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薪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北京 100029)
慢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鼻黏膜充血肿胀及鼻甲增大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在组织学上以黏膜的形态学改变为主。其首要症状是鼻塞,从间断性或交替性发展到持续性,因鼻黏膜收缩性失常,使得鼻塞不断加重。而鼻黏膜实质性肥厚,黏膜收缩功能减退,鼻腔持续性阻塞,则会导致患者鼻音严重。同时,慢性鼻炎患者鼻部通气不畅,难以接触到空气中的各种气味,会使嗅觉减退甚至失常。而鼻甲过于肥大,鼻塞通气不畅,严重时可影响到耳,导致耳鸣和听力损失。目前西医对于慢性鼻炎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或手术手段对鼻黏膜及下鼻甲进行处理,使得黏膜收缩、鼻甲缩小,以改善通气和引流。具体治疗方式主要有局部糖皮质激素、针刺蝶腭神经节、下鼻甲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等。
由于西医治疗除了一般较容易掌握的鼻腔冲洗外,均不易在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因此,对其进行传统中医药治疗成为较好的选择。在祖国医学中,慢性鼻炎属于“鼻渊”范畴,现一般临床多采用如:香菊胶囊[1]等中成药,或玉屏风散[2]等方剂加减口服治疗,由于患者中途停药等原因,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因此治疗效果欠佳。受到市场上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口罩[3]和药物香囊[4]的启发,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积累,自制中药口罩贴对门诊慢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可靠疗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7月,门诊接诊慢性鼻炎(未分类型)患者31例,男12例,女19例,最大72岁,最小29岁,经过治疗的患者发病时间均在2年以上,且不定期反复发作。
1.2诊断标准 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病史;②主要症状:鼻塞、流涕、头痛、嗅觉障碍、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③查体:鼻黏膜肿胀或肥厚,中鼻甲肥大或呈息肉样变,鼻道分泌物及鼻窦区压痛;④鼻窦X线摄片或CT扫描检查予以确诊[5]。
1.3口罩贴制作方法及内容物组成 口罩贴选用透气性较好,经无菌处理后的无纺布,裁剪为长7-8cm宽2.5-3cm的长方形小口袋,小口袋一侧为粘贴部,粘贴长6cm宽3cm的双面胶一片。中药口罩贴内中药方剂组成(自拟方):金银花15g,葛根15g,苍耳子10g,辛夷10g,桔梗10g,石菖蒲10g,鹅不食草6g,红景天10g,白芷10g,大蒜10g,薄荷6g,上方药物打碎成粉约80-100目,每个口罩贴装入0.2-0.4g中药粉,然后边缘用封口机密封后放入自封袋中备用。
1.4口罩贴的使用 患者使用时打开外包装,将制作好且密封严密的口罩贴粘贴部的双面胶撕开,粘贴在口罩内侧上部,即压鼻条(金属条)下部区域,然后正常佩戴口罩即可。一般每日使用2片,随口罩更换,上、下午各一片,7天为1个疗程,一般使用1-2个疗程。
1.5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鼻窦恢复正常;②有效:症状、体征好转,影像学检查鼻窦腔内尚残留有不同程度软组织影(含未做影像学检查患者);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含未能持续佩戴治疗3天以上患者)。
31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
患者,女,40岁,鼻塞、流浊涕、头痛、记忆力减退、乏力及精神不振10余年,求医数年,服药即有症状缓解,每遇春秋两季、外感时易加重、复发,痛苦不堪。该患者就诊时鼻塞、流浊涕,头痛头昏,全身倦怠、精神不振,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查体:鼻部压痛、双下鼻甲黏膜肿胀充血,鼻道有少量黏性分泌物。建议使用中药口罩贴治疗,把中药口罩贴粘贴于每天使用的口罩内侧,每日更换2次,随口罩更换,上、下午各一片,连续使用7天,自觉鼻部症状明显好转,呼吸畅快,全身不适症状减轻,继续使用7天,自觉症状消失,患者自觉鼻部及全身均无不适症状。
慢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鼻渊”范畴[6],因正虚邪聚于鼻(窍),灼腐肌膜,致鼻流浊涕,伴有头痛、鼻塞、不闻香臭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居于面部正中的鼻(窍),是人体呼吸外界空气出入之门户,鼻(窍)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的“气血”紧密相连,因 (《素问·金匮真言论》)“肺开窍于鼻”,故其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病患者常因外感诱发或加重,适当服药有缓解时,经常忘记或自行停止服药,故本病经常复发。所以,本病的中医外治疗法相对口服药物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同时通过中医的辨证,把常用口服的中草药改为外用后对于患者个体的治疗比其他方法更有针对性和安全性,因此,传统中医药的外治疗法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也形成了众多各自独特的治疗方法[7]在基层广为流传。