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完美谢幕,它是一次世界各国冰雪健儿奋力拼搏,相互竞技的体育盛会,也是一次自新冠肺炎发生后第一次如期举行的全球体坛盛事。在此次盛事上,世界各国的体育健儿们共刷新两个世界纪录和创下17个新的冬奥会纪录。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体育健儿们共夺取了15枚奖牌,其中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2枚,创下了中国代表团自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佳战绩。实现了3亿人参加冰雪体育的宏伟目标,对全球冰雪体育的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作用。这次冬奥盛会还创造多项“第一次”。大量光伏和风力发电技术等先进措施的广泛使用,“第一次”率先实现了所有体育场馆均采用绿色电源。“第一次”将新型的二氧化碳制冷剂运用在四大国际冰上项目体育场馆。“第一次”实现了5G﹢4K、8K超高清电视转播。“第一次”有大约27亿人参加北京举行冬奥会话题交流,主要直播商奥林匹克直播公司(OBS)自制电视长度突破6000h,创造了冬奥会历史的新纪录。“第一次”中国选手在此次冬奥会上总共参加项目105个,并首次完成了全项目参项的预定目标。我国目前还建设有全球第一高的跳台式滑雪风洞试验室,以及分钟量级、百米级别的精确气象预报技术,以及各类智能机器人等。国际奥委会主任巴赫对北京冬奥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次冬奥会奥运村设计颇具匠心、体育场馆令人赞叹、团队合作也卓越出色,这是一次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展现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凝聚民心,体现大国担当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并且亲自推进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从申办到举办的各项工作。由于受地理、气候等环境的影响,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自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为了促进冰雪运动的发展,争取在家门口取得好的成绩,我国接二连三的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关于以北京市冬奥会为契机加快发展冰雪体育的意见》、《“推动三亿人参加降雪体育运动”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从政府层面大力推动和促进冰雪体育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冬奥会申办成功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现场视察奥运场馆建设、奥运协调中心等场所,4次举行奥运专题会并听取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对北京市冬奥筹办管理工作给出了系列的重大指示,确定了“精彩、不凡、杰出”的目标,树立“绿化、共建、公开、节俭”的办奥宗旨,明确“简约、健康、精彩”的办赛标准,明确提出“推动3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的总体目标,为做好冬奥筹办管理工作指明了基本遵循。为了成功举办冬奥会,为北京奥运会的进行提供了各项保障。北京市政府修建和改建体育场馆12座,修建往返北京至张家口的一条高铁。除此之外,还新建了一大批市政工程和设施。在本次奥运会中,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运动健儿们完成了所有竞赛工作,并创下了中国参加冬奥会的最佳战绩,而这种优秀战绩的实现,既离不开广大选手和教练员的科学严格训练,也离不开广大建设者、志愿者和医务工作者等人员的辛苦付出。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等多部门针对当前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共同发布了到2030年我国居民的健康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未来10年中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老百姓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升,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冰雪运动正逐渐成为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高校作为青年一代的汇聚地,有利于新鲜事物的吸收和传播,对开展冰雪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要积极引导广大高校学生成为全民健身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广大青年学生不光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还应成为推动和促进全国群众体育和全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推动者。在高校大力开展冰雪体育,促进冰雪体育进校园,对促进中国体育强国的建设至关重要。冰雪体育进校园,能促使高校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开设多种形式的冰雪活动,满足高校学生对冰雪运动的需求。冰雪体育进校园,并大力推广冰雪体育的文化,让冰雪文化深深融入青年学生的血液。冰雪运动进校园,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中,我国奥运代表团通过奥运健儿的奋力拼搏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国冰雪运动要想保持好的势头继续向好发展,就要求我们重视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根据政府多部门的共同出台《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各政府部门之间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冰雪体育活动在全国各级及各类高校的顺利开展。这一规划的提出,其目的就是要借助冬奥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普及冰雪运动、培养冰雪后备人才。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冰雪运动就是发展体育教育。冰雪体育走进大学,是提倡高校学生积极进行冰雪体育锻炼,锻炼出强健的体魄,锻炼出坚强的心志品质。同时,冰雪体育走进大学,为冰雪体育的发展选拔出好苗子,为国家储备和输送冰雪运动的后备人才。随着冰雪运动的广泛开展,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走进校园,在校学生中对“冰雪消费”的热度也持续增加,滑雪场、滑雪设施、滑雪服饰、餐饮业、酒店、健康防护中心等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冰雪运动是一项对外界条件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要办好冰雪运动,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场所。