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发
江苏省睢宁县李集镇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睢宁 221221
我国畜牧业相关的传染病类型不断增多,犊牛流行性肺炎是这些传染病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已经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犊牛流行性肺炎又被称为运输热肺,是在原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临床病症表现为发热、纤维素胸膜炎等,不同区域的致病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够对流行性肺炎进行缓解和控制,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从而避免养殖户经济受损。
流行性肺炎不是只发生在犊牛身上,牛群的整体在气温变化较大或者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发生,但是犊牛的感染概率相对较大,且发病快、致死率高。犊牛个体小,身体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弱,导致免疫力降低,尤其在秋冬季节气温变化比较大,这个时候容易引发感冒,导致犊牛患流感,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继发肺炎。如果圈舍比较密闭,空气流通性不好,圈舍的粪污清理不及时导致氨气和微生物浓度都会较高,这样非常容易诱发犊牛肺炎。建立被动免疫失败、继发于其他疾病、肺炎球菌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如副伤寒杆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双球菌等,也可以使犊牛发生肺炎。很多地方的犊牛都是经过运输更换养殖场进行养殖,长距离的运输犊牛会导致犊牛饮食休息不到位,加上运输车比较密闭,导致其抵抗力降低,可能诱发流行性肺炎。
犊牛流行性肺炎的传染方式多样,多种微生物入侵传播会造成影响,且该病的传染受季节影响,春季、秋季和冬季都属于发病高峰期。传染可通过草料、水源、空气等接触直接传播,病牛分泌物会污染外界空气,然后进入到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能出现间接传染的情况。
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牛及携带病菌的牛。通过分泌物对外界环境空气造成污染,然后通过和易感牛接触及对其食用的饲料、饮用水及垫料等污染,进入易感牛的呼吸道及消化道,导致该病的发生。
犊牛流行性肺炎发病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病原体主要包括溶血性巴氏杆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而吃初乳的犊牛发病率比较低,不吃初乳的犊牛其发病率较高。对该疾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牛龄为1~2岁,各种应激因素及营养工艺也能出现此传染性疾病,可见病因繁多,需要对此加大关注力度。
犊牛流行性肺炎发病的危害较大,血清型及菌株毒力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且气候条件变化、昼夜温差变化及饲养管理不当等情况,都有可能引发疾病的出现与传播,不同致病原因发病率也不同,数据统计犊牛的发病率在25%左右,死亡率在20%左右,如大范围传播将会影响区域畜牧业经济。
犊牛流行性肺炎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急性的。这种占据犊牛流行性肺炎发病的比例并不高,有30%左右的犊牛流行性肺炎属于急性,而且常见于半个月左右的新生犊牛。如果犊牛患有急性流行性肺炎往往进食量剧减,精神不振,体温较高,口鼻干燥会伴随流泪、呼吸急促等现象,听诊常见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肺部常见啰音。咳嗽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咳嗽同时会有鼻液体,较为黏稠。急性患病犊牛往往生存期比较短,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3~5 d内死亡;另一种是亚急性,该种占据了犊牛流行性肺炎的70%,多发于满月后的犊牛,病程较长,一般为10~15 d。主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饮水较少,伴随有咳嗽现象,性情变得较为懒惰,不愿多动,日渐消沉瘦弱,眼窝下陷,体温变化不大,肺部听诊会有干啰音,及时治疗往往无死亡危险。
通过对犊牛剖检后发现,炎症表现为腔窦内有渗出物及血液,眼扁桃体及耳咽管口会有肿胀,气管黏膜肿胀、出血,血液的混合物在支气管腔中。如某地区经对自然死亡的2头病牛解剖,发现主要病变为双肺及胸腔发炎,其中一头牛肺部出现高度纤维化增生,经对肺脏及气管内容物涂片后革兰氏染色油镜下镜检,发现病牛以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细菌为多,由此便可确诊病牛患有流行性肺炎。急性型的常见呼吸道以及支气管黏膜带血,部分表现为内有血性泡沫以及较为粘稠的渗出物,肺部常见充血以及水肿,胸膜带有少量纤维状的渗出物。亚急性的主要表现在肺部,常见大叶性肺炎病变。后期病程7~10 d才见肺部充血,红色肝变也较为常见。胸膜脏层粘连,淋巴肿大切面常见水肿出血等现象。
