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及改进措施

2022-12-06 01:32:20张亚娟郭江涛
河南水产 2022年4期
关键词:池底污物增氧

张亚娟, 郭江涛*

(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郑州 450007)

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由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创新设计,最初定名为“郑州168”生态养殖技术。 创新点是改变了池塘形状和结构,将传统的方形池塘设计为圆形漏斗形状,配套推水设备、增氧设备、鱼粪残饵收集设备和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系统。“168” 是该养殖技术的简称, 具体内容是:“1”是1000 m2以内的漏斗形养殖池;“6”是六大技术模块:①漏斗设计;②尾水集排;③水质调控;④穹顶控温;⑤生态循环;⑥智能管理。 “8”是八大优点:节水、节地、节能、简单、灵活、高效、安全、质优。

1 推广取得的成效

2018年以来, 该技术模式累计在全省推广漏斗形池塘510个,面积约26万m2(含循环水养殖)。 截止2021年底,在全国推广漏斗形池塘5000多个,十多个省市区同行前来考察学习、交流,得到了应用单位和同行业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在应用中最大的优势是产出高效和排污效果好。

1.1 产出高效

在实际应用中单个漏斗形池塘面积大多为530~706 m2,标准漏斗形池塘面积530 m2,按此面积计算平均每池单产罗非鱼20000 kg、 斑点叉尾鮰鱼20000 kg、 大口黑鲈7500 kg、 黄颡7000 kg、 丁鱥9500 kg、草鱼15000 kg、鲤鱼15000 kg左右,是普通池塘养殖产量的6倍以上, 养殖效益可达5~10万元,加建穹顶式保温大棚可以实现全年养殖, 养殖效益更高。

1.2 排污效果好

按照规范建设的漏斗形池塘直径一般为26~30 m,池深5 m,池底坡度大于0.24。 池塘为标准圆形,池坡平整、没有坑洼不平。 池塘配套水车式增氧机推动池水涡旋流动, 叶轮式增氧机与水车式增氧机转动方向一致、增加水体涡旋流动,涡流将鱼粪残饵等污物带入池底排污口附近, 通过池塘内外水压差将污物迅速排出池外。 实际生产中,应用单位每天排污次数有3~4次,也有日排污次数12次;有通过排污阀定时自动排污, 有通过插拔管人工排污, 每次排污2 min即能达到排出池中污物的目的, 经试验测定,排污率达到80%以上。

2 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2.1 池塘建设不规范、 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生态功能发挥

一是池塘形状不规范。 如:椭圆或根本不圆,池底坡度不够,坡面池底凹凸不平,这些问题都容易人为造成污物残留、不易排出;二是排水排污管道系统不达标。 排水排污管道直径过小、选用材料不坚固、易损坏等,排污能力弱、影响排污效果;容易出现管道破损漏水,造成池塘塌陷。

生产应用中,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只单独建设漏斗形池塘,不配套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系统,将池塘污物直接外排, 影响漏斗形池塘生态功能的发挥。

2.2 生产管理达不到技术要求影响使用效果

一是养殖管理过程中, 不能按照要求保持推水设备持续工作, 不能保持池塘水体持续旋转流动状态, 只在排污前临时启动推水设备, 造成排污不彻底,池塘仍然存污,影响池塘水质。 二是为节省成本不使用膨化漂浮性饵料, 坚持使用传统沉性配合饵料,传统沉性饵料颗粒粗、粉末多、易粉化,鱼类未摄食的饵料易沉入池底,人为增加池塘残饵量。三是不按规律排污或排污不科学, 如排污前没有启动推水设备让池水旋转流动, 只能将池底排水口附近的少量污物排出,或者水体旋转流动时间不够,未能充分将水体中和池底边坡的污物旋转集中池底排污口,从而影响排污效果并影响池塘水质。四是只配套、不使用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系统,将池塘污物直接外排,只求池塘内干净,不顾排放污物的处理。五是没有进排水循环交换,只在排水后补充新水,或者水质不好时大排大灌,造成水质不稳定。

