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龙沙镇长坪村辣椒示范园
重庆市石柱县以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产业,是石柱县“红绿黄”(指辣椒、莼菜、黄连)三色经济之一,“石柱红”辣椒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但近年来,受劳动强度大、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因素影响,石柱辣椒产业发展始终徘徊不前。近期,笔者前往石柱县三河、大歇、龙沙等镇及小天鹅、谭妹子、金东东等加工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针对石柱县加工辣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2001年,石柱县在三益乡试种加工辣椒500亩成功后,开始推行加工辣椒规模化种植,历经20余年,2012年种植规模达到最高峰——种植面积9.78万亩;此后逐年萎缩,到2021年,全县种植面积不足4万亩。2022年,全县力争恢复到6万亩左右。
石柱加工辣椒色泽鲜艳、光泽度好、辣味重、油份含量高,香味浓、皮薄肉厚、籽粒少、干物质含量高,耐熬煮而皮不破烂,受到业界好评。据测试,石柱县加工辣椒的辣椒素含量为2593.72~3659毫克/千克,干物质含量为90.1%,脂肪含量为14.4%~15%。
注册了“石柱红”辣椒集体商标和“石柱红”(鲜椒)证明商标,“石柱红”辣椒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石柱红”商标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石柱辣椒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全国十大名椒”称号;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重庆德庄、武汉周黑鸭等知名企业将“石柱红”辣椒作为产品原料。
石柱县先后被授予“中国调味品原辅料(辣椒)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重庆市火锅原辅料生产加工基地”等称号。建成了以天然气为能源的自动热风循环辣椒干制生产线48条,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辣椒机械化干制加工,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引进和培育辣椒加工企业25家,初加工产品有干辣椒、泡椒、辣椒面等,精深加工产品主要有豆瓣、火锅底料、辣椒酱等调味品。将于今年底投产的金东东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线可生产更多精深加工产品。
通过探索,石柱县建立起了加工辣椒产业发展的“四大机制”。一是业主建基地机制。按照“谁建基地谁投资、谁服务、谁下订单、谁收购”原则,公开招标选择基地建设业主。业主与乡镇(街道)签订《辣椒基地建设合同》并缴纳履约风险保证金,与农民签订《辣椒种植收购合同》并明确业主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内容。二是价格统筹机制。辣椒收购期间,职能部门(物价、产业主管部门)搜集全国辣椒市场价格信息,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根据市场价格信息确定全县辣椒统一收购价格并公布执行,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收购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时,按最低保护价收购。三是风险保障机制。将业主缴纳的履约风险保证金专户存储,并按1∶1的比例由县财政等额配套资金建立“辣椒产业风险基金”,推广辣椒综合保险,椒农种植风险大幅下降。四是市场管理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为考核合格的基地业主颁发辣椒专营(营业)执照,实行辣椒专营管理。县辣椒行业协会制定出台《维护辣椒收购秩序行业管理规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县辣椒行业协会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组建维护辣椒收购秩序工作机构,查处不按行业管理规定收购和不建基地投机取巧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四大机制”使各方利益得到了保障,大大提高了产业抗风险能力。
石柱县与重庆市农科院合作成立了石柱县辣椒研究所,创建了县辣椒科技示范园及辣椒育种科研基地,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椒系列辣椒品种20余个,并建立三级辣椒良种繁育体系和“南(海南)北(辽宁、山西)中(本县)”互为补充的良种繁育基地。辑成《石柱红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制定并发布实施《石柱辣椒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7个,推广辣椒漂浮式育苗、地膜覆盖、有机肥与专用复合肥配方施肥、规范化移栽等实用技术,种植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规范。
辣椒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亩辣椒用工量为25~33个工日,每亩劳动力成本约为2000~2600元,亩用肥料农药等成本约为600元,亩用种苗成本约为120元,合计亩成本约为2720~3320元。2021年,朝天椒亩产约700千克,亩收入约4060元;艳椒亩产约1000千克,亩收入约4000元。综合两种辣椒亩收入及支出,亩均纯收入不超过1000元。