结合病症表现及剖检后的变化可以对该病进行初步确诊,并需要从病牛鼻子内部以病死牛内脏取样,然后对其进行血清学检测,如果病牛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大大增加,需要判断出是哪种病毒导致该病的发生。主要针对病灶中是否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和副流感病毒3型,可针对区域病牛的鼻分泌物进行检测。也可进行实验室药敏试验,取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单个菌落,选取12种抗生素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只有林可霉素(22 mm)和头孢克肟钠(21 mm)高 敏,红霉素(17 mm)和卡那霉素(15 mm)中敏,其他均为不敏感。此病状需要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症状进行区分,避免误诊的情况出现。
犊牛流行性肺炎的病因比较多,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预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而避免引发范围内疾病传播,对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1.1 对于新生的犊牛以及新生后刚断奶的犊牛进行青霉素注射,每隔7 d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三次。
4.1.2 在日常喂食的饲料中适当添加预防药物,如给犊牛喂食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用量为每天每头牛喂食250 mg左右,在其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连续喂食7~10 d,要求饲养过程中严格消毒处理,从而避免细菌感染。
4.1.3 定时投放抗病药物,一般而言,在犊牛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犊牛的体重增长,定期适量进行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一类的药物,以此增强犊牛对流行性肺炎的抵抗力,有效预防犊牛感染流行性肺炎,但需要注意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不宜过多,否则可能出现抗药体质,甚至会对犊牛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1]。
4.1.4 初乳是犊牛增强抵抗力最好的营养品,犊牛及时吃上初乳能够增强其抵抗力,防御寒冷,减少应激反应。
4.1.5 强化饲养管理,为了避免出现犊牛流行性肺炎大规模感染现象,养殖场管理需要针对饲料、饮水等定期实施消毒操作,并针对饲养的饮用水源进行隔离,最大程度切断病毒的传播路径,将犊牛在染病、发病之后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犊牛养殖存在着较多的变动性,如出现流行性肺炎未能有效控制,则可能对地方畜牧业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和措施,降低范围内犊牛流行性肺炎的发生概率,避免影响区域内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如在发病初期可以服用祛痰药、抗组织胺等药物配合治疗,消炎药可选择青霉素、四环素等,应用链霉素进行治疗需要控制用药比例,如每天注射链霉素1 g,连用3 d,如果在病牛群中发病率已≥25%,需要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磺胺二甲基嘧啶,用量通常在380 L的水中加入约500 g的药物,服用2~3 d即可。在病牛处于疾病的早期发生阶段,因为流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够明显,主要是针对发病中期的病牛进行治疗,需要将处于发病中期的病牛和其它健康牛群及时隔离,并将整个养殖场地实施全方位的消毒杀菌操作。可以在向病牛注射青霉素、链霉素之后,根据病牛的体重适当喂食氯化铵,在病牛的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可以在牛乳中混合适当数量的鱼肝油进行喂食。同时如发现病牛已属于疾病后期出现脓肿、恶化等,为了降低传染概率,防止恶化的情况在地区蔓延,需要综合当前情况适当选择放弃治疗,并做好病牛处理。
犊牛流行性肺炎致病原是由多种微生物感染引发的,对病牛呼吸道的破坏力极大,所以在对病牛进行治疗时需要探寻病原,结合实际开展一系列的预防与治疗。在此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广谱抗生素,避免因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牛群出现抗药体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牛场进行监控,认真执行相关养殖标准保证养殖场的清洁,且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与体检,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