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潭 杨建国
1.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四川成都
2.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处,四川成都
四川省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探索良机、良种、良田、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的四川路径,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入量质并举的发展轨道,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三夏”抢种抢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贡献了机械化力量。202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4 754万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3%,创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2个,位居西南地区首位。
近年来,四川省农业机械化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地形地貌限制,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差距较大,比全国低7个百分点,主要存在以下困难与问题。
1)地形地貌复杂,农机作业条件较差。四川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山高坡陡、道路崎岖、耕作条件差,分布于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占比达78%,15°以上坡度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宜机化”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总量的30%,许多地块细碎凌乱、坡多台多埂多、形状不规则,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问题突出。
2)种植制度多样,适用机具研发困难。四川种植作物品种多,一些产业品种、栽培方法与装备不配套,种植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机械化与信息化不融合,许多产业所需的关键环节机具“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突出。特别是四川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08 hm2,且大部分耕地分布于丘陵山区,紧缺形势严峻。同时,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率,追求总产保障粮食安全,地方普遍推行间种、套作种植模式,目前,全省农作物复种指数已高达150%,复种指数与机械化推广存在“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选择难题。
3)投资效益较低,农机供需双向乏力。供给方面,四川农机制造企业散、小、弱,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效益低,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搞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目前,四川省农机企业年产值1 000万~5 000万元的有24个,年产值5 000万~1亿元的有6个,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仅有3个。需求方面,四川省人均耕地面积小、经营规模小,农机在小田块内作业效率低、损耗大,田间转移时间长,作业成本高、收益低,投资回报时间长,农民和服务组织投资经营农机的积极性不高。有农机合作社反映,平时在自己流转的土地作业1天能完成超过2.00 hm2,对外服务有时候1天只能完成0.67 hm2,未经流转的地块面积不足0.07 hm2的情况较多,田间转移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燃油,增加了作业成本。
4)支持力度不够,技术服务能力薄弱。除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外,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项目和资金非常少。近60%的县(市、区)本级财政没有安排农机化发展资金。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扶持力度不大;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教育培训、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长期欠账。
5)小微型农机使用多,大中型机具较少。目前,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依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推动,其中,农民是农机的投资主体,由于购买力低以及作业环境所限,广大农民选购以微小型农业机械为主,主要用以替代畜力,机手操作强度并未得到改善,机器换人的步伐较慢。据统计,四川省单台机具平均补贴额1 529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 500元,其中,泸州市仅467元,内江市仅505元;四川省单个购机者年度平均补贴额1 568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 100元,其中,泸州市仅621元,达州市仅671元。
1)建议加大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投入力度。虽然丘陵山区将“宜机化”纳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但50%以上分布在规划区范围外。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提出要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但还未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建议国家加大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投入力度,带动省市县形成“宜机化”改造共同投入机制,推动丘陵山区耕地互联互通、高效作业。
2)建议提高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比例。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提高丘陵山区急需机具的补贴标准,持续拓展补贴范围,将蔬菜精整地、叶菜收获等丘陵山区特色专用和薄弱环节农机纳入补贴范围。同时,延伸补贴链条,大力支持农机作业补贴,重点对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丘陵山区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给予补贴。突出重点,对产业发展急需的农机装备加大其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将补贴比例提高。
3)建议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投入。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西部唯一粮食主产省,其粮食生产有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四川的地理环境决定丘陵山区必须在加大“宜机化”改造建设的同时,加大农机装备的研发力度。因此,应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投入,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攻关并发布榜单,重点支持丘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茶园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油菜机械化栽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特色“川药”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通过农机科技创新专项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创新攻关,以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及其附加值,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同时,破解四川省农机科研体制上的难题,促进农机科技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