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的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

2022-12-06 17:37卢树强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断奶母乳猪舍

卢树强

(聊城市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聊城 252100)

仔猪断奶后独立生长的时期称保育期,这一时期集环境适应、转换和发育于一体,是生猪规模化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仔猪在断奶后进入保育期,因饲养环境、饲料形态发生改变,其母源抗体水平降低,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增加,仔猪可能会出现采食量不高、消化功能紊乱等情况,严重还会诱发死亡。同时,仔猪保育阶段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育肥猪的生长情况,掌握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从而帮助养殖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助力当地生猪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要做好保育猪饲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保育猪出现应激反应,为后期生长育肥奠定基础。

1 保育猪的饲养特点

保育猪又称之为断奶仔猪,其在断奶后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考虑到保育猪尚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全的时候,因此需要养殖人员特别注意保育猪的饲养特点:(1)断奶后的仔猪会面临生长环境的突变,应激反应对仔猪生理机能的发育有积极的刺激作用;(2)仔猪食物的组成将从以往的单一型母乳调整为综合型饲料,配合饲料要谨慎选择营养均衡且丰富的物质,满足仔猪正常生长需求;(3)脱离母猪陪伴后的保育猪要自主适应全新的饲养环境,使其与生猪群体完全融入;(4)断奶会给一些保育猪造成一定影响,因感染病原体导致患病。

保育猪的免疫系统发育并不完全,且生理消化机能欠佳,单靠营养搭配不足以适应断奶后的生活环境,仔猪断奶后将无法从母乳中获取抗体,其免疫力会下降,所以需要饲养人员勤加打扫畜舍,做好卫生管理,减少仔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有效控制仔猪患病几率。

2 保育猪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1 腹 泻腹泻是保育猪饲养阶段极为常见的,其原因主要是保育猪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尤其是消化系统,当营养过剩或摄入过量时,仔猪自身没有能力彻底消化和吸收,会增加机体消化系统的负荷与肠胃压力,导致腹泻。当保育猪出现腹泻不能及时控制,给养殖场经济造成一定损失,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仅次于呼吸道疾病。此外,寄生虫感染、病原微生物感染或饲料变质等都是造成保育猪腹泻的主要因素。

2.2 体重下降刚刚断奶的仔猪,在转入保育舍时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应激反应,其具体表现是抵触采食或采食量下降,通常会持续7d,仔猪的体重会骤然下降,但不必过度紧张,等仔猪慢慢适应新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后即会恢复采食量,体重也会恢复正常。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久,养殖人员需立即向专业技术人员反馈,并由他们进行评估和判断,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帮助保育猪顺利渡过该时期。

2.3 营养缺乏母乳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断奶后的仔猪意味着无法继续从母乳中获取一些营养物质,转而从配好的保育料中获取营养物质。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远不及母乳丰富,且会给仔猪胃肠增加消化负担,吸收不到位就进一步增加了出现营养不良的可能性。断奶后的仔猪身体器官系统都处于发育状态中,本身有新陈代谢快,因此需要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诸如氨基酸、蛋白质等。

3 保育猪日常饲养管理措施

3.1 仔猪断奶准备工作通常,哺乳期仔猪断奶时间在出生后的21~28d,被转入保育舍猪群中。对仔猪断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比如母子分离后心理失衡引发的心理应激;饲料替换掉母乳后的环境应激等。所以,从这方面考虑,要尽可能创造干净舒适的保育猪生活环境,减少应激因素存在。

3.1.1 母子分离 关于仔猪断奶最好的方式就是母猪先离开产房,留下仔猪,让仔猪在产房经过5~7d喂养之后,再转入保育猪舍,母子分离过渡阶段需保证温度、湿度和饲养环境不变。

3.1.2 温度湿度 将仔猪转入保育猪舍的前一天,要将保育猪舍的湿度和温度尽量保持与产房一致,可帮助仔猪更好地断奶。为了降低断奶过程中仔猪发生应激反应,管理人员可以适当调高保育舍温度。

3.1.3 早期控料 仔猪刚离开母猪后1~2d采食量可能出现下降现象,随后又可能出现暴饮暴食,给其消化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直至引发腹泻。所以,断奶初期的应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每次少量添加饲料,甚至可以将每天的喂养次数扩增到7~8次,最大化减少饲料变动引发的应激反应。

3.1.4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与保育猪自主饮水、采食量、排便、活动等行为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饲养密度决定了保育舍内的湿度、温度、通风情况和有害气体浓度变化等。密度太高就会出现自主采食量下降的现象,特别是夏季期间,还会增加保育猪的患病率。

3.1.5 仔猪饮水 对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应提供温开水,前3d应保证每头仔猪每日1kg饮水量,然后根据情况逐步增加饮水量。当保育猪体重超过10kg后,其饮水量每日应保证1.5~2kg。另外,可以饮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钾盐或钠盐等电解质,或是加入维生素,以此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以减少刚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