2.3 养殖品种选择问题影响养殖效益

在推广应用中试验养殖的品种有鲤鱼、草鱼、大口黑鲈、罗非鱼、丁鱥、黄颡鱼、斑点叉尾鮰、河鲈、锦鲤等,因为锦鲤主要注重品质,不刻意追求产量,除锦鲤以外的养殖品种均取得较高产出,但草鱼、鲤鱼属于大宗水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较低,利润空间小,养殖利润不高,采取漏斗形池塘养殖意义不大。大口黑鲈、罗非鱼、丁鱥、黄鱼、斑点叉尾鮰等不但产出高效,利润率也高,每个530 m2漏斗形池塘利润可达5~10万元,适宜该模式养殖,但养殖斑点叉尾鮰需要注意:不能使用井水持续循环或大排大灌,以免水温突变引起应激发病。 建议养殖斑点叉尾鮰时使用净化池的池水循环或换水,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在浙江、新疆等地的应用中, 用漏斗形池塘标粗培育大口黑鲈、河鲈苗种成活率高达90%以上,效果突出,被当地企业专业用作大口黑鲈、 河鲈苗种培育模式,1个500 m2的漏斗形池塘标粗培育大口黑鲈就可实现8万元以上的收益, 育苗以后再接着养殖大口黑鲈成鱼,可以实现1个池塘1年养殖2茬,收益翻番。

2.4 安全生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漏斗形池塘深5m,池坡池壁全部铺设防渗膜,池水中的杂质粘附在防渗膜上造成池壁光滑, 人或动物跌落池中以后单靠自身能力无法解困, 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建议在池塘边设立明显的警示标牌,明确做出“池深、危险”,与生产无关人员禁止靠近的提醒标示。 并在池边配备绳索或救生设备,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漏斗形池塘产出量是普通池塘的6倍以上, 电力和供氧中断将会造成极大损失,因此,除正常使用的增氧设备外,应配套应急增氧设备和发电设备,保证在电力突然中断或增氧设备突发故障时及时启动发电设备和更换增氧设备,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3 改进优化措施

3.1 鱼粪残饵收集后资源再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池塘养殖中影响水质的最大因素为鱼粪残饵等有机物产生的污染, 目前漏斗形池塘可以做到高效排出鱼粪残饵, 再通过池外的水污分离设备将污物收集利用, 收集利用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将鱼粪残饵等有机污物发酵后作为于农田肥料, 但在鱼类生长高峰期,每日投喂量大,产生的鱼粪残饵多,对于规模化养殖的企业,收集和存放鱼粪残饵成为难题。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拓宽合作领域, 重点做好鱼粪残饵资源化再利用方式的研究。

3.2 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实现智能化精准管理和生产自动化

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应用规模持续扩大,该技术模式在不同企业得到多方面的优化和完善,最明显的变化是由人工逐步向自动化、 智能化转变,现在已经在排污和水污分离上实现了自动化、 精准化。下一步在生产管理上推动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推动渔业生产转型升级。

3.3 发挥该技术模式的优势规范化管理,品牌化、多元化经营

2022年《漏斗形池塘养殖通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立项,《漏斗型池塘建设规范》 由河南省市场管理局发布为河南省地方标准。 两项标准为漏斗形池塘建设和生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有了标准可依。 应借助规范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 注重质量, 打造品牌, 以品牌经营提升产品附加值, 进一提升养殖效益;借助尾水处理系统的水草、花卉等水生植物打造优美的渔业环境, 形成养殖和观赏为一体的发展特色,以生产带动休闲观光,拓宽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池底污物增氧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吸污车卸料装置结构设计
科技与创新(2021年4期)2021-03-24 08:06:52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煤气与热力(2021年2期)2021-03-19 08:55:58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Gas from human waste
游白沙坡温泉
含笑花(2018年1期)2018-01-24 15:28:06
富士特GS40高速增氧变频耕水机
现代农机(2015年6期)2015-04-13 05:43:09
保护车辆电子设备免受污物和密封失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