全国每年干辣椒总量70万吨左右,其中,朝天椒高辣型加工干椒约5万吨,石柱县干椒年产量不足1万吨(2021年为0.5万吨),市场占比较小。加之石柱县加工辣椒因内在品质较好,生产成本较高,干椒产品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2020年高达每千克36元,较同类产品高出10元以上,导致大量以前采购石柱县干辣椒的客户寻找替代产品,造成石柱辣椒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辣椒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据调查测算,每亩辣椒用工量25~33个工日。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加之农村老龄化渐趋严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家务农劳动力十分短缺,制约了辣椒产业发展。据三星乡党委组织委员熊立志介绍,三星乡辣椒产业发展高峰时期是2015年,种植面积达4560亩;近年来,全乡18~60岁劳动力外出600多人,辣椒种植面积已下滑至2021年的2300亩。同时,辣椒种植也属劳动强度大的产业。由于基础条件差,除耕地可机械操作外,育苗移栽、施肥除草、采摘管理全靠人工。王场镇辣椒专业合作社的周康权介绍,采摘辣椒的时候,有时地面温度高达40℃以上,一般人很难忍受,年青人更不愿意干这种又苦又累的农活。
石柱县辣椒基地土壤连作多年,土壤中病原菌越来越多,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严重影响辣椒收成,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龙沙镇长坪村从2008年开始打造万亩现代辣椒科技示范园,种植辣椒4000多亩,但土壤连作障碍加剧,导致该村大多数农户在2016年、2017年的辣椒采收率不到三分之二,种植面积也逐年下降到不足1000亩。
全县种植辣椒的27个乡镇,在脱贫攻坚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时,发展了大量中药材、经果等长线产业,占用了部分耕地,发展辣椒产业的耕地相应减少。
石柱县现有25家辣椒加工企业,多数企业仅仅将鲜辣椒烘烤成干辣椒,或加工成泡椒,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带动力不强,无法拉动辣椒产业提高比较效益,无法吸引带动更多农民种植辣椒。
农户在采收辣椒
今年以来,石柱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加工辣椒产业发展,加大了加工辣椒产业发展力度,提出了今年力争恢复6万亩的加工辣椒种植目标。即将出台的《石柱县推动辣椒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恢复到10万亩,并就规划布局、科技支撑、标准生产、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石柱县加工辣椒产业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为进一步推动石柱县加工辣椒产业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石柱县地处山区,地块零碎,道路、水利等设施配套不足,严重制约了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可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在辣椒基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育苗设施等,改善辣椒基地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辣椒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产业比较效益。
根据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在生态优势区将不同类型加工型辣椒品种合理布局,实现以销定产、定单生产;利用石柱辣椒较贵州辣椒上市早10~15天的优势,发展早熟加工型辣椒,提早上市,抢占部分鲜销市场。在规模上,经与相关专家和石柱县有关人员座谈,大家认为,石柱县石辣1号在同品类辣椒中具有上乘的品质,但由于其对区位和气候条件的特殊要求,种植成本高,因此,只能适度规模布局,以6万~10万亩为宜。
支持新品种研发,特别是加强对采收成本低、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加大力度开展辣椒连作障碍防控、病虫害绿色防控、“肥药双减”、农机农艺融合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赋能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椒农技术培训,指导督促技术到位,提高辣椒单产和品质。建立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辣椒采后加工技术规范的普及和应用。
支持现有加工企业技改扩能和工艺升级改造,购置小型烘炕及色选设施设备,提升辣椒精深加工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带动力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辣椒精深加工企业,壮大辣椒精深加工企业集群。联合科研院所,鼓励加工企业独立或委托研发,加强火锅底料、高端辣椒油等方便、即食、无添加剂的辣椒调味品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石柱红”辣椒。朱亚坤 摄
石柱辣椒由于其高辣、高油、高香味、高干物质含量、皮薄肉厚耐熬煮等独树一帜的内在品质,在市场上赢得了声誉。因此,石柱辣椒尽管价格较贵州、河南等地同类产品高出近30%,但仍拥有较稳定的客源,产品基本不愁销路,并打造出了“石柱红”知名品牌。这一品牌凝聚了石柱文化和石柱辣椒品质,是石柱辣椒行业多年经营的结果,应倍加珍惜。建议建立品牌保护制度,规范使用品牌,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石柱红”品牌形象,提升“石柱红”的市场美誉度,提升石柱辣椒产业价值链,使“石柱红”成为石柱县又一亮丽的“名片”。
“酒好也怕巷子深”。石柱县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拓展石柱辣椒销售市场,实现石柱“好辣椒”卖出“好价钱”的目标。可建立“石柱红”官方网站,持续、系统宣传“石柱红”辣椒,提高其知名度。用好一年一度的石柱康养大会契机,对外宣传石柱辣椒产业、展示展销辣椒系列产品。利用火锅节、食品博览会等农产品展销活动,大力宣传“石柱红”辣椒,让各方人士、消费者了解、体验“石柱红”辣椒产业系列产品。搭建电商平台,销售“石柱红”辣椒系列调味品,扩大石柱辣椒产品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