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022-12-06 02:32:37吴新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发炎败血症肠炎

吴新宇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的疾病,其病型复杂多样,但一般来说是初生动物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的总称,以发生败血症,腹泻,赤痢样症候群及毒血症等为特征,成年动物除可发生乳腺炎及子宫内膜炎外,一般对大肠杆菌有抵抗力。

1 临床表现

大肠杆菌在多种野生动物中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包括急性、致死性的败血症、肠炎和脓肿等。在哺乳动物中,致病菌株往往表现为未出现腹泻症状即发生死亡的急性肠炎,有时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大肠杆菌病表现为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和渐进性沉郁,有时并发肺炎、脑膜炎和关节炎;肠炎型病初排黄白色粥样粪便,逐渐变稀,呈灰白色,便中带血,如不治疗,1~3d脱水而死,个别可自愈;中毒型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死亡率较高,濒死前常出现神经症状。自然感染本病,潜伏期变动很大,其潜伏期长短取决于动物的抵抗力、大肠杆菌的数量和毒力以及动物的饲养管理条件。北极狐和银黑狐的潜伏期一般为2~10d。

1.1 水貂、狐大肠杆菌病毛皮动物幼兽主要表现为腹泻。早期常表现不安,被毛蓬乱,常被粪便污染,肛门部被毛尤为严重,当轻微按压腹部时,常从肛门排出黏稠度不均匀的黄绿色、绿色、褐色或淡白色的液状粪便,严重者可排血便,黏稠度不一,常常可见未消化完全的乳块,间或混有血液,还发现有气泡和黏液。年龄较大的毛皮动物症状发展较为缓慢,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活动减少,持续性腹泻,粪便颜色为黄色、灰白色或暗灰色,常伴有黏液状粪块,严重病例排便失禁,病兽虚弱,眼窝下陷,背拱起,步态摇晃,被毛蓬乱而无光泽。此外,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所引起的肠道外感染也多见,主要表现为肾炎、排尿困难或积尿。而脑炎型动物,如仔狐常表现沉郁或兴奋,食欲尚存,但寻找食物的能力下降。患兽额部被毛蓬松,头盖骨异常突出,容积增大,后期出现共济失调,反应迟钝,四肢不全麻痹。有的呈持续性痉挛或昏迷状态。妊娠母兽患病时,常发生大批流产和死胎。在患兽出现上述症状1~2d后,在室内不出来活动,而母兽常把患兽叼出,放在笼网上。当下痢停止时,常表现有神经症状。

1.2 禽大肠杆菌病患禽除败血症和肠炎病症外,还可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或肉芽肿病灶、腹膜炎,输卵管炎、气囊炎、化脓性关节炎,急性病例可能无临床表现或表现不明显而突然死亡,但有时可见患禽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或废绝,嗜饮,两翅下垂;鼻分泌物增多,气囊发炎,经常伸颈张口呼吸,并发出“吐-吐”的声音;眼炎病例:结膜发炎,眼前房混浊,病眼失明,腹泻,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便。很快消瘦,关节发炎,脚麻痹,难以站立,水禽还发生大肠杆菌性生殖器感染,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常两爪紧缩,蹲伏于地,全身肌肉颜抖,勉强下水,不游动,呆浮于水面。

1.3 鹿大肠杆菌病本病常见急性经过,食欲废绝,粪便似牛粪,排血便,病程2~3d,慢性经过病鹿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呼吸加快。结膜潮红,排粪次数增多,粪便呈稀粥状,初期带有灰色黏液,以后粪便带血,最后排血便,脱水,体温下降,四肢厥冷。因病种不同,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多数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往往和动物自身的抵抗力强弱有关,未获得足够母源抗体的新生幼兽、应激或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兽更易患此病。

2 治疗

发病后,排除可疑致病因素,切断传染源,用大剂量的磺胺类或抗生素药物选行治疗或预防,能很快控制本病,比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及饮水给药果效更好。新霉素、硝基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或三甲氧苄氨嘧啶增效的碳胺类以及氨苄青霉素通常是首选的药物。在有大肠菌类所致的胃肠炎向题的畜群,事先进行药敏试验可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在腹泻症状消失以后,仍应继续给抗生素2d。另外,可用牛、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高免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1~2月银黑狐和北极狐的仔兽,皮下多点注射高免血清1.5~2.0mL;1~2月龄的水貂和紫貂仔兽皮下注射5~6mL高免血清即可。

猜你喜欢
发炎败血症肠炎
阑尾除了发炎还真有别的用处
百科知识(2024年6期)2024-04-06 16:47:29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什么是发炎?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7:56
眼睛发炎
中华家教(2018年7期)2018-08-01 06:32:32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自疗的后果
女士(2015年6期)2015-05-30 16: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