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胆郁热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2022-12-07 13:38金晓菲陈永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小柴胡肝胆

金晓菲,陈永华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内涵外延不够确切的空间定位觉障碍性病症,是以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主症,可伴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的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椎基底动脉处可形成微血栓,导致卒中趋势[1]。本病多发生在生命后期,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常合并其他心脑血管性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生活。在治疗上,常以改善循环、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为主,再根据患者基础疾病予以对症治疗。现临床上将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但仍有患者疗效不佳,且一些伴随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而小柴胡汤可以有效改善眩晕症状[2]。中医学上将本病称为“冒眩或眩悸”,归于“眩晕病”范畴。为丰富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本研究选用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胆郁热型VBI,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干部脑病科就诊的肝胆郁热型VBI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予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中包括:男13例,女17例;年龄41~68岁,平均(55.40±8.75)岁;病程1~17个月,平均(9.10±5.51)个月。观察组中包括: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1岁,平均(56.30±9.76)岁;病程1~19个月,平均(13.5±6.78)个月。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经χ2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随机选择性较好,具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3]VBI诊断标准拟定:(1)眩晕,伴有运动性或感觉性障碍。(2)至少应伴随以下其他症状之一,如视物不清、头痛、肢麻或无力、昏仆等症状。(3)可利用CT、TCD等影像学检查提供诊断依据。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肝胆郁热型眩晕辨证标准制定:(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黑曚或视物昏花自觉站立不稳或头身动摇甚则昏仆。(2)次要兼症:少寐多梦、头胀或痛、口干口苦、急躁易怒等。(3)包含主症以及2项以上兼症,并参照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即可辨证为眩晕肝胆郁热证。

1.3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须符合本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在41~71岁之间。(3)知情同意且能够配合治疗者。(4)经影像学等检查诊断者。(5)发病后未行其他相关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耳源性、脑外伤及其他脑部病变、血液系统等所致者。(2)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4)患有精神病史者。(5)严重心肝肾等功能损伤者。

1.5 治疗方法 (1)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094)睡前1 h口服,10 mg/次,1次/d,疗程7 d;(2)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另予小柴胡汤加减,方为:柴胡24 g,青蒿12 g,钩藤15 g,黄芩、生姜、半夏、党参、芍药各9 g,炙甘草6 g,大枣4枚;每天1剂,煮后去滓再煎,取汁400 mL,200 mL/次,早晚温服;疗程7 d;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2)中医症状体征积分[5]:根据临床症状(可包括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头胀或痛、口干口苦、急躁易怒等)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赋予0、2、4、6分值量化症状,评分越高,则表现越重。(3)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记录分析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峰流速。(4)安全性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

1.7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眩晕疗效进行评定。治愈:眩晕消失,其他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显效:眩晕显著改善,可正常生活及工作;好转:眩晕改善,但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无效:眩晕及其他症状未见改善。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3例,对照组治愈7例,2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0,P=0.032,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对比 治疗前,2组症状体征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少寐多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余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对比分)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VA、RVA和BA血流速度参数变化对比 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LVA、RVA和BA血流速度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VA、RVA和BA血流速度参数变化对比

2.4 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2组研究对象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其他类型的卒中一样,梗死可由栓塞、原位血栓形成或继发于慢性高血压的腔隙性疾病引起。目前为止,现代医学虽对VBI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掌握,但普遍认为,VBI是由2个缺血过程引起的,即:血流动力学和栓塞。有研究表明[6],大多数患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引起的,患者最初无症状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著积聚可能会导致缺血事件。对于含有包括高龄、家族遗传史、吸烟以及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来说,更易患VBI。此外,亦有研究指出,颈椎相关病变可压迫血管引起VBI,从而导致眩晕[7]。传统医学认为,脑被称之为髓海,髓由精所化生,而精来自五脏六腑气血,若五脏六腑功能损伤,气血或因于虚或因于实不能上供于脑可致眩晕。随着历代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与整理,眩晕病因病机学说逐渐完善,如《内经》言“髓海不足可致眩”,《丹溪心法》曰“痰饮作祟可致眩”,宋代医家认为“六淫七情皆可致眩”,王清任更是提出“瘀血致眩”的经验,近代医家就眩晕病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为病位虽在头窍,但以肝肾为本,与胆密切。少阳属胆,胆附于肝,胆经又循经布胁,与肝经相表里,若邪入少阳,则经气循行不利,气郁日久化热,火热循经上扰清窍而致目眩。故本研究针对肝胆郁热型VBI选用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为选择性钙拮抗剂,防止Ca2+负荷过量而导致细胞损害,从而抑制脑血管痉挛、改善脑部微循环,达到止晕效果。有研究认为[8],仅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虽有一定疗效,但作用机制单一,不足以达到临床预期,且长期使用易产生副作用而损害机体内环境。而中医学遵循“整体审查、辨证论治”的原则,在治疗VBI方面起到防治并重的作用,亦可避免药物长期使用而产生的损害。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总方”,系医圣张仲景所创,唐宗海称其为“血证第一良方”,本研究在其基础上加钩藤、芍药、青蒿三味来辅助治疗,方中柴胡、青蒿苦辛入肝胆经,有清解透邪之功;黄芩苦寒清泄;姜、夏和胃降逆,钩藤、芍药清肝柔肝;参、枣益气扶正;炙甘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诸药共用,使失衡之阴阳在气机转运中相互转化,互为相用,从而阴阳相贯调和,肝胆得疏,胃气得和,则诸症自除。据现代相关药理研究表明,柴胡与黄芩配伍使用后,可增强抗氧化酶功效,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9];半夏除抗炎免疫作用外,尚能抗血栓,改善微循环[10];党参可双向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促进造血功能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11];青蒿提取物能够调节细胞增殖、控制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治疗作用[12];芍药提取物芍药苷能抑制胞内Ca2+超载、保护血脑屏障、促进大脑皮层神经元生长,从而改善脑功能[13];钩藤生物碱可抑制脑内氮气系统活性,降低一氧化氮生成,保护中枢系统,从而改善脑缺血状态[14]。而小柴胡汤在临床应用多年,治疗疾病种类繁多,有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可通过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恢复血液循环,改善脑缺血状态而止眩晕,且疗效显著[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小柴胡汤加减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后,观察组LVA、RVA和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本治疗方法比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更加促进血流动力学改善。本研究亦发现,经过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的患者不仅在眩晕方面症状改善明显,还可有效缓解头痛、口干口苦、少寐多梦等次要兼症,促进患者机体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本研究方案对于治疗肝胆郁热型VBI疗效确切,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特色,尤其在疾病早期干预,可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小柴胡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