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桂珍
一天,儿子放学回来,一进门就哭丧着脸。看着他一脸的不高兴,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蔡老师让同学们4个人一组,组成学习兴趣小组,每人每天需要背3首古诗词。儿子是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背,他在班长那儿背。
儿子最怕背古诗词,用他的话说:“读到嗓子冒烟都背不出来。”我安慰他不要急。他顿时叫嚷起来:“班长每天都向老师报告,我能不急吗?”我明白儿子的心思,他从小就自尊心强,不希望自己在老师那儿丢了面子。
看着为此而焦虑的儿子,我开始琢磨如何帮他摆脱困境。
突然,我灵光一闪,想起儿子刚上一年级时,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说话磕磕绊绊,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话。为此,性子急的我总是不断地催促他把话说完整,他反而更结巴了。
后来,我让他把要说的话用拼音写出来,照着稿子大声读几遍再慢慢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儿子说话困难,我让他改变方式,用“写读”来攻克“说”的难关,同样,背诵古诗词也可以试着用类似的方法来帮助儿子解决问题。
于是,我向儿子提议改变背诗的方式:根据内容画出图景,再看着图景想象背诵。儿子喜欢画画,当即爽快地答应了。
儿子要背诵王昌龄的《送郭司仓》,我引导他先读一遍诗,然后在脑海里想象诗句的场景并画下来。他略一思索,很快画了一个场景:太阳照在门上,门前是一条叫“淮水”的河。我让他看着图景,发挥想象说出诗句,他脱口而出:“映门淮水绿。”我拍手叫好:“看图就能背诗了啊!”儿子高兴坏了,又画出第二句“留骑主人心”的场景:一头牛骑着一颗心,上面写着“主人”二字。第三句和第四句如法炮制,很快他就完成了一首诗的图景。看着图景,他轻松把诗“背”了出来。
这样,儿子不仅解决了半天背不下一首诗的困境,而且还因为这种方式新鲜,激发出他画图背诗的极大热情,两天时间不到,他就画背了8首古诗,彻底解决了问题。
我趁机引导他:学习遇到困难不要慌,要多思考,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儿子听了不住点头。
一天,儿子在做一道数学题:爸爸今年40岁,儿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儿子想了半天,想到用倍差法去求解,我提醒他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可能会有更好的解题方法。
经我提醒,儿子认真思考,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一拍脑门儿大呼:“妈,我想到了!”接着,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沙沙沙”地写起来。不一会儿,他就用了比倍差法更简单的列方程法求出了正确答案。
我乘机表扬他学习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他兴高采烈地说:“遇到问题多思考,多尝试,就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