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2022-12-06 06:52刘凤娟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枢性渗透压情况

刘凤娟(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中枢性尿崩症的基本特征是患者受到外界影响,造成机体创伤,导致血管加压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不敏感,从而出现低渗性多尿。中枢性尿崩症、肾脏性尿崩症与原发性烦渴有着明确的差异。尿崩症从临床角度来说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水稳态疾病,该疾病的基本表现特征是患者在排泄时会异常排出大量低渗性尿液[1]。患者体内血管加压素主要是由下丘脑所合成,主要功能是将作用于患者肾脏与G蛋白偶联的七跨膜受体结合后,即可有效促使人体细胞内的蛋白基因酶活性化,最终使得低渗性水分子从低张的管腔液体流向高张的肾间质。也就是说能够引起尿量增多的病因较为多元化,在医疗过程中需要医务工作者明确基本治疗方向和治疗手段,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2]。目前成人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对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可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中枢性尿崩症基本概述

1.1 中枢性尿崩症的特点与症状体征 尿崩症的主要表现是患者失去或部分失去尿液浓缩功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口渴、多尿、多排泄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患者出现尿崩症的原因相对较多,较为常见的是患者血管加压素分泌不足而导致患者多尿以及患者出现长期烦渴症状[3]。在临床上,中枢性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男性多见于女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饮水量增加,尿液量增加,尿比重较为固定,夜间出现频繁排尿的情况增多,同时由于中枢性尿崩症的引发因素较为多元化,也会由于其病变而导致头痛等症状的出现[4]。结合尿崩症的持续时间,可以将尿崩症分为暂时性、持续性和三相性尿崩症。暂时性尿崩症是指由于外伤或者手术等外在原因,导致下丘脑垂体柄或神经垂体造成了损伤,一般来说在术后较为多发,但持续几天后即可恢复;持续性尿崩症是由于AVP神经元出现永久损伤而导致,一般来说发病时间为1-3天,虽然,发病症状过后病情有明显的削弱,但是患者身体机能未能恢复到正常情况;三相性尿崩症则包括急性期、中间期和持续期等多个方面的病症情况。

1.2 成人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原因 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为特发性,该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下丘脑室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发育不良或者出现病变而导致,该病因更多发生在儿童身上。其次为继发性尿崩症,该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出现病症而造成下丘脑垂体病变及垂体后叶发生病变。主要病症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为肿瘤,颅内肿瘤会压迫患者脑部神经,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中继性尿崩症[5];第二为颅外伤,患者受到外部环境或者力量的影响而出现颅骨骨折,特别是颅底骨折,引发中枢性尿崩症的概率更大。同时,患者如果接受过开颅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则也有可能对脑内神经造成影响而发生病变;第三为患者颅内感染所致。第四为家族性遗传性尿崩症,在实际治疗中发现极少数患者会由于自身编码AVP基因以及运载蛋白二型基因出现冲突,患者体内存在遗传症状,且广泛伴随糖尿病、视觉神经萎缩以及耳聋的情况。

2 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措施

2.1 病史诊断及临床常规诊断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必须要详细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主要包括患者的发病原因、病史、临床症状、详细的查体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其中,病史诊断对诊断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有颅脑损伤或者开颅手术的患者,出现中枢性尿崩症的可能性将会增大。如果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病情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垂体类疾病。其次需要对患者实施临床常规诊断,要对患者尿液进行详细的检测,保证患者不会同时患有糖尿病肾功能障碍的病症,从而造成医学诊断误诊的情况出现。在诊断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尿液渗透压测量大于700mOsm/kg,则可以排除中枢性尿崩症的可能性[6]。如果患者在临床表现中出现各类精神疾病或者情绪异常的情况,则考虑患者可能出现原发性烦渴的情况。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排尿频率增多或者烦渴的情况,可以判断患者可能出现自身免疫性尿崩症的情况。

2.2 直接诊断依据 由于导致患者出现中枢性尿崩症的情况较为多元化,所以在直接检测过程中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内容。

首先对患者的尿比重进行测定,该疾病患者尿比重常低于1.005,尿渗透压降低,常低于血浆渗透压。血钠增高,严重时血钠可高达160mmol/L以上。

其次需要对患者血管加压素进行检测,通过为患者注入高张盐水,以此来观察患者血管加压素平均升高水平,其中,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血管加压素变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血管加压素变化数值相对较低。也可以对患者进行快速检测,在当前临床医学治疗中,血浆和肽素被认为可以替代血浆AVP检测。肽素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标志物,可以作为尿崩症的诊断工具,便捷高效且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稳定性。

最后对患者的口渴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患者在尿崩症的影响下会感觉到口渴。所以通过口渴情况的综合评估,可以对患者的饮水情况进行汇总标记,利用其中一定的特殊性质来对患者进行中枢性尿崩症检测。如果患者出现口渴症状,就需要快速摄入水分,从而缓解口渴现状[7]。在渗透刺激期间,口渴在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群体中应当呈现线性升高趋势,而饮水后有所下降。如果患者在饮水后口渴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或者缓解效果不佳,那么则可以判断患者属于烦渴症状。

2.3 间接诊断方案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禁水加压试验是确诊尿崩症并有效地将不同原因导致的尿崩症有效区分的简单可行的方法。正常人及精神性多饮者禁水后体重、血压、血渗透压变化不大,尿量逐渐减少,尿比重升高,多超过1.020,尿渗透压升高,大于血渗透压2倍以上,多超过750mOsm/kg,注射水加压素后,尿渗透压不能进一步明显上升(不超过9%),有时甚至下降。

