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扶正调气法治疗肺结节的运用初探

2022-12-07 01:11李要远郑红刚程孟祺
中医药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素问扶正津液

李要远,郑红刚,程孟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依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18年版》,肺结节的定义为影像学上直径≤3 cm的局灶性、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1]。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称为多发性;直径<5 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称为小结节;根据密度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后者又包含纯磨玻璃结节和混杂性结节。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临床及健康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提高[2-5],促进了肺癌死亡率的降低。鉴于种族、地域、检测方法、筛查人群等因素的差异,全球各地的肺结节检出率并没有确切的结论。既往文献报道,针对部分高危因素(如年龄>40岁)人群的筛查试验提示肺结节的检出率约为10%~20%,检出的肺结节中发生恶变的概率约为4%~10%[2,6-7]。伴随着肺结节的高检出率,对其进行合理管理成为一项颇具争议和挑战的任务。目前不同专业协会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对肺结节的管理不尽相同,但基本支持对8~30 mm的结节评估手术风险及患癌概率,根据随访变化或病理检查决定手术与否;对于<8 mm的结节主要是评估患癌危险因素,定期CT监测结节的大小、密度变化等,一般不予积极治疗[8-9]。从中可以看出,西医学对肺结节的处理措施比较有限,手术几乎是唯一的治疗手段。这势必导致了肺结节手术的扩大化,一部分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良性病变,造成了对病人身体的伤害,以及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另外,一些没有达到手术标准的患者在不断复查中忐忑等待,加重了心理负担,反倒可能会促进病情的发展。

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对肺结节的治疗方法和干预节点相对灵活,可以无缝衔接于治疗的各个阶段,在肺结节的临床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团队依据肺结节的发病特点,提出了“扶正调气”法防治肺结节的治疗理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主要思想内涵做一基本梳理。

1 肺结节的中医认识

肺结节多在健康体检或住院期间的全身筛查中发现,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个别患者表现有气短、咳嗽等非特异性症状。结合其发病隐匿、症状以气机失调为主的临床表现,肺结节与中医学中的“息积”“息贲”比较类似。如《素问·奇病论》 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难经·五十四难》云:“肺之积,名曰息贲”。从中可以看出,肺结节发病的核心病理机制是肺气宣发肃降功能的失调,从而导致以气逆为主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正常生理条件下,肺主气,《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肺气宣发将脾脏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外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并且宣发卫气排出汗液,通过气化排出浊气;肺气肃降吸入清气,并将清气和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肺气的一升一降,维持肺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有利于清除发生异变的不正常细胞。气能行津,气能行血,肺主治节,肺脏气机的宣降通达,有利于津液、血液的正常输布。受制于外界环境污染、慢性肺疾病、情绪异常等因素影响,一旦肺气宣发肃降机能失调,就会导致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因素在肺脏的积聚,继而形成“痰瘀窠囊”之肺结节[10]。如《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所描述:“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11],痰浊、瘀血的阻塞,会进一步导致气机的失调,二者互为因果,进一步加重淤积状态,促进肿块的发展,甚至刺激正常细胞的突变形成早期肺癌。

气、血、津液的充盛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若正气亏虚则无力推动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势必导致气不能行,痰不能散,瘀不能化,从而促进肺结节的病理因素形成。如《医宗必读》所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12];《治法机要》亦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并且正气充足,免疫系统的功能强盛,可以快速识别肺结节中癌变的单个细胞,并及时将其清除,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13-14]。由此可见,正气亏虚是肺结节形成的根本因素。

综上所述,无论良性病变或恶性改变,肺结节的形成离不开正气亏虚及气、痰、瘀等病理因素的相互影响,其中后者以气机失调主导。因此在肺结节的防治中,“扶正调气”法可以作为基本治疗大法,临床疗效肯定。

2 “扶正调气”法概述

一切疾病的发生,无论轻重缓急,皆是正邪斗争中邪气战胜正气的结果。邪气过于亢盛是一方原因,然正气不足以抗邪才是多数疾病的发病基础,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扶正培本强壮机体素质是防治疾病的基础,尤其是慢性病,诸如良恶性肺结节,正如《素问·刺法论》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学一般将扶正分为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再细分为补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气血阴阳。然总体来讲,扶正培本是以增强机体精气血津液等形质基础为主要落脚点的,即使是益气温阳,也可以通过“气生血”“阳生阴长”来达到化生阴血津液充养形体的目的。

气机是人体之气的正常运行机制,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人体气机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为“升降出入”,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是脏腑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的根基,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及人体内外阴阳平衡的基础,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弧危”。若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则可出现气逆、气郁、气滞、气陷、气闭,甚至气脱。因此,调理“气机升降出入”是调理气机的核心和落脚点。通过一升一降,一出一入,维持机体基本的生理功能,“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结者散之”“散者收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达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的生理状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根据“扶正”具有增强物质基础的属性,可以将扶正培本归属为阴阳理论中“阴”的范畴。“调理气机”升降出入可以激发机体功能动力,具有兴奋的、功能性的属性,可以将其归属于阴阳理论中“阳”的范畴。“扶正培本”与“调理气机”是治疗学概念上的“阴”与“阳”,“扶正调气学说”是对传统阴阳理论在治疗学的一个学术创新点。通过扶正培本强壮人体脏腑、四肢百骸等器质性组织结构,为调理气机激发生理功能准备充分的物质基础,此乃“阳根于阴,阴为阳用”“从阴求阳”;调理气机升降,使补益之品不壅滞、不闭塞,畅通调达,将补益所得之物质基础通过“气化”合理地转化为机体所需之能量,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旺盛又可以进一步提高物质储备的能力,此乃“阴根于阳,阳为阴用”“从阳求阴”。“扶正”“调气”两大治则,一阴一阳,二者互根互用,相得益彰,协同作用,维护机体生命健康,也是防病治病的关键之所在。

