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科洋,胡卿彬,韦翠翠
(桂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桂平 537200)
畜牧业是农村的重要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疫病是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旦疫病发生和传播,会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因此,动物防疫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类步发展,还能成为提升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质量,以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
1.1 为动物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能够确保动物健康成长,减少动物疫病,进而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及保障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通过兽医对动物生长实况进行监测,有助于实时了解和把握动物生长情况,为动物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促进动物健康成长。
1.2 提升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质量动物防疫工作不仅会对畜牧业造成影响,还会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产生影响。动物养殖会产生大量粪便,导致养殖环境卫生不易保持,且容易成为细菌和寄生虫滋生的温床。因此,通过基层兽医设计好科学的养殖方式,能够加强对病原的管控效果,避免病毒传播风险和引发大规模的卫生事件。另外,兽医对病原的控制能确保餐桌上肉蛋类的安全性,能最大限度降低疫病感染传播风险,是维护社会安全的有效途径、国民健康、食品安全。
1.3 提升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做好动物防疫工作能够减少动物疾病产生,能维持良好生态环境和养殖业市场稳定,进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对各种疾病的预防,特别是对传染病实施疫情报告制度,能提升基层动物防疫水平,提高畜牧养殖水准,防止动物疫情影响人类健康。畜牧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肉类市场的供需稳定性,做好基层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相当于做好肉类质量控制,为人们提供卫生、安全的肉类食品。另外,畜牧业发展状况也会影响到肉类供应量及售价,如果发生大规模疫情,就会造成畜禽数量锐减,肉类售价就会不断上涨,人们购买优质肉类食品将会付出更多的资金,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例如,2020年猪肉因为疫情原因从2019年的20元/kg上涨到30元/kg左右,价格以倍数上涨,严重影响人们对猪肉的食用质量。因此,做好动物疫情防疫才能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提供足够肉类食物,进而维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2.1 基层动物防疫意识不足,缺乏健全的机构设置虽然很多当地政府为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提出多项动物防疫条例,但很多方案未能落实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这与基层防疫站工作人员对防疫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
(1)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没有按时消毒、对免疫、生物安全知识等不够了解。
(2)防疫人员过度依赖经验治疗,未能结合疫情本身开展防疫工作。另外,还存在虎头蛇尾的情况,未能对防疫工作进行整体规划。
(3)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站存在机构设置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基层兽医站数量不足、缺乏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等,导致基层动物防疫出现人员不足和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大大降低防疫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2.2 防疫人员能力不足,基层防疫力量薄弱随着我国畜禽养殖种类的增多,基层动物防疫站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缺口较大,基层防疫站为了招够人员数量而降低某些招聘标准,致使工作人员整体专业技能不强。另外,由于基层防疫站位置偏远,工作条件艰苦,薪资福利不高,一些受过专业教育的青年不愿意到偏远的基层工作,导致防疫站只能从附近村庄选聘工作人员。防疫站工作人员知识结构较为老化。受当地经济条件限制,防疫站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很难获得更新和提高的机会,难以高效完成防疫任务,进而影响防疫工作开展,在遇到大规模新型疫情出现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只能应用传统防御方式应对新疫情,但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
2.3 基层动物防疫站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般来说,每个地区都建有自己的动物防疫站,但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动物防疫站建设质量相差较大。就基层部门来说,经济水平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导致乡镇政府在动物防疫站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影响到防疫站的建设水平。另外,由于基层防疫人员报酬偏低,防疫队伍人员短缺严重,也没有资金用于购置先进动物防疫设备,导致防疫工作效率不高。
2.4 对传染病防控重视不足,防疫能力达不到预期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站是开展动物防疫的主要单位,但单纯依靠防疫相关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广大养殖户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实现高效防疫工作。但是,从现有防控状况来看,很多与防疫相关的部门及人员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关注不够,连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都缺乏应有的认知,导致各种人畜共患疾病经常发生,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害到人体健康。另外,部分防疫人员完全依靠传统主观经验进行疫情诊治,未能科学开展防疫工作,严重影响动物疫病防控质量。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科学防疫意识为了提升基层动物防疫质量,相关部门必须从提升防疫人员及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出发,让与动物防疫有关人员都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增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进而构建科学防疫意识。