患者需要在试验过程中禁水6-16小时不等,试验前测基础体重、血压、血渗透压、尿渗透压和尿比重,以后每小时留尿测尿量、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待连续两次尿量变化不大,尿渗透压<30mOsm/kg时,显示内源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已达最大量,或病人体重减轻3%-5%,或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及精神症状时,此时测血渗透压及尿渗透压,并皮下注射水剂加压素5U,再留尿测1-2次尿量,尿渗透压。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尿崩症病例中可以有效区别患者烦渴、中枢性尿崩症、肾脏性尿崩症。但是烦渴与肾脏性尿崩症区别差异不大,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鉴定与区分,并且如果患者已经习惯长期烦渴,那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将会长期过量饮水,患者体内AVP分泌则受到抑制和延长,最终导致体内AQ-2含量下降[8],从而致使患者尿液不浓缩,从而被误诊为肾脏性尿崩症。

2.4 影像检查策略 影像检查策略主要是指针对患者下丘脑-垂体区域进行影像拍摄,从而确定患者脑内是否存在结构性病变,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变情况在病情发展早期无法显示,那么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跟踪性影像检查,一般来说,影像检查跟踪时长为6个月左右。如果患者年龄偏小,那么则应当提高影像检查的频率,防止患者细胞增殖较快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9]。此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垂体前叶功能进行动态的评估,如果患者垂体前叶出现病变,则有可能是患者出现中枢性尿崩的主要原因。对特发性尿崩症患者的检测应当对其自身免疫系统进行筛查,防止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同时患有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从而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10]。

3 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措施

3.1 中枢性尿崩症病因治疗 中枢性尿崩症病因治疗,主要是指在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过程中发现该病是由于患者体内出现其他病变而导致的,需要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原发性病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肿瘤病症造成中枢性尿崩症为例,可以采取手术方案对患者肿瘤进行切除[11]。针对于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则应当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垂体和其他激素缺乏的情况,为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如果患者出现脱水的情况,则应当缓慢地帮助患者补水,以免导致患者出现脑水肿的病症情况。

3.2 中枢性尿崩症药物治疗方案

3.2.1 鞣酸加压素治疗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鞣酸加压素进行治疗,即长效尿崩停,该药物特征为混悬液,在患者使用前需要为患者适当加热并且摇匀,再进行深部肌肉注射。一般来说注射量每日为0.2ml上下,注射周期通常为一周。该药物注射需要根据患者患病实际情况给予用药,在患者出现多喝水多排尿的情况时,可以给予患者用药,并且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总体用药剂量[12]。在用药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患者饮水量,从而避免患者出现水中毒的症状。

3.2.2 1-脱氨-8-D-精氨酸加压素治疗(DDAVP) DDAVP属于血管加压素合成药物,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鼻喷剂,喷剂药品规格为100µg/ml,基本用量为每日0.05-0.15ml。每日用药次数为1-2次,从鼻腔内滴入药物,让药液在鼻腔内吸收,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该药物之前,由于该药物属于鼻腔内滴用药物,所以要保证吸收的有效性,需要患者在用药时保持鼻腔的清洁度。在症状出现时再一次给予用药。如果采用DDAVP口服类药物,药物使用规格基本与鼻腔滴入剂相同,每日服药次数为两次。该药物的使用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会引发患者头痛或者恶心等不良症状[13]。

3.2.3 其他药物治疗方案 针对中枢性尿崩症的药物治疗方案还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为噻嗪类利尿剂,常用的药物为氢氯噻嗪,基本用药方案要求患者每日服用总量为3mg/kg,为了避免一次摄入过多,则需要患者每日分三次对药物进行服用。其次为氯磺丙脲,该药物会有效增强患者肾脏内的环化酶,从而对血管加压素产生反应,每次用量为150mg。再次为氯贝丁酯,可以利用该药物有效增强患者体内血管加压素的分泌与合成,并且加强患者体内自我调节功能,每日服用20mg/kg,服用方法为分次服用,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会对患者肠道及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14]。最后为卡马西平药物,该药物的主要功能可以有效提升AVP的生成与影响作用,患者每日服用15mg/kg。

3.3 急性尿崩症治疗 急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接受过开颅外科手术,造成下丘脑垂体损伤,如果患者同时出现认知功能受损或者无法进水的情况,则容易出现高钠血症。一般来说,急性尿崩症都是暂时性病症,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偏向保守型治疗。在患者反复出现病症时可以利用去氨加压素,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严格限制药物的总体使用量,并且需要定期采用停药的方式来诊断患者中枢性尿崩症是否得以恢复和缓解。

3.4 慢性尿崩症的治疗 对于慢性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可以使用去氨加压素对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口渴和频繁排尿的症状,以此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去氨加压素的使用与患者血管加压素的缺乏情况要呈现正比,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状况来使用药物。而低钠血症则是利用去氨加压素对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进行治疗[15],并且患者如果处于正常的生理环境下,患者大量饮水可以抑制血管加压素的生成,在患者体内为了保证内环境稳定,则需要排出过量的游离水。因此对于超过生理环境的水分如果无法通过肾脏排出,将会造成患者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所以对于尿崩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当加大去氨加压素的剂量。

4 讨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成人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但是在当前治疗过程中发现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探究,对多种类型的尿崩症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中枢性渗透压情况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在儿童中枢性性早熟中的应用分析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INHB、MKRN3、FGFR2在女童中枢性性早熟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策略——以“内环境渗透压”复习教学为例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C50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不同渗透压营养液对肠内营养患者的耐受性影响和护理策略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