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芳娥
(甘肃省嘉峪关市文殊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嘉峪关 735100)
甘肃是生猪养殖和调出大省,养猪产业是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入冬后,气温下降,寒风凛冽,防寒保暖不及时,会极大地增加仔猪水肿病、流感、喘气病、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严重威胁猪群生长发育,所以养殖场户要积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1.1 饲养管理不当冬季气温低,如饲养管理不当,会极大的增加仔猪发病率。冷应激会使仔猪抵抗力下降,进而诱发疾病。不重视通风会导致圈舍内积聚大量的氨气等有害气体,增加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饲养密度不合理,光照不充足,导致圈阴暗潮湿,不利于仔猪健康生长。
1.2 滥用药物部分养殖场户在饲养仔猪时,滥用药物的现象较为常见。尤其是抗菌类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盲目使用,导致部分疾病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甚至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再加上超剂量用药,增加了仔猪药物中毒的几率,威胁仔猪健康生长。同时,在疾病治疗时,部分养殖场户为节省资金,没有从正规途径采购药物,或用药治疗不彻底,刚见效就停药,导致病情复发,反复治疗也会产生耐药性,甚至导致病原变异,增加后期治疗难度。
1.3 防疫不当接种疫苗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养殖场户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制定健全完善的免疫制度和计划,导致免疫接种工作不能落到实处。或有的免疫操作不规范,免疫接种时间不合理、接种剂量不准确、接种方法不科学,进而降低免疫接种效果,导致疫病发生。同时,部分养殖场户未从正规途径采购疫苗,接种了“三无”疫苗,采购疫苗后储存保管不当,导致疫苗失效,出现杂质,或有的使用过期疫苗,导致免疫接种失效,进而诱发多种疾病。
2.1 水肿病
2.1.1 发病特点 水肿病是仔猪冬季高发病,尤其是60日龄仔猪发病率最高,其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毒素。患病仔猪大多突然发病,食欲明显下降,不愿站立,严重的卧地不起,体温基本正常,四肢运动障碍,共济失调,频繁做转圈运动,受到刺激时发出惊叫声,四肢呈游泳状,眼脸部水肿,剖检后可发现仔猪胃壁增厚且有明显水肿现象,胸腔有大量积液,肠系膜水肿。
2.1.2 综合防治 预防仔猪水肿病时,应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定期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抵抗力,降低发病率。要控制好喂食量,避免过饱破坏肠道微生物菌群,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诱发水肿病。保证饲料质量,禁止喂食腐烂变质饲料。冬季做好防寒工作,为猪群营造舒适的环境。治疗仔猪水肿病时,可肌注呋喃苯胺酸1mL,1次/d;亦可皮下注射安钠加1mL,1次/d;重症猪静脉注射20%磺胺嘧啶钠3mL+VB12mL+葡萄糖注射液40mL,1次/d,连用3d。
2.2 猪流感
2.2.1 发病特点 冬季是猪流感高发季节,其病原为猪流感病毒,仔猪患病后会出现明显的咳嗽、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呈腹式呼吸,高烧至41.5℃,机体虚弱,流鼻涕,鼻液中有血丝,全身肌肉僵硬,有的膈肌痉挛。
2.2.2 综合防治 预防猪流感时,养殖人员要做好圈舍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粪便污水,保证圈舍光照通风良好,及时防寒保温,避免产生应激,定期消毒,杀灭细菌病毒,冬季禁止进行生猪调运,避免产生冷应激发病。治疗猪流感病猪时,可按10mg/kg.bw肌注阿奇霉素,1次/d;肌注病毒灵注射液10mL+庆大霉素5mL,早晚各1次,连用3d;亦可用中草药治疗,取6g甘草、10g杏仁、桑叶、菊花、枇杷叶、葛根、桔梗、连翘、银花、芦根、生薏仁、大青叶各15g,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1次/d,连用3~5d。
2.3 气喘病
2.3.1 发病特点 仔猪气喘病也称支原体肺炎,其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冬季发病率高。患病猪会出现不愿进食,精神萎靡不振,咳嗽,喘气困难现象,呈腹式呼吸,呼吸频率加快,鼻腔中流出浆液性黏液,极易窒息死亡。
2.3.2 综合防治 预防仔猪气喘病时,要做到自繁自养,冬季禁止引种和生猪调运活动,如必须要引种则应选择舒适天气引种,强化养殖管理工作,严格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确保圈舍温湿度适宜,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有效防范疫病。治疗时可按0.2mL/kg.bw肌注氟苯尼考,早晚各1次;按10mL/kg.bw,肌注2.5%恩诺沙星使用,早晚各1次;重症病猪联合肌注硫酸卡那霉素10mg+青霉素10mg+链霉素10mg+地塞米松5mg,早晚各1次,连用3~5d;配合使用中草药效果更佳,取30g紫苏+30g甘草+30g马兜铃+40g大青叶+40g金银花+40g葶苈子+40g远志+50g忍冬藤+50g贝母+50g杏仁+50g地龙+50g瓜蒌,上述药物加水煎液分早晚2次灌服病猪,连用3~5d,效果显著。
2.4 传染性胃肠炎
2.4.1 发病特点 冬季,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极高,该病属于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10日龄内死猪患病后死亡率高达99%,仔猪患病后,会出现呕吐、水样腹泻症状,粪便呈黄色,观察粪便中有一些凝乳块,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最终极易脱水致死,有的成为僵猪。
