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防义
(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6)
为了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在新形势下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扩大中国事业,提升在中国医疗行业的存在感,向强韧型生产据点转换,以确保持续性收益。公司采取措施的出发点主要有两个:
(1)确保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随着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企业想要生存,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通过生产革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是其中之一。
(2)进行生产革新。在目前面临的劳动力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增高的局面下,公司选择了让设备生产代替人工生产的思路,制造出更多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实现减少人力的效果。
本文将从公司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角度谈一些感想,从设备管理与维修能力的加强、设备技术力的提升、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培养3 个方面,阐述如何配合公司生产革新、提高效率。
截至2021 年年底,公司生产设备有1500 多台,其中1995—2005 年从日本移管过来的、运行超过30 年的老旧设备约占60%,近5 年导入设备约40%。从公司设备现状分析来看:老旧设备越来越多,随着设备部件老化磨损、备件部件停产、备件管理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让老旧设备延长使用寿命成为当前最重要的课题。针对已经停产或面临停产的主要部件如何更新,更新时如何解决备件的兼容性,以及更新后现有设备的生产条件能否满足生产需求,若不能满足时需重新设定生产条件,此时就需要去思考、去创新。以OMRON 厂家的PLC、图像检查器、触摸屏等设备主要部件为例,旧产品被淘汰,新产品层出不穷,虽然新品形状更小巧、功能更强大,但这些产品在通信与功能上与公司正在使用的部件不能同等替代,必须掌握、消化吸收这些新产品及其新功能之后再与公司现有的设备相结合,才能正确使用。
对于近5 年新导入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按照设备寿命曲线,设备处于早期故障期,故障率由高而低,进而进入平稳期。早期主要由于材料缺陷、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装配缺陷等原因引发的故障。如何解决这些设备缺陷,是在设备运行初期必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也必须带着创新的理念去解决,确保新导入的设备稳定运行。
在公司1500 多台设备中,自动化程度高的约占60%,其余为人机配合的半自动化设备。为了管理好这些设备,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并提高生产效率,在做好传统的设备维修包括综合性维修、恢复性维修、预防维修以及改善式维修工作的同时,做了如下改善。
随着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操作员的作业时间不断减少,有更多的时间管理和参与设备维修,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技能及维修经验不足,导致设备故障时处理设备花费的时间太长,最终影响设备的效率。因此根据以往设备维修经验,建立故障排查效率化、标准化的程序模板,减少维修故障处理时间。
例如:对同型号的部件更换,建立图文化形式的部件更换顺序书;对设备的润滑、保养同样也做出操作顺序书,把对应部件的润滑油脂的品种、加油量、加油方式等规定下来,让即便没有维修、保养经验的设备操作人员也可以操作,减少因使用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产生的劳动力成本。
为了减少设备故障损失,在全公司普及全员参与的设备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护)管理理念,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灌输“自己的设备自己管”的理念,并制定自主保全标准。专业维修人员根据自主保全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将经常发生的故障列为专题项目进行攻关,并采用WHY—WHY分析法,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针对性地对设备进行改善并将故障彻底解决。将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内采集和记录的历史设备故障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做好预防性维修,针对采购周期较长的备品配件进行提前采购,并充分发挥公司开发的备件管理系统,根据历史采购、入库和领用记录设定安全库存,确保备件在库数量,降低设备停机时间。
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设备的故障也越复杂,传统的设备维修方法与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必须建立全新的设备维修观念,即大数据分析应用观念。将公司设备维修积累的历史数据和现行使用的MES 采集的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即设备的各个工艺参数、加工时间、设备等待时间、设备故障时间、维修时间等充分结合,为公司设备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并将MES 采集的实时数据、记录的历史数据,生成设备状况统计和分析报表。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价生产设备的故障特点,研究故障后果及其规律,形成快速、灵活的设备故障应对体系。选择最合适的维修方法,综合考虑生产设备故障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对生产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工作,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018 年公司总人数3490 人,其中生产一线员工有2933人。提升设备技术实力的原因主要有:①为了响应公司生产革新的号召,降低劳动力成本,必须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研发;②随着公司产品的改良,也要求对公司现有设备进行改造;③新产品的开发,也要求开发出配套生产新产品的设备。这些要求都需要对制造技术研究、验证,在开发设备进行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同时,必须考虑是沿用以前的经验,还是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以及如何在应用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并进行创新。为了将之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成现实,开发出先进、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实现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采取了如下措施。
