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标视域下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

2022-12-05 07:54郭晓娟
新课程 2022年37期
关键词:要素教材情境

郭晓娟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山西 太原)

一、立足课标,解读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教学新概念,也是教学的一种新形态。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语文教学的新实践、新探索,它强调学习目标的转变、学习行为的转变和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只有深刻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价值所在,教师才会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探索与运用。因此,研读课程标准,明白任务群的教育价值是实践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驱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到:“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任务群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它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通过课标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几个要素。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指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它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着力点。语文学习任务群最终聚焦的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师要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体现以生为本

教学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积极的学科实践构建为主线。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它将静态的听、说、读、写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学生在学习主题的引领下,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而构建学习生活。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的活动中领会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技能,提升语文素养。这样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素养形成,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重要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学生从接受者变成参与者,讲堂真正变成学堂。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整合诸多要素,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追求的是课程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学生生活、语文实践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协调和融合,而不是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不是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注重整体规划,进行大单元教学。“单元”不再是单篇教学的简单组合,而是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位呈现,它要求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进行单元统整式教学的新设计,指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任务、大项目,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它还强化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整合,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依托教材,设计学习任务群

(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重点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这是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去梳理。从人文主题的角度,要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从语文要素的角度,一方面进行纵向的梳理,发现本单元语文要素在全册教材中的位置,找到前后关联;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横向对比,发现语文要素在每一课的侧重点。对教材的精准把握有助于在设计任务群时紧扣语文要素设计活动任务,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同时,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三篇课文,文本的育人价值在于通过有趣的、通俗易懂的文本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产生阅读科学童话、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进而形成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纵向梳理“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我们不难发现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本单元语文要素在小学阶段的位置。具体见下图。

单元语文要素纵向梳理

基于以上从两个维度对教材的分析,明确了本单元的文本定位及教学重点。

(二)根据单元,确定特定的学习主题

学习任务群对应具体单元时,往往采用主题情境的方式,以一个核心学习任务统领一个单元,构成一个学习单位。

可以综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主题。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语文要素是“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结合起来,确定的主题是“探寻奇妙的大自然”。

再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编排的课文属于民间故事,单元课文内容充满奇思妙想,情节一波三折,人物生动有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确定的主题是“趣味故事我来讲”,指向复述能力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组织学生讲、听、记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规范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结合学段,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

2022年版新课标倡导教师可以结合课标精神和现行教材灵活拓展文本。根据教学需要,可结合学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特别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向学生补充推荐。

1.依托教材,类文拓展

在作业设计中,给学生布置拓展阅读篇目。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推荐阅读儿童诗《两个名字》《我是什么》;推荐阅读《神奇校车:水的故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粗瓷大碗》时,推荐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如《雷锋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等。

2.基于教材,补充阅读

如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标中对这一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而教材选取的并不是革命先辈的童年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做补充。我们可以给学生拓展的文本有《“牛司令”》《陈毅吃墨水》《周恩来练字》等。

(四)联系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从教材的角度看,可以依据单元主题来创设情境。

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为“可爱的生灵”,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我和我的朋友分享会”。在这里,“朋友”指的是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分享会上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再如学习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时,可以创设这样的真实情境:召开“小故事大道理读书分享会”。阅读古今中外寓言,学习其中蕴含的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成长经历来创设情境,还可以挖掘学校资源、社会资源来创设情境。如“大自然的秘密”单元,我们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情境教学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学生处于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就会积极参与活动,使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以提升,保证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同时,这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也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整合资源,制订进阶型语文实践活动

围绕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层次的活动设计:围绕“探寻奇妙的大自然”这一主题,可以设计这样的三个大的实践活动:

这三个实践活动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在“了解奇妙的大自然”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课堂上老师播放的小视频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究的欲望,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逐步走近大自然,为活动最后“记录奇妙的大自然”做铺垫。在“走近奇妙的大自然”这一活动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每一课的学习主题,逐步落实语文要素。到“记录奇妙的大自然”这一活动时,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了单元语文要素,学会了图文并茂地记录自然。这一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粗浅的感知走向深入的了解。它还勾连了本单元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的内容,将听、说、读、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学习序列。

第二层次的活动任务设计,围绕小的学习主题,基于本课的语文要素设计活动。这些活动层层深入,逐步落实本课的语文要素。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围绕本课的学习小主题“动物成长记”设计了三个活动,这些活动紧紧围绕“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猜你喜欢
要素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