2.4.2 综合防治 预防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时,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确保饲料营养均衡,适口性好,及时补充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提高抵抗力。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产生冷应激患病。做好圈舍消毒、卫生清洁工作,营造健康舒适的圈舍环境。治疗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时,可使用庆大霉素5万IU+链霉素30万IU,将药物混合溶解后灌服,早晚各1次,连用3d;配合中草药治疗效果更佳,取10g大黄+10g乌梅+10g黄连+15g白芍+15g诃子+15g甘草+15g地榆炭+20g藿香+15g神曲+20g白头翁+20g苦参+20g扁蓄,加入适量水煎液去渣分早晚2次灌服给病猪,连用3~5d。
2.5 仔猪副伤寒
2.5.1 发病特点 仔猪副伤寒病在冬季等寒冷季节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其病原为沙门氏菌,因此也被称之为沙门氏菌病,该病传染性强,严重威胁仔猪健康生长。患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母猪带菌后会通过子宫传染给仔猪。需要注意的是,该病亦可感染人,因此养殖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仔猪副伤寒病多发于1~2月龄的猪,病猪发病初期,会出现先便利再下痢的现象,粪便呈血便,恶臭,腹部、耳部、四肢末端等部位皮肤呈红色,后期逐渐转变为青紫色,个别猪粪便呈灰色,皮肤出现湿疹。
2.5.2 综合防治 发现并确诊为副伤寒病的仔猪,首先需要做好隔离工作,并对污染圈舍进行消毒,病死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私自屠宰和售卖。针对受威胁的猪,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200g金霉素、100g磺胺二甲基嘧啶等药物预防,避免继续发病。对患病猪,可使用下述药物治疗,每头仔猪灌服0.3g呋喃唑酮,早晚各1次,连用3d;按20mg/kg,肌注氯霉素,1次/d,连用3d;按5mg/kg,肌注恩诺沙星注射液,早晚各1次,连用3~5d;按照6mg/kg肌注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早晚各1次,连用3~5d;按10mg/kg肌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早晚各1次,连用3~5/d。此外,亦可配合中草药治疗,取10g黄连+10g枳实+15g黄柏+15g槟榔+20g金银花+20g茯苓+25g白头翁+30g煨葛根,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1次/d,连服3~5d
2.6 仔猪黄白痢
2.6.1 发病特点 仔猪黄白痢,可全年发生,尤其是在冬季发病率最高,其病原为大肠杆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一般情况下,3~10日龄的为黄痢,10日龄以上的为白痢,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病猪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黄痢病猪表现为:排出灰黄色的水样状粪便,粪便中有一些小气泡、凝乳块,病猪喜饮水,但不吃乳,长时间腹泻导致病猪逐渐脱水、昏迷,最终衰竭致死。白痢病猪表现为:病猪突然腹泻,粪便呈灰白色或乳白色浆糊状,腥臭,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畏寒怕冷,个别症状严重的猪吐奶,大小便失禁,如未及时治疗,1周后会死亡。
2.6.2 综合防治 为降低仔猪黄白痢发生率,要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要从母猪饲养入手,加强妊娠期母猪营养补充,喂食全价优质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均衡,适口性好,做好饲料储存管理工作,避免发霉变质喂食给母猪。仔猪初生后,要及时吸允母乳,进而获得被动免疫抗体,提高仔猪的抵抗力,有效减低发病率。要重视仔猪管理工作,尤其是要营造舒适圈舍温度和湿度,有效防止黄白痢的发生。要结合仔猪日龄,及时调整圈舍温度,1周龄内的仔猪圈舍温度控制在25~28℃为宜,1周龄~1月龄的仔猪圈舍温度控制在22~25℃为宜。同时,在仔猪3日龄时,应补充铁制剂,防止仔猪出现贫血现象,5日龄时开始饮水,应保证饮水健康无污染,7日龄后逐渐开始补充饲料,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补充饲料,促进仔猪胃肠道功能完善,提升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降低发病率。对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遵循抗菌、止泻、去湿的原则用药,西药治疗可用庆大霉素,按5mg/kg口服,早晚各1次,按6mg/kg肌注,1次/d,连用3~5d;卡那霉素,按10mg/kg肌注,早晚各1次,连用3~5d;环丙沙星,按8mg/kg肌注,早晚各1次,连用5d;氯霉素,按50mg/kg肌注,1次/d,连用5d。中草药治疗仔猪黄白痢,应遵循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泄热开窍的原则,用黄连解毒汤治疗,效果显著,取6g黄柏+6g黄芩+9g黄连+9g栀子,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1次/d,连服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