、铰链、屏幕外层材料等核心技术和方案上都获得了突破。

最新发布的荣耀Magic Vs系列就通过改进支撑架构,以261g再度刷新了最轻内折大屏手机的纪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厂商已经开始扩充折叠屏手机产品线并规律迭代,从横折到竖折选择更丰富,再加上价格区间下移,折叠屏手机市场有望在2023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应用体验的更大提升,市场也因此形成良性的循环。

但必须指出的是,手机产品技术升级更多仍要依靠SoC的进步驱动,消费者可以很明显感觉到各品牌技术的“同质化”。芯片厂商正在逐渐接管以往手机厂商的一些工作,比如基层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新功能的加入,正在不断压缩手机厂商的上升空间。从另一角度而言,这其实更加驱使手机厂商坚持对新技术研发的长期投入,与产业链上各供应商深入合作开发,从而找到更“个性化”的技术路线。

从国产手机品牌近些年在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上的成效来看,以自研芯片、折叠屏方案、影像技术、屏下摄像头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新软硬件方案纷纷开花结果,给整个手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无穷的想象力。很快,搭载第二代骁龙8、天玑9200的更多设备即将到来,综合现在的曝光消息,可以看到手机厂商们都铆足了劲,希望用足够大幅度的升级刺激市场换机。我们也可以由此断言,2023年的全新智能手机依然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旗舰厂商智能手机
电动旗舰来了!试驾BMW i7
智能手机是座矿
沃尔沃发布全新纯电旗舰SUV EX90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旗舰,你是谁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