3.2 落实分群调教,营造良好生长环境在仔猪断奶后进入保育饲养阶段时,必须要做好分群工作,一方面合理的分群更便于管理,可提高保育猪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猪群数量更加均衡,有利于保育猪的生长。仔猪在断奶后转入保育舍前,仍需要在原圈舍饲养1周,避免环境突变。在分群时应遵循“原窝同圈”原则,且同一保育舍内的仔猪体重、活力差异不能过大,以此来稳定仔猪情绪,避免相互咬斗,反而不利于保育猪生长。此外,仔猪转群后需要落实调教工作。因仔猪刚进入保育舍时,对周围环境并不熟悉,不利于采食、排泄、饮水、休息等固定位置的形成,造成圈舍卫生环境差,给管理带来不便。因此,在仔猪转入保育舍的初期要进行调教,引导其在固定位置采食、排泄、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调教期间,若仔猪出现在休息区排泄的行为,要立即将其驱离,清扫干净排泄物。同时,饲养人员每天要定时清理休息区粪污,而在排泄区可适当留小部分粪便,用于引导仔猪在正确位置排泄。通常情况下,经过3~5d调教仔猪即可养成良好习惯。

3.3 加强饲料质量把控,合理搭配饲料营养对规模化养殖猪场,必须要详细分析保育猪种类,了解所饲养品种的保育猪易患的疾病类型,判定当前饲料配比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饲料源头管控,确保饲料品质,以免因饲料质量阻碍保育猪的生长发育。此外,还应委派专人负责保育猪饲料管控工作,详细记录每次饲料的成分配比,了解保育猪每餐饲料摄入量,并根据保育猪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比,保障饲料营养均衡。为促进保育猪健康发育,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酶制剂、益生菌、酸化剂等。常见酶制剂包括胃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分解酶等,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还能帮助保育猪更好地吸收消化,避免出现腹泻情况。

3.4 落实养殖环境控制,分群管理保育猪在将保育猪转入饲养前,需要对保育猪栏舍进行消毒清洁,采用2%~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饲养工具、设施设备等消毒,每次消毒必须彻底。待地面干燥后再使用火焰消毒,然后将猪舍空置7d后,将保育猪转入饲养。猪舍温度在26~28℃为宜,以确保保育猪生产性能。同时,还应做好栏舍通风,降低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从而有效避免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还应把控好保育猪的饲养密度,并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调整饲养密度。如在冬季,天气寒冷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天气炎热则需要合理降低密度。此外,需要密切观察保育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将体重、体型大体一致的保育猪采取“原窝”原则,科学进行分群管理。全面考虑保育猪的个体差异,避免同一个猪舍内保育猪出现生长速度不一致情况的发生,而一个栏舍内保育猪的数量最多不得超过30头。

3.5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做好保育猪免疫在保育猪饲养管理中疾病防控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主要方法是疫苗注射,但如果频繁多次注射疫苗容易使得保育猪出现应激反应,审视还会影响保育猪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所以,在疫苗注射时还需要结合保育猪情况,并以当地生猪养殖过程中高发疾病为防疫重点,合理控制注射次数和时间。通常,在保育猪出生7d左右进行第一针疫苗接种,主要是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剂量为1mL;待28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接种,每头保育猪疫苗注射剂量增加至1.5mL。在疫苗防控的同时,还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加入抗病毒、抗菌类中药制剂,以提高保育猪机体免疫力,有效抵御各种病菌的入侵,降低猪疾病的发生率。

4 保育猪常见疾病防治

4.1 仔猪副伤寒6月龄内仔猪是副伤寒高发群体,若是未能有效调控保育舍内温度,使得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保育猪就容易出现副伤寒。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养殖户必须要加强防控力度,除重视猪舍清洁卫生外,还应确保舍内温度适宜。对体质较差的保育猪可以给予适量的抗生素,帮助其提高抵抗力。一旦发现保育猪感染副伤寒,应立即隔离观察,避免舍内出现群体感染。在药物应用上可以选择卡那霉素、吠喃哇酮等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结合患病保育猪的实际病症,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目前,临床证明补液盐、碳酸氢钠、氧化钙注射液等在副伤寒治疗上具有理想效果。对病死保育猪则必须要进行无公害处理,并对猪舍及活动范围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疫病在养殖场大规模传播。

4.2 气喘病接种免疫疫苗是防治猪气喘病毒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需注意的是,疫苗需注射到保育猪胸腔内,通过肌肉注射则不会起到免疫效果。在接种疫苗后2月内严禁注射土霉素药物。与此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防外源性疫病传入;若需引种则必须要按照要求落实检疫工作,确保引入猪群健康无病。在引种后,需要隔离观察,身体无异后再合群饲养。对患气喘病的保育猪,在治疗时要避免只打针没有药物配合治疗的误区,虽然打针效果快,但病情易反复发作,此时需要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如口服替米考星、林可霉素、氧氟沙星等,也可肌注止咳因子。此外,猪粪、猪尿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要及时清理,每天可定时用小型换气扇将保育舍内有害气体排出。

4.3 流行性腹泻保育猪出现流行性腹泻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其体重下降,若是在发病时接种疫苗已经为时已晚,因此防治该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就是提前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弱毒疫苗。全群母猪每年应普免3次,产前40d、20d各免疫1头份/猪,这样仔猪通过母乳可被动免疫,从而降低发病率。保育猪腹泻以保温、控料为主,若是出现严重消瘦则需要补液盐和葡萄糖;若出现呕吐症状则可使用胃复安止吐;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口服补液盐、硫酸粘杆菌素、黄芪多糖饮水。

5 结语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保育阶段仔猪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直接影响着后期生猪养殖质量。为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水平,必须要科学引进饲养管理技术,在掌控好饲料配比的同时,加强栏舍环境建设,落实保育猪免疫接种工作,多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切实提高保育猪出栏率。

猜你喜欢
断奶母乳猪舍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Hunter—Gatherers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纽约首设“母乳捐赠站”
母乳也有标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