(1)需要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让养殖户及防疫人员都了解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并引导养殖人员与防疫人员相互监督、相互配合,以有效提升动物防疫质量。
(2)完善机构设置,加强预防保障。完善的机构设置和健全的防疫制度是保护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充足的人员储备及行动方向,才能让每个文件都能有效落实,进而更好迎接疫情,杜绝疫情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
(3)需要提升养殖人员及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防疫知识,并定期开展检疫工作,给动物打疫苗或健康检查,并建立严密的防疫体系,避免形式主义,有效提升防疫管理工作的效率。
3.2 提升工作人员素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优秀的工作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质量。因此,要把提升防疫人员素养作为提高动物防疫成效的基点,从而确保各项防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1)建立完善的防疫检测程序,并要求每位兽医都了解和掌握一整套防疫检测程序,以便能独立完成对疫病的检测工作,降低防疫站人才资源压力。防疫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防疫相关制度,才能提高防疫管理质量。
(2)加大对基层兽医的培训力度,让兽医站的工作人员都了解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防疫工作。同时,需要邀请专家或防疫经验丰富的养殖户到防疫站开展实例讲解或先进理念传导,让兽医能够接触更多先进理念及实操经验,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也是影响防疫站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连基本的检测设备、研究设备都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受到严重阻碍,很难渠道理想的防疫效果。
3.3 强化资金投入,构建健全防疫体系畜牧养殖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及专门设备。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及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构建多方参与打防疫体系,更好开展畜牧防疫工作。资金是构建健全防疫体系的根本,充足的资金才能为基层防疫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1)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畜牧产业的资金投入,并成立动物防疫专项资金,积极引进先进检疫设备,这样才能保证防疫工作有序开展。
(2)需要加大工作人员福利待遇,设置基层防疫工作补贴,并引导防疫人员建立符合自身的防疫体系。通过增加基层畜牧兽医福利待遇,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防疫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同时,需要加大宣传成本,在养殖户及群众中积极宣传动物防疫知识,做到兽医、群众、当地部门相互配合,有效提高动物防疫工作质量。
(3)完善动物防疫制度,提升防疫技术水平。政府需要积极发挥引导和鼓励作用,引导防疫站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建立合理的防疫管理制度,以便将每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并申请机械设备补助,以完善防疫管理体系。
3.4 加强预防保障,完善动物防疫制度随着畜牧养殖逐渐规模化,动物疫病防治成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环节,做好动物疫病防治直接关乎到畜牧业发展状态。因此,基层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强预防保障,结合各类动物规模养殖方式制定科学的动物防疫制度。另外,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养殖场出现很多特殊种类动物规模化养殖,防疫部门也要加强此类动物疫病防治研究,了解此类动物常见疫病有哪些,具体应该如何防治,并将相关防疫措施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相应的养殖户。预防保障是促进畜牧养殖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基层兽医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检验工作的方式来加强检疫强度,以便能够及早发现问题。为了避免防疫工作流于表面,基层兽医要积极建立良好检疫系统,并组织养殖人员定期进行检疫,落实各项检疫工作。如果是规模养殖户,可以通过集中检疫的方式做好预防工作,在养殖散户方面,需要定期开展防疫检疫。另外,检疫部门应该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的交流,通过多部门联动方式形成战线严密的防疫体系,有效提升防疫管理工作效率。同时,积极完善动物防疫制度,加强防疫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开展,从而保证动物防疫各项政策能够顺利落实。当地防疫部门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疫管理制度,并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和责任制,明确各个工作岗位职责,让所有人员都投入到动物防疫工作中,从而有效提升防疫工作质量。为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施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相结合的防疫管理体系。
畜牧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质量,为了确保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必须加强畜牧业的管理力度。而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做好动物疫病防控非常重要,有助于保证畜禽养殖产业稳定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并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肉类食品需求。具体可从提升防疫意识、提高防疫水平、完善防疫制度等方面开展,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