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大部分国土属于亚热带地区,不易于开展冰雪运动。即便是东北地区,也只能在冬天才有条件进行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冰雪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地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修建了一定数量的冰雪场馆,但是多为营利性场馆。公益性冰雪场馆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在高校。由于缺乏资金和场地等因素,很多高校没有冰雪场地进行教学和训练,使广大高校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冰雪运动。针对目前的情况,各高校可以通过如下两条途径获得冰雪运动场地:一是自建场地。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通过募捐、贷款等形式统筹资金,因地制宜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后期可以通过出租、赞助等形式,弥补场馆的运营和管理所需的资金。这种情况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强,方便日后进行教学和科研,常见于一些体院院校;二是借用场地。高校借用商业冰雪场地进行教学和训练,从而为高校节省了大量建设经费和后期维护费用。
教学是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有能力、有水平、有方法带领学生掌握冰雪项目技能,体会冰雪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因此,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首先,选择有条件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开设冰雪体育学科,以培育专门人才。在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可以将冰雪运动专业列为辅修专业 (第二专业),培养双师型人才;其次,各高校可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招录高水平退役运动员,充分利用退役运动员技术上的优势,指导学生学习各项技术,充分挖掘退役运动员偶像上的优势,吸引学生走进冰雪课堂。这不仅能有效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还能解决高校中冰雪项目教师严重不够的难题;第三,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选拔一批事业心较强,能力突出的在校教师进行培训,为日后开展冰雪运动课程做准备。第四,各高校还可以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师资共享,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顺利召开,在全国上下引发了又一场的运动浪潮。各大专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对冰雪运动的宣传力度,创建各具特色的高校冰雪运动文化,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参加冰雪活动的兴趣。首先,在食堂、礼堂等一些公共场所播放各种精彩的冰雪运动比赛,吸引学生关注冰雪运动,也让冰雪运动成为他们学习之余的交流话题,也可播放一些具体冰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技术动作要求,普及冰雪运动的规则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参与某一具体冰雪运动项目;其次,组织举办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校园冰雪运动比赛。各高校可以成立各单项代表队,有计划的开展各类比赛。既能增进各高校之间的友谊,又能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既能很好的宣传冰雪运动,又能提高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第三,各高校成立冰雪运动单项体育协会,组织成立各项冰雪运动俱乐部。运动俱乐部将通过举办赛事,聘请冰雪运动明星入园,举办裁判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广冰雪体育运动,并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全面认识冰雪体育运动,满足他们对冰雪体育活动的需要,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冰雪体育文化氛围。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冬奥会的目标,也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壮大的目标。高校作为青年一代参与冰雪运动的主阵地,它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各大专院校在开办传统体育教学时,应当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开办部分冰雪体育教学,推进冰雪体育在高等学校的发展。例如,在原有的足篮排、跑跳等传统课程的基础,增加冰壶、旱地冰壶、花样滑冰等冰雪课程,这样既能完善课程体系,又能丰富学生的锻炼手段。另外,由于冰雪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很多学生因害怕不敢参加,高校在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将如何战胜害怕心理、如何减少运动损伤以及受伤后如何处理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北京市冬奥会的顺利召开,给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居民健身的内容。后冬奥时代,正确、健康、持续发展好高校冰雪运动,对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2022年冬奥会教育计划》的制定,各高等院校相继举办冰雪体育,对于促进冰雪体育在高等院校的开展,提高冰雪体育在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作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意义。各大院校要把握难得的机会,提供内容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培训,组建形式多样的高校冰雪运动社团并开展相关活动,广泛宣传校园冰雪活动,创建高校冰雪运动文化,开创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冰雪运动模式,带领更多的高校学子参与冰雪运动,实现全民健身目标,为我国培养冰雪运动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