随着公司产品的改良和产品品质的要求,原有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产品的要求,需要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设备的主结构不变,只是对某个工位、某个功能进行变更,同时对设备动作程序进行相应调整,满足生产需求。
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产品的要求,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内部开发设备。这种开发思路清晰,对设备的整体构造以及控制方式明确,部门内只要按照经验设计出图纸,委托外部加工厂家将设备零部件加工后,在公司内组装、编程、调试,经产品设计部门和品质保证部门确认无问题后即可用于生产。
这种方式用于比较复杂的设备开发,凭设备管理部门单独开发设备难度较大且浪费人力物力。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有资质的设备制造厂家联合开发,对能凭借公司经验的部分设备管理部门内部开发,对没有经验的或者研发成本、技能较高的那部分,设备管理部门应做好设备式样书,委托外部有经验的设备生产厂家开发。通过这种内外联合开发的方式,设备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全程监督学习,随着设备开发的完成,设备管理部门技术员将设备制造厂家的经验、技能有充分了解,并吸收其先进经验,其能力也随之提升,为未来的设备内制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公司老旧设备部件的更新换代,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导入,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解决。为此,不仅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技能提升培养,还采取外部招聘的方式引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
如何利用生产富余下来的设备操作员和现有设备管理团队的人员,让他们人尽其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加强对设备操作员和本部门现有在岗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目前,针对设备操作员和在岗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培训,公司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式。
4.1.1 针对实习生的培训
为了保证部门内人员队伍的建设,满足生产设备稳定运行和设备开发的需要,往往需要招聘没有经验大学毕业生,作为企业的后续力量,这类人本身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但是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采用在职培训,让其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技能的提升。在入职后通过有经验的师傅进行专门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
4.1.2 针对设备操作员的培训
随着设备化的导入,操作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设备维修中,但是这类人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往往采用学徒制培训,通过课堂学习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已有的设备和技术,对其进行培训,偏重技术操作培训。一方面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课堂学习,另一方面对其进行在职培训,经过培训后使其具备设备维修人员的基本技能,从事简单的设备维修。
4.1.3 针对在岗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培训
(1)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部门内员工进行工作经验的分享,以及对员工某方面专业技能的提升,来提高全员技能水平。通常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聘请公司内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做内部培训,或聘请外部专家做专业训练,这类培训授课内容集中某一专题、经验分享等,满足员工某项专业培训需求。
(2)让员工参与改造与开发,在设备改造与开发中学习技能。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员工技术能力提升最快,往往一个项目结束以后参与这个项目的员工对相关专业技术能力就会有质的突破。
通过针对这3 类人的培训,逐步提升了设备操作人员和现有在岗设备管理人与维修员的专业技能,取得了一定效果,满足了公司设备稳定运行和设备开发的需求。
为满足自动设备的稳定运行,除了内部培训外,还需要外部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以补充设备管理部门人员的不足,随着外部招聘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加入,其带来的新技术在部门内得到推广学习,经内部消化之后为部门所用,减少培训费用,逐步达到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技术能力,实现人才创新的目标。
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公司自动化设备不断地开发与导入,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技术被使用。为了满足生产和产品改良、开发的需求,设备管理部门采取了以上的改进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不断实行,以及在各个部门共同的努力配合下,2021 年12 月底公司在职员工为2499 人,生产一线员工1940 人,减少用工近1000 人,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