在疫情特殊时期,口罩成为出行的必须品,笔者采用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借鉴中医外治疗法的诸多实践经验,让患者佩戴手工制作口罩贴,利用自身呼吸之力,使中药口罩贴内的中药粉中的有效成分微量溢出,并从鼻孔直接作用于肺部呼吸通道,贯通经络,借“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之力,通达于全身脏腑经络,乃至四肢百骸,以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与修复功能的作用,为一般口服药物力量所不及。不仅可以取得局部治疗作用,同时还可以迅速作用于全身,有“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之意。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鼻黏膜及整个呼吸道黏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静脉、淋巴和毛细血管密布,且黏膜极薄,微量药物可直接经黏膜吸收后进入人体大循环,所以通过口罩贴给药起效快,而且能提高药物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此外,笔者手工制作的口罩贴中药大部分为辛香走窜之品,其有效成分大多含有挥发油,这些药物对其他药物还起到了承载、运输的作用。鼻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均为脂质膜,脂溶性的物质易于通过,使得药物的整体作用更容易发挥出来。
外用中药方中金银花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的功能;葛根解表散风寒,可扩张血管改善头痛,眩晕;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辛夷温脉通窍;桔梗宣肺祛痰,排脓、镇痛;石菖蒲芳香开窍、豁痰醒神益智;鹅不食草辛温解表、祛风散寒胜湿,通鼻窍;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白芷解表祛风燥湿,通窍止痛;大蒜抗菌消炎、消肿、解毒,增强免疫功能;薄荷辛凉解表、疏散风热、消炎止痛。以上诸药临床多用做口服,在本次观察中相互配合,有解毒宣肺、通窍化浊除涕,清热通脉、疏风止痛的作用,达到保护鼻窍,通畅呼吸道的目的。在本次观察中患者使用口罩贴粘贴在口罩中使用,更换口罩时也同时更换,故在与口罩的协同作用中,由表及里,标本兼治,对慢性鼻炎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根据临床观察,病程相对短者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复发率也较低。
多数的慢性鼻炎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疗效可以得到保证,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应用中医药内病外治的理论制作的口罩贴在本病的治疗中可以取得较稳定的疗效。其较明显的好处有:①日常使用的口罩本身能够有效地起到过滤尘霾、花粉等过敏源和各种刺激物的作用;同时,口罩具有一定的保暖性,有效避免风寒外邪或戾气的侵袭;②每个口罩贴中的中药使用量少,不仅降低了使用药物的成本和患者的整体治疗支出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同时,患者自我体验呼吸舒适度和整体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普遍反映佩戴时透气性、舒适性好,无面部厚重、气闷等不适感;③给药方式简单方便,与口罩同时佩戴使用可达到口服药物的疗效且避免了口服药物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毒副作用和心理负担,药物的有效成分很容易通过正常的呼吸,穿越呼吸道黏膜实现直接持续地进入人体,整体起到温肺固表、祛风开窍、消炎止痛、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④采用佩戴中药口罩贴的方式治疗,不受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较好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⑤口罩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安全、经济、普遍的防护工具,口罩与中药口罩贴一起配合使用,在不用改变平时口罩使用的同时,加强了口罩的防护作用;⑥慢性鼻炎采用口罩贴这种形式治疗,为采用同样形式治疗其他方面的(如:内科疾病)疾病,不方便口服中药的患者开了先河,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状况进行辨证论治,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外用中药方药,制作成有针对性的口罩贴供患者治疗使用。
存在的不足:①佩戴中药口罩贴治疗的机理涉及生理、病理等多门类学科的基础研究,目前条件有限不能进行更为细致的进一步实验、分析与论证;②由于口罩贴是笔者业余纯手工制作,制作费时、费力,难以自行大量制作,让更多患者佩戴使用,所以总观察患者数量还不多,时间也不长;③因多种原因对于使用口罩贴患者,没能进行超过2个月以上的随访,因此关于后期患者的疗效情况未能做出更加明确的判断与分析,需要进一步做更加严谨的相关临床验证。基于以上等方面的原因,希望通过本文将此疗法推荐给有关患者或相关单位,以利对本病的治疗,以及对中药口罩贴的使用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