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线条语言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07 06:12:24王空谷
大观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线描素描线条

◇王空谷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艺术造型手段之一,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它有两大功能:一是能刻画出物体的形象特征;二是能表现画家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在中国画中,工笔画的线条较为讲究,工笔人物画、花鸟画、动物画、山水画和壁画用线条造型,也可称为白描,即使用制作精良的勾线笔,只用线条勾勒外形。工笔画的用线区别于写意画的用线,工笔画运用最多的是细劲的线条,写意画则更多地使用粗细不均匀、有干湿浓淡和节奏变化的线条。

在设计素描中,用线条造型同样是基本功。线条,是指点运动形成的轨迹线,自然界中的所有形态几乎都可以用线条来概括和表达。关于中国画线条在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国内专门研究中国画线条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专著和论文也比较少,挖掘的深度也不够。虽然有少量学者从宏观角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从具体的细节进行研究的学者非常少;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多,但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少。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

笔者为何要选择这一难度较高的课题进行研究呢?其一,笔者在大学本科和硕士阶段,所学习的专业就是中国画,毕业后又开展了大量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其二,笔者在大学担任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师,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素描实践和感悟。研究目的是探索中国画线条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让中国画线条为环境艺术设计增添美感,使素描作品乃至设计作品更具灵动性和表现力,具备更加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有两个,即中国画线条语言和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笔者的研究目标是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宏观角度和理论上探索二者之间的关联,而且还从微观角度和具体应用上探索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在探索中国画线条在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时,首先要掌握中国画线条的审美特征,理解设计素描的特征和艺术表现力。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以往的大学一年级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安排相对保守,更多是让学生临摹素描静物、石膏像等,写生部分也仅仅是让学生对照传统的瓶瓶罐罐、水果器皿等这些简单的物体作画。这样不仅无法让大一年级的新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提升素描技能,也不能使学生摆脱传统的作画习惯和作画套路,更没有结合专业的相关要求,让设计素描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和后续专业课程有效衔接。这样一来,容易让学生在素描学习上止步不前,造型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创意思维也无法打开。

第二,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中应用的中国元素较少,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不如国外好的看法。环艺设计师应如何把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和西方文化艺术元素进行重组和转换,形成新的中国本土化的艺术样式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坚守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任何画家和设计师、任何艺术类专业学生都不可能脱离地域传统文化开展创作或者设计。因此,如果环艺设计师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接受本土文化艺术的滋养,一味地沿袭和照搬西方素描,不加以转换和融合,不求改变,则难以创作出优秀的设计素描作品,也难以真正满足本土化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

第三,在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未注重从中国画线条中汲取营养,使得学生创作出的素描作品中的线条单一刻板,缺乏灵动感,难以传达学生的情感、审美和艺术境界。

二、提升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掌握中国画线条的历史特征和艺术表现力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为重要的造型语言,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使用线条的绘画作品。比如,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画是考古研究发现的一种使用线条的工艺美术作品,运用生动活泼、富于疏密变化的白描手法,使旋涡纹、人面鱼纹、圆点纹和三角纹具有了原始艺术稚拙、率真的审美特征;在两湖地区,有能代表楚地早期艺术的漆画,画风浪漫且古朴;后来的汉代和唐代壁画,也都是以线造型,并且唐代壁画在线描上达到了高峰。再比如,唐代绘画大师吴道子用错落有致、变化多端且潇洒灵动的线条表现人物的衣纹和飘带,使其看起来宛若风中起舞,把线条作为造型手段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中国画就是用线条造型的艺术。但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以线造型,而是以线写神,这也是绘画的终极目标。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合理使用线条

在设计素描中,线条同样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设计素描作品中有诸多用线条造型的地方,比如静物的轮廓线,风景素描中用来表现各种景物的线条,建筑的框架结构、细节装饰等等。同时,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有粗细、长短、虚实、曲直等不同的视觉特征。在装饰素描中,线也是造型中一种最直接、最广泛的表达方式,线条不仅可以塑造轮廓、描绘形象和表现体积,而且还能从主观上反映设计师的情感。线条不仅有变化,而且还可以体现物体的柔软与坚硬、光滑与粗糙。具体而言,细而直的线条具有光滑细腻的效果,粗而拙的线条可以表现粗糙的质地;规则的线条具有较好的秩序感和简洁性,不规则的线条则是富有生机的表现;水平线条能体现一种安静、平衡感,垂直线条可表现庄严、崇高感,倾斜线条可表现运动或不稳定感;圆形弧线象征着圆满和完美,锯齿线条具有紧张感;等等。然而,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把中国画线条和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导致二者相互分离,特别是对中国画线条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缺乏探索。这主要是当今的美术教学现状导致的。尤其是高考前美术培训班的集训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素描速写教学,使得除了考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传统绘画的线描,无法欣赏传统绘画,在心底忽略了传统绘画,一味地追求西方素描,盲目崇拜西方绘画大师,从而无法将中国画线描手法融入素描作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素描的画面效果、审美特性和情感传达,导致作品缺乏中式美学,影响设计素描课程乃至环境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效果,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和传统艺术元素不足。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不同线条使用方法的讲解,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合理地使用线条,掌握以线造型的技巧,提升设计素描效果。

