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
抗日战争时期,分属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精诚团结,前赴后继。从巍巍太行山到三湘四水,从淞沪前线到印缅边境,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洒下了他们的热血。黄埔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孙中山先生的教诲,践行了爱国、革命 的黄埔精神,生动诠释着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培养孕育的文化结晶,在长达5000 多年漫长历史进程中,由50 多个民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通过思想感情、意志信念、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等长期的相互交融凝聚而成,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为了维护共同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和建设美好家园,无时无刻不在培育和发展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革命 的黄埔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 爱国、牺牲、团结、担当四个方面,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相吻合。
/陈宇。
首先是在 爱国 方面,中华民族精神一般概括为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所写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曾豪迈地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经历14 年抗战时期的中国,全程面临着四种选择:一是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的 媾和”;二是南京沦陷之后的投降”;三是日本近卫内阁3 次对华声明 即淞沪、武汉会战期间的 妥协”;四是坚决抗战,坚持抗战。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全国全面抗战。因为,中国已经别无退路,唯有抗战图存。中国抗战的伟大意义,正在于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免于亡国灭种的卫国战争,是中华文明存亡继绝的神圣战争。
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军人和普通民众的舍身忘我、倾力相助,其中也有一批又一批黄埔军校出身的优秀爱国将领的积极努力。黄埔军校师生在困难时坚守,在胜利时更加奋起,不断推动着胜利进程的前行。如中国远征军作战,从1942 年开始,历时3 年多。先后出动40 余万大军两次入缅,以伤亡近20 万人的代价,钳制和重创了滇缅战场上的日本侵略军,完成了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在 牺牲 方面,中华民族精神一般概括为 精忠报国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献身精神;宁死不屈、“不成功便成仁的英勇牺牲精神等。在中国抗日战场上,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虽然自杀凶残,杀人凶狠,但它在精神层面上与黄埔精神不能相提并论,从文化根源上说,日本武士道精神无法与中华民族精神相比。
1942 年2 月28 日,宋 美 龄在昆明举行宴会,欢迎从印缅前线归来的美国飞虎队,她说:“战争并不是端赖装备、枪炮、步兵和空军的,主要是靠精神和士气。”“现在你们打了仅仅几个月的仗,就充满了热忱和血气,这是一种好现象。”“当你们翱翔天空时,你们无疑是用火焰在空中写出一些永恒的真理,给全世界都看到:第一,中国人民大无畏的勇气;第二,中国军队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第三,中华民族永存不灭的灵魂。”
三是在 团结 方面,中华民族精神一般概括为热爱和平、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和为贵”,以及 仁民爱物 厚德载物 的博爱精神等。在抗日战场上,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们的政治观点虽有不同,但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面前,他们成为一个战壕中的战友,亲密配合,团结战斗,夺取了抗战胜利。历史告诉我们,亲密团结,真诚合作,国家民族则兴;反之,于国家民族及人民都有害。国共两党亲密配合,共同致力振兴中华,这是当年许多人投奔黄埔的初衷,也是黄埔精神真谛所在。
太原会战结束后不久的1938年3 月12 日,毛泽东在《纪念孙总理逝世13 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的演说词》中讲道: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产党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和无党派的人。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麒、姜玉贞、陈锦秀、李桂丹、黄梅兴、姚子香、潘占魁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这种精神,我们民族的数千年历史已经证明,现在再来一次伟大的证明 郝梦龄将军等的热血谁能说是白流的?日本强盗之被赶出中国谁能说不是必然的?”毛泽东的讲话,对视死如归的光荣牺牲者表示了真诚的悼念,对抗日将士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宁死而不可侮的爱国精神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以国共合作为代表的 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而由此推导出了 日本强盗之被赶出中国 的必然结论。
四是在 担当 方面,中华民族精神一般概括为敢为人先、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勇挑重担、勤劳有为、尽职尽责的责任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先驱精神;“功成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 的奉献精神;与时偕行、革故鼎新、日新又新、自强不息的使命精神等。这些精神,在抗战精神中都表现得尤为突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即明确提出了收复台湾的主张,有着历史的勇敢担当。1937 年5月15 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尼姆·韦尔斯时表示:“中国的抗战是要求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的范围,不限于山海关,不限于东北,还要包括台湾的解放。”
1942 年7月7 日,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在仅有1 分钟的广播讲话中,高度赞扬了中国士兵所集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历史担当精神,他说:“5 年前的今天,我前往宛平县了解中日军队发生冲突的情况。我了解到日本人进攻了县城,大感意外的中国人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芦(卢)沟桥保卫战是具有预示和象征意义的,中国的抗战坚持下来了。5 年后的今天,置身于此,歌颂中国的士兵 他们肩负重任,经受了战斗的考验,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在我看来,中国的士兵最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 不屈不挠、吃苦耐劳、诚实正直、坚韧不拔。他们倍受艰辛,而毫无怨言;听从调遣,而毫不犹豫。在他们简单而诚实的头脑中从未想过自己正在完成着一项英雄业绩。中国的士兵所求甚微,却随时准备奉献一切。作为美国军队的一名代表,能在这里向中国的士兵致敬,我感到非常荣幸。”中国士兵尚且如此忠勇,黄埔军校培养的绝大多数指挥官更是肩负重任,把救亡图存的责任顶在脑门之上。
黄埔精神在许多方面都充实和丰富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经过多年的积累、锤炼和沉淀,黄埔师生在抗战期间所呈现出的黄埔精神、抗战精神,已经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抗战时期培育、锻造的黄埔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对增进两岸的精神和文化认同,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和魅力。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我们珍惜抗战历史,就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更多的开创未来的精神。
近30 年来,中国政府分别于1993 年8 月、2000 年2 月、2022年8月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系统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对中国统一大业新的历史方位进行定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祖国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
追求统一、反对分裂,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早已深深融入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国人民有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抗日战争如此,今日祖国统一大业更是如此。
新的时代,在新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需要全社会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万众一心,坚决粉碎 台独 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这也正是抗战时期黄埔师生用鲜血凝成的 爱国、革命 的黄埔精神,给当代人的重要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