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防治中的用药误区及对策

2022-12-06 02:32:37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鸡病病鸡鸡群

王 伟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村农业局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吉林 长春 130200)

随着快餐外卖业务的兴起和发展,加快了养鸡业的发展速度,鸡的供应量以年均20%的速率增加。使养鸡业成为了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核心,但鸡病防控依虽不能放松。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户未采取科学的养殖措施,未重视病鸡的用药标准。为此,通过实际考察,本文对鸡病流行特点展开分析,并将鸡病的流行特征与用药依据相结合,提出防控鸡病的改善措施,从而在保证鸡业发展的前提下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 我国鸡病的主要流行特点

在工厂式养鸡模式中,大部分鸡都被圈养在狭小空间内,鸡的活动空间较小,且空气流通不顺畅,再加上卫生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加快鸡病的传播速度,进而导致新的鸡病发生。

1.1 混合感染增多,混感形式复杂养殖环境质量决定鸡病发生的程度,若养殖环境复杂,发生的鸡病也会更复杂,目前单一病的情况越来越少,而混合感染更加严重,不仅加大了养殖人员辨别鸡病的难度,也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常见的鸡病混合感染主要有鸡呼吸道感染,其发病率高于肠道疾病,为兽医的诊断带来了不少困难。

1.2 非典型病例增多养殖户在繁育鸡苗时就已经做好了疫苗接种,这一做法减少了疾病的危险性。但鸡群繁殖过程中,因为个体抵抗力差异,导致鸡病症状演变非典型性状。比如鸡瘟,低温及天气突变时节多发,目前该病发生的可能性仅为20%。这类非典型传染病,很容易造成兽医出现误诊,最后变成慢性疾病,尽管死亡率不高,但影响肉鸡的采食和生长使其不能按时达标出栏。

1.3 条件性疾病集中暴发鸡群密度过高且通风不好,再加上养殖户在夏季不注重空间湿度排放或降温、冬季未重视光照保暖,使得鸡群在狭小的空间内难以活动。尤其在卫生清理板块中,若清理不及时则会引发慢性呼吸道鸡病、肠道杆菌感染等突发性偏高的疾病,进而在短时间内造成极高的鸡群死亡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4 不卫生饲料引发的疾病增多大部分养殖场的饲料配比很随意,并未严格按照比例进行分配,最终形成投食不达标并影响鸡的生长。其结果是延长鸡的生长周期,产出的肌肉质量不高。还有部分假冒伪劣的饲料产品,不仅卫生不合格,且质检方面未经严格检验,病原(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等)超标的饲料出现在养殖场,造成鸡群死亡。还有部分饲料含有超标的激素,会加重鸡群患病的风险。

1.5 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非正常死亡增多部分养殖户为了保障鸡群的存活率,在雏鸡阶段使用抗生素。这种盲目用药不仅增加养殖成本,同时也会增加鸡体内的病菌对药物抵抗力,进而加大治疗难度。还有部分养殖人员在发现鸡病时,根据鸡病症状和书本介绍展开自行诊断用药,不仅影响了鸡群的救治时间,还经常会因为错误用药导致中毒。还有部分黑心养殖户仅顾自身利益,不顾国家标准或消费者安全,在鸡群饲料中投入众多违禁物品(激素、抗生素等),既影响鸡群生长,又容易引起并发症。

2 鸡病防治中的用药误区

2.1 错误用药行为很多养殖户没有接种过专业技术培训,为了节省养殖成本,当疫病发生时仅凭自己的经验盲目用药,经常因为药不对症或剂量不当,而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疫病蔓延和死亡率增加的经济损失,还有就是一些兽医急于看到治疗效果,常擅自加大用药剂量,其危害是:(1)增加了养殖成本,但再一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收益;(2)鸡体在使用大量有害物质后,降低了鸡本身的免疫力;(3)对已使用药物的鸡群来说,其体内药物残留过多,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2.2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部分养殖场的农户对鸡群采用药物进行实验后,认为“效果极佳”,便开始遇上相同的疾病就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在长期的反复用药后,也会不断增加用药量,在用药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使得疾病对药物的耐药性减弱,虽然能够起到轻微的疗效作用,但会耽搁病鸡的最佳治疗机会和增加养殖成本。

2.3 随意药物配伍根据比例合理的对药物进行调配,能够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的作用。但“盲目用药”会使药物无法充分发挥药效提升鸡体发生中毒的死亡率。部分养殖户对兽医诊疗的常规知识了解甚少,且认为“临床用药越多越有效”,但当疾病发生时,依据“单一药物的药效与其他材料随意配合”则会导致药物失效或,如:青霉素与磺胺配伍等;当药物未按标准配比后还可能出现毒性增强的效果,如:庆大霉素与碳酸氢钠配伍等。

2.4 未按照规定用药首先,兽医诊所未根据药物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特定标准配置药方,例如:土霉素不溶于水,仅限于与饲料相混合,青霉素钾水溶液的稳定性不佳等。当调和后的药水pH值大于6.5时,其药效会在2h后失效。因此,养殖人员及兽医都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示完成用药,但实际情况中养殖户在用药时多为见好就收,或用药几天发现并无明显变化就停止治疗。

3 鸡病防治用药原则

3.1 经济性原则在鸡病治疗与预防过程中,首先应选择疗效最为明显的药物,在鸡病治疗时还需注重鸡群的养殖成本。当鸡群出现相同病症时,可将多种药物相结合辅助治疗;对球虫病,则可采取氯苯胍等药物进行配比治疗,或应用复方药治疗。在选择药物时,虽然药效相差不大,但价格之间却有差异。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坚持经济性原则。