(三)利用中国画线条开展线描训练

如何将中国画线条运用于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开展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课程讲授和作品鉴赏,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意象美、意趣美、书法美、节奏美,特别是线条美。例如,笔者在讲解设计素描课程的理论知识时,加入了中国传统绘画名作赏析环节,从画面构图、散点透视法的运用、建筑解构、不同类型线描的运用以及设色技法等多方面对《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汉宫春晓图》等传世名画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讲解不同类型线描的技法,详细分析针对不同景物应如何用线,如何根据建筑物和树石的结构具体用线,如何组织线条的疏密聚散、虚实浓淡,探讨线描和色彩之间的衔接等。

第二,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前期临摹和写生阶段,安排四周左右的时间,使用中国古代壁画和白描作为临摹样本,让学生深入学习和临摹中国画,掌握线描技法和用线条造型的要领。中国画中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白描技法,即“十八描”,常用的有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折芦描、兰叶描、柳叶描、行云流水描等等。白描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古至今一直在经历不断的演化和融合。“笔墨当随时代。”因此线描也要跟随时代,适应当今的绘画形式和设计教学的具体需求。高校教师应在教学中探索出最合适、最合理的线描训练方法,以更好地提升设计素描课程教学质量。

图1 景观浮雕(局部)

第三,高校教师应深入理解中国画线条的素雅、浓淡、曲直缓急、抑扬顿挫、灵动多姿及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审美情趣,以及这些方面对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尤其要加大对建筑画和山水画、界画中线条的研究,因为这些题材更加贴近环境设计专业特征。唐、宋、元乃至明清两代的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和界画中出现了诸多风格各异、造型别致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反映了历朝历代的建筑构造和样式。画面中的表现语言就是线描,具有造型精准、结构严谨、细致入微的特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照古画临摹,然后再根据古代建筑的图像资料进行线描写生,其间可给学生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类型和样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当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临摹白描人物画和花鸟画,以丰富线描手法,体会不同线描的特征,拓展绘画造型手段。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线描技法和素描造型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线描技法、提高造型基础的同时,感受中国画线描的博大精深和审美意境,这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尤其是建筑环境设计课程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在学生掌握线描基础知识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开展设计素描创作,以使设计素描更具中国画意境,更具表现力,更能生动地传递学生的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和审美境界。

三、相关教学实践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画线条语言在设计素描中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四方面的尝试。

第一,文献调查法。带领学生研究彩陶画、帛画、壁画和漆画,探索古老的中国画是如何运用线条的;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的画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山水画、界画和建筑画,探究中国画的线条是如何变化的,其表现力是如何一步一步提高的;通过研究当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尤其是当代工笔山水画、建筑画乃至实验性绘画,了解中国画线条造型的最新成果。

第二,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研究当今的环境设计作品,例如世博园和各大遗址公园等,通过走访、调研,总结和感悟当代环境设计的成果和不足。

第三,教育实验法。笔者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实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宏观上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从微观上探索应如何在设计素描中应用中国画线条的特质和表现力,弥补以往设计素描作品中线条呆板、僵硬和缺乏中国文化元素等不足。同时,笔者还以自己设计的作品为案例(图1),对其中用到的素描技法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理解。

第四,个案研究法。引导学生从专业实际出发,制定中国画线条学习计划,并结合学生在设计素描方面的需求,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指导。

猜你喜欢
线描素描线条
初夏素描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少儿美术(2021年6期)2021-04-26 13:47:24
武汉素描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线条之美
中外文摘(2020年11期)2020-06-29 00:38:54
素描
雨露风(2020年8期)2020-04-26 19:55:51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少儿美术(2019年4期)2019-12-14 08:04:02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
线描画
凡·高的早期素描
读者(2016年23期)2016-11-16 13:27:55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海峡姐妹(2016年7期)2016-02-27 15: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