3 扶正调气法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肺结节的发生是正气亏虚与肺气宣降失调的结果,因此扶正调气之法是治疗肺结节的不二法则。具体运用中需要结合病人身体素质特点和四诊信息的差异,有所侧重,个体化治疗。

3.1 益气养阴是扶正的主要方向

肺结节临床症状不显著,个别患者可表现出乏力、气短、干咳等气阴两虚的症状,部分发生恶变的肺结节患者亦多表现出气阴两虚的证候[15-16]。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依据肺“主气”“喜润恶燥”的生理特点,肺结节的扶正当以益气养阴为主要方向。

脾胃为“后天之本”以“灌四傍”,又“肺金”为“脾土”之子,固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的说法。并且脾主运化水湿,脾气亏虚失其健运,水液不化,聚湿生痰凝结成块,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因此临床实际应用中补益肺气当以肺脾双调为法,以体现“虚则补其母”“培土生金”之意,方药常用六君子汤合大剂量黄芪、生脉饮合补中益气汤等加减。肺为娇脏,故补肺不宜温燥,在补益肺脾之气时需佐用养肺阴之品,如南北沙参、百合、麦冬、芦根等。又肺主呼吸之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整体素质或临床症状,一般年老者或有肺系宿疾的患者多有此表现,可以肺肾双补,以体现“金水相生”之法,方药常在补益肺脾的基础上合并都气丸、杜仲、牛膝、补骨脂等补肾之品。

虽然强调益气养阴在治疗肺结节中的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完全忽视温阳化饮的治法。比如,一部分年轻女性肺结节患者可以表现出怕冷、手足不温、时咳稀白痰等症状,这是典型的肺肾阳虚无以温化,导致寒痰凝结成块的表现。此类患者相对较少,临床实践中需要仔细辨证,论治当以温阳化饮为法,方药多以阳和汤、当归四逆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等加减。

3.2 调理气机为祛邪的主要途径

肺结节的发生、发展与肺脏乃至全身气机失调关系密切,并由此引发了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在肺脏的聚积。治疗肺结节时当以调理气机作为祛除病邪的主要途径,如《素问·奇病论》 所云:“息积……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其中“导引”即是调气的一种形式。

调理肺脏气机主要是通过对不同药物之间升降、宣敛、畅达之性的合理配伍、综合协调,以恢复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常用方药有半夏厚朴汤、四七汤等方剂加减,也经常使用一些对药,如苏梗、荷梗、桔梗,前胡、桔梗、枳壳,桔梗、杏仁,桂枝、白芍等。这些方剂和药物组合在临床应用中,有升有降、有散有敛,能够很好地协助维持肺气宣降功能,广泛应用于包括肺结节在内的各类肺系疾病中。除了单独调理肺气的升降出入,调和脾胃气机升降及疏肝理气之法也需要重视。脾胃居于中焦,一升一降,是人体气机上下运行的枢纽,其升降协调有助于肺气宣发肃降功能的正常运转,反之亦然。并且脾胃功能失常,湿浊内生积聚成痰,继而痰、气、瘀互结成块。临床中常见一些肺结节病人伴随有脾胃慢性疾病,对于这类患者需要注意调畅中焦气机,常用旋覆代赭汤、泻心汤系列、小柴胡汤等加减。一些经常生气或者前期遭受过严重情感伤害的患者,导致肝气郁滞的状态,全身症状主要有时叹息、烦躁或焦虑、情绪易激动等,影像学可以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往往一次手术都不能全部切除。肝升肺降,二者升降协调,对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故有“一气周流,龙虎回环”之谓。如果肝木“左升太过”,易导致肺金“右降不及”、肺气宣降失调,即所谓“木旺侮金”。针对此类型患者当以调理肝气为主,辅以调肺气,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加减,平时也可以服用玫瑰花、月季花、薄荷、合欢花等花茶以调畅肝气。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失其宣降必然导致津液的壅滞凝结成痰;痰气交阻于肺影响血脉运行,进一步发展为气、痰、瘀交织错综,积聚成块。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有时难以区分孰为因孰为果,但调理气机往往是破解这种交织状态的有效途径。肺气宣降则津液外散于皮肤,内润于脏腑,下行于膀胱,无以凝聚成痰,所以说“治痰先治气”;气能行血,肺气畅达则血行无瘀。因此,治疗肺结节化痰散瘀之法当以调气为先,化痰、活血之法需合并应用调气之品。

4 总结

无论是良性,或是已经发生恶变的肺结节,其形成的根本病机是正虚和气、痰、瘀等病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后者以气机失调主导。因此,“扶正调气”法可以作为治疗肺结节的根本治疗原则。其中,益气养阴为主的扶正培本之法充养了肺脏,为其主气、行水、朝百脉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使机体保持正常而高效的运行效态,减少痰浊、瘀血的生成,并可以敏锐地检测到发生异变的不正常细胞,将其清除,减少恶变几率。调气为主,辅助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祛邪之法,共同消除肺结节形成和发展的病理因素,有利于消除或控制肺结节,同时肺气宣降畅达可以使扶正“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

猜你喜欢
素问扶正津液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健脾扶正法治疗和护理2型糖尿病合并卵巢癌疗效研究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画说中医
气血津液辨证
玲珑欢
关于《素问》“味归形形归气……”的注释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
刘嘉湘扶正治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