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12-06 10:06:35郭新淼田悦妍黄露孙志超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郭新淼田悦妍黄 露孙志超

(1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 河北 承德 067000)

教育部于2020年5月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1]。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体高校教师共同推动。但是由于高校专业课教师一直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思政育人意识和素养有待提高,所以探讨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提升路径,有助于更好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1 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课程思政,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融合性和渗透性,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课程思政对于构建“大思政”格局、完善“三全育人”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课程思政理论指导下,对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在于拓宽思政课程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发挥协同学理论的教育价值;实践意义在于提高各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弥补长久以来思政教师“孤军奋战”的缺憾,加快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境

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困境[3]。按照“课程思政”的理念,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皆可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当前高校专业课程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着“大思政”格局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学校和专业课教师思维中已根深蒂固,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方法单一。一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到位,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授课过程中简单的介绍思政知识,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简单,效果也大打折扣。二是虽然专业课教师都有课程思政的意识,但是由于个人思政水平的限制以及缺少专业的教研团队做支撑,导致教学方法相对单调,没有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2.2 思政意识滞后。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最主要的就是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育人的效果,没有将思政元素和自身专业特点有效融合,造成学生在专业课堂上的思政领悟不够深刻、兴趣不浓。

2.3 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传统。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没有抓住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主阵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够,很多时候是被动的接受思政知识,没有主动去吸纳的意识,导致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3 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3.1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思政教学效果,所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是专业课思政教育的核心。专业教师提升思政能力的途径有: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和文学素养学习。专业课教师大多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大多偏于技能学习忽视政治理论修养,所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中之重。二是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增加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沟通途径,潜移默化中开拓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的思路,提升思政水平。三是加强政策引领工作,提高教师思政意识,从而形成内驱力,提升思政能力。

3.2 深挖专业课中蕴含的课程资源。专业课思政改革实施的意义在于专业课中所蕴含的部分思政元素是传统的思政课程不能替代的,所以专业课教师要立足于本专业特点,深入分析课程及学科的性质,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一是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到备课、听课的评课的全过程中,集思广益,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二是将专业课授课内容与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赋予思政教育鲜明的时代感。三是收集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科技,以及科技成果对社会的贡献,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3 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传统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注重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对情感目标重视不够。所以从教学内容和方法入手,对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关键步骤,具体包括:一是改革教学内容,即在备课环节,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内容写进教案。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挖掘思政元素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的整个环节中,不仅是思政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挖掘者、传播者。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践行者,对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是完成“三全育人”任务的重中之重。专业课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思政能力、多途径多手段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且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的具体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