3.2 安全性原则在采取药物治疗鸡病时,首先应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当鸡病出现时,养殖人员应及时并客观的对鸡病情况进行分析,再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药物展开治疗,同时也需注意药品的副作用,尽可能选取副作用偏小的药品并对其加以治疗,在应用药品后也因观察病鸡的反应。在选择药物治疗的前提,养殖人员需通过正规渠道完成采购,核实厂商是否具备国家许可的合格证书,最后再选择药物时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明确用药方式,了解药品的特性及效果、副作用等状况。

3.3 简单性原则在用药物治疗鸡病时,应采取简单化的药物,进而协助药物在鸡体内发生反应,同时也能有效确保其药效充分发挥作用。可通过病鸡的行为进行确认,如饮水量明显增加,但进食量减少。因此,养殖人员可利用水溶性药物对其展开治疗,并能够提升药物在鸡体内的吸收度,若将药物与饲料相融合也无法保证病鸡摄入充足的药量,对其疗效产生直接影响。

4 避免不合理用药的策略

4.1 提升养殖户的科学养殖观念以疾病多发的养殖现状看来,提升养殖户的用药专业程度和科学预防意识是当前最重要的改善措施。(1)需对养鸡户在药物治疗方面进行培训教育,改变药物使用实际与理论之间存在的偏差树立,以预防为主的科学养殖意识。(2)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鸡舍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定期清洁消毒;加强养殖户对饲料的安全意识,降低鸡病发病率,进而降低养殖成本。(3)养殖户需注重鸡病防控的四字原则“早(发现病情)、快(确定病因)、准(治疗)、足(用药)”。

4.2 选择科学合理的给药途径养殖户在选择用药途径时需从药物特点、副作用、药效等多方面考虑科学合理的选择。(1)饮水给药饮水中加入可溶药能够提升整体疗效,且见效快,适用于短期用药或紧急治疗。在将药物溶于水的过程中,加入的药剂含量越大,则药效越强。与此同时,养殖人员还需考虑到用药的安全范围,一般情况下,青霉素等具备大范围安全性的药物,可大幅度添加在病鸡饮用水中。而像呋喃类药物的整体安全性较差,不利于大剂量用药,反而会出现中毒的现象。(2)拌料给药适用于长期预防鸡病,且大规模的防控工作;同时也可应用在慢性疾病(类似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等肠道疾病)的治疗中。但需注意用药剂量以及充分地与饲料搅拌均匀。(3)口服给药 口服药物仅适用于个别情况,这类药物剂量精准,且疗效明显,适用于食欲欠佳的病鸡治疗。(4)注射给药注射型药物,这类药物的整体疗效明显,可直接将药物传送至病体,仅适用于紧急治疗或逐只治疗;(5)体表用药,体表用药主要清除鸡体外部的寄生虫,进而起到提升疗效的作用。

4.3 做好预防用药工作根据当前养殖业的具体情况,用药需严格把关。为确保消毒及疫苗注射发挥其主要作用,还需适当进行驱虫、添加营养药等方式提升鸡群免疫力的保健工作。当出现疾病时,引导当地养殖户找兽医进行确诊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若当地有能力可建立实验室方便畜禽疫病的诊断,选择药效最佳的方案治疗能缩短鸡病的发生率。

4.4 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疗程在饮用水或水溶性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养殖人员或专业人士需注意一定要将药物均匀扩散,或将药片均匀粉碎。对不溶于自来水的药品,不要直接放入水体中,容易因局部药剂过量引起中毒。在水中加入药剂前必须断水,且必须在3h内把带有药剂的自来水用完。此外,第一次饮水给药时可添加较大量的药物,疾病防控的剂量宜比一般医疗剂量的药品浓度低约1.5%,不宜较长时间连续口服少量药物。具体用药剂量须依据鸡的病状而定,急性病的疗程通常为3~5d,等到病症全部消失后可停用;慢性病的疗程则通常为每周一疗程,依据每次疗程所发生的反应症状判断后期药物情况,其中每次疗程之间宜间隔为3~5d。

4.5 注意药物质量、副作用与配伍禁忌为避免在禽肉、鸡蛋等生产中的药品残留,必须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特别是在出售或宰杀之前的5~7d内必须暂停用药,一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二是为了减少动物养殖成本。但是由于药品质量直接影响病畜的治愈效果,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一般不得采用。而某些药品尽管治愈效果好,但是副作用很大,包括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和金霉素等都可使母鸡的产蛋率降低,要慎用。同时,还必须重视不同药物配伍时的协同效果。

4.6 降低用药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用药物预防和治疗鸡瘟,既要考虑前期的治疗效果,又要兼顾后期的养殖经济效益。鸡瘟防控不单单只依靠药物来进行防治,还得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要加强养鸡场的饲养管理,并且建立好生物安全措施,最后还要做好消毒防疫等卫生方面的工作。只有配合用药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鸡瘟的发生,为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为了提高鸡病防治的效率,需要养鸡人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在专家指导下正确的用药,真正有效地利用好药物为养殖场效益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相关农业部门通过讲座、广播等方式加强对小规模养鸡散户的培训,多宣传养殖常识,将如何用药以及选药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养鸡人员,做到健康养殖、合理预防鸡病,从而促进我国禽类养殖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鸡病病鸡鸡群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鱼腥草防治鸡病的方法
鸡病治疗过程中的难题及对策分析
鸡病主要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
家禽科学(2019年6期)2019-08-08 02:59:48
基于鸡病治疗过程中的难题及对策分析
兽医导刊(2019年8期)2019-02-12 16:38:43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