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宝袁林衣洪波
(1.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3.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体育作为强身健体、塑造身心的功能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因此任何阶段、任何学校都必须开设体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其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体育价值观是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组合,而从中外文化融合背景下分析不同体育文化的异同之处,将更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发展。
(1)文化的社会背景不同。
作为自古以来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我国传统体育也是从农耕文化环境中发源并演变而来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尊重并崇尚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无穷力量,而农业文明更是造就了无数勤劳、踏实、苦干的中国人。但西方国家则截然相反,他们大多都是从工业文明时代发展至今的,基于西方地理环境的特殊局限性,他们也更加提倡发展工业。正是如此,西方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就造就了西方人的“冒险家”精神,他们更向往与自然相竞争,主张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崇尚人的自身力量并强调自由平等的原则。
(2)中外体育文化的思想基础不同。
①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走向
中国人自古以来提倡朴素节俭的美德,而朴素唯物主体思想也始终是我国社会传统思想中的一部分。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强调阴阳调和、五行相生相克的观点,而这些也在历史沉积之中对我国传统体育构成较深入的影响和发展,成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撑。不同的是,西方体育文化以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随着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实验科学逐渐在西方形成,为其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较强的科学根基。早在18世纪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之后,西方便出现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分解观点。而这一全新观点也就此推动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促使生物学、解剖学等的陆续产生,与此同时体育科学也随之获得空前发展,这为西方体育夯实了强大的科学根基。
②体育整体观与体育个体观的不同
在我国,传统体育中时刻体现出典型的整体观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为我国古人所主张的“天人合一”境界;第二,强调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即为我们常说的“心神合一”思想。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始终强调要以身体的锻炼达到人与自然、身与心的相互和谐。而不同的是,西方体育更为突出人的物质形态,他们主张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肌肉发达、器官健康的需求。
(3)中外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同。
①重伦理与重竞争的不同
我国以典型的伦理文化为首,尤为看重人伦道德问题。而将伦理与体育相提并论,则更为强调通过体育来塑造人的正确的伦理观、道德观,促使人形成良好的人格情操。因此,我国传统体育的本质并非在于竞争之间,而是更为看重从体育过程中实现个人道德品质的升华。好比我们从小听到最多的便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此类口号和标语,很好地诠释出我国体育文化的价值发展方向。但不同的是,西方体育本身是以工业文明为背景,是在工业斗争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们更为强调体育竞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竞争才能变得更为强大,通过公平合理的竞争才可展示自我、取得成功、获得价值。因此,突出竞争性则是西方体育的根性所在。
②追求体育和谐与凸显对抗精神的不同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友好,因此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大多讲求身心协调、天人合一,比如,武术、太极等。但不同的是,西方则更崇尚人的自由独立,彰显人的主权,主张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进行对抗,在对抗之中谋求生存。
归总而言,不管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还是西方体育文化,其文化的基本功能和理想目标都是相一致的,都有着强壮人、教育人、培养人、凝聚人的作用。尤其是我国社会向来突出集体的力量最为强大,个人始终要依附于集体之中,有集体才会有个体,而个体的完善也是为促进集体的更好发展;而西方国家同样认为集体的利益要高于一切,始终把集体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遵循“国家优先于个人,个人从属于国家”的基本原则。
体育文化的发展变迁所代表的是每个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我国体育文化与外来体育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并非只有不同的文化立场,相应的也让我们或多或少汲取到其中的一些文化精髓,并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和拿来自用。总的来说,通过外来西方体育文化的多年渗透,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还是较为深远的,这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在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政策引导下,近些年我国政治文化异常活跃,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外来西方体育中所主张的竞争观念也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的传统体育。新时期,我国的奥运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好更团结”,激励着众多体育界人勇往直前,敢于挑接受挑战、战胜困难、为国争光,以坚持不懈的努力赢取胜利,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及国家荣誉。基于此可以看出,外来西方体育文化中的竞争观念也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注入一种全新理念,他们在竞技体育中所呈现出来的强烈竞争意识,正与现代社会发展机制相契合,并被大多数社会群众所认可,并逐渐演变成为我国体育文化中的另一个追求领域。
外来体育文化流入我国之后,一些体育项目深受群众的喜爱,也同时形成一种健身热潮。当前,全国各地市场健身场所越来越多,而西方国家的重型器械健身项目也备受青睐,尽管受制于不同历史与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中外体育文化难免存在某些冲突性和对立面,然而它们二者之间也存在相互交集和融合的影响因素。由于中外体育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当前国际体育赛事项目越来越丰富,同时现代体育理论也更为健全。在外来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我国之后,一些优质的西方体育项目也逐渐在我国体育界渲染开来,比如,近代传入到我国体育项目就包括有台球、保龄球、跳远、自行车公路赛、足球、高尔夫球、网球、撑杆跳高、长跑、体操等,这些项目也在后续的几十年发展演变中成为我国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主要运动项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也在历史进程中悄然发生着转变。上世纪80年代左右,学校体育体现出“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现代人本思想价值意义,而当时一些外来体育文化观点也对我国体育形成一定影响,同时基于违反我国传统体育的本质和人性精神,从而表现出学校体育文化的异化趋势。比如,体育文化价值观的政治化,促使传统的、自然的体育思想更突显实用化特征,尤其是苏联体育思想的浓重政治色彩,将学校体育演变成为一种政治化的工具,从而扭曲了体育本身强健体魄、愉悦身心的功能性。此外,受外来体育价值观的惯性引导,我国学校体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上也被一些不适应现代体育思想的观念所左右。
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发展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外文化融合背景下所形成的异化现象。综上对中外体育文化的异同分析可知,我国体育文化发源于农业社会,在相对封闭之下更为强调道家、儒家思想,注重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强调服从意识、集体价值。但外来西方文化则更多的体现出人本思想,强调要以人改造人、改造社会和自然等,重视人的发展和完善。基于此,从中外体育文化的本质来看,我国传统体育所代表的是东方体育哲学,其内涵是对整个宇宙的把握;而西方体育文化则更像是一种简单的物理运动,其内涵是对个人生命的展现。基于此,在我国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发展进程中,受制于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毫不意外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封闭与自由、承袭与创新、单一与多元的各种矛盾。所以,我国学校还亟需在体育教育事业中不断追求和探索、实践和总结,促使学校体育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形成高度的协调统一。
首先,我们要知道任何一种完整思想要实现成熟化,都必须从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其他思想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特殊性同时决定了其育人重要性地位。所以新的社会形势下,学校体育价值观应主张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作为重点方向,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集多种体育价值观为大成,形成多元目标、多项功能、多种层次的价值观,并构建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层面的大体育观,逐渐构建具备我国自身教育特色的体育思想理论体系;
其次,学校体育为迎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应在原有体育健康观念、体育教学视角上构建全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在全民体育热潮的助推下,体育必然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元素,成为培养现代有志青年的重要手段。我国学校体育的办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也绝非只是简单的起到强身健体之用,还需要把培养青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作为重点育人目标;
最后,如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广泛传播,对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造成极大威胁,迫使学校必须将思想教育问题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而这也使得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要更为重视社会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体育社会化成为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主动面向社会,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体育以及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而学校体育在现代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会给体育产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应的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壮大也会再一次推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文化背景、文化基础、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中外体育文化各有异同之处,而在二者交织融合之下不仅会改变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的文化变迁,并产生一种新的体育文化现象。对此,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则应以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和看待中外文化对体育教学所带来的优劣影响,懂得因地制宜、取其精华、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形成符合这一时代发展需求的学校体育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