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英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论断,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对于正确认识党情、国情,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百年党史是一部生动的思政教科书,党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学习党史的重要抓手,应进一步推进探索党史故事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进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倡导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作为思政课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抓手,而党史作为“四史”中的重要内容更应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校思政课不断思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如何更好地落实。党史故事融入思政课可以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增强时代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运用科学的系统思维全面分析和研究党的历史,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客观评价党史及其人物和事件。”[1]通过有效的融入党史故事促使大学生在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之上增强对党史故事的判断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党史认同,提高政治判别力,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小视角’阐述‘大故事’,将党史故事巧妙融入到价值导向中实现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本人也多次率先垂范,曾讲过县委书记焦裕禄,老干部张富清,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些党史故事都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教材,强化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亲切并朴实的指出:“会讲故事和讲好故事十分重要”。[2]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如何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帮助大学生明理,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崇尚道德,积极通过行动不断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党史故事作为“四史”学习的重要抓手,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党史故事的融入使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更加丰富。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传承理念和时代价值,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意识,努力成为勇于创新、实学实干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要始终贯彻党史研究的“展宏大”与“微叙事”相结合的方法论,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各门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使党史故事中的思想理论和精神实质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中,促进各门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思政课教师要精选党史故事,把党史知识的讲述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以事论理”达到理论深入浅出的实效。思政课教学也要善于挖掘地方党史红色资源,红色教育基地可为党史故事的学习教育提供生动的历史素材,其中蕴含着丰富生动的历史场景和感人肺腑的历史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讲好党史故事,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党史的学习不仅有史有论,更有地方文化资源的历史实践。讲好党史故事,让大学生了解每段红色足迹,做到知史爱党、懂史爱国,不断激发内心的情感认同,自觉传承优良传统。
1.党史故事红色影片展播
教学平台推出学习党史故事,赏析红色经典影片。学生按照课程要求在平台上观看红色系列影片,如《建党伟业》,影片选取1911年到1921年这十年的时间,起点从辛亥革命爆发到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和嘉兴召开结束,讲述在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奠定了坚强的基础,此部分可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章节中讲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辛岁月;《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是以普通百姓为视角,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整整70年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每一位中国人都与国家的发展命运与共,此部分可融入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领悟国家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和我的家乡》选取了中国五个地域中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通过百姓们的一起努力,脱贫攻坚实效明显,影片通过多种形式抒发百姓们的家国情怀;《武汉日夜》讲述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900万武汉人与来自全国各地医疗系统及其他行业的一线人员,一起打响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此影片可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国精神内容的伟大团结精神部分进行讲解,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团结起来;还有《长征》《集结号》《周恩来》《百团大战》等经典红色影片。学生们通过观看红色影片,在教学平台上发表观后感,交流心得,感受在影片中讲述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党史故事,从中体会出人物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意志,将其转化成自己实践的动力。
2.党史故事线上主题书展
教学平台推出学习党史故事,阅读红色经典图书。翻开历史长卷,每一个高光时刻,都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例如《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的创建(1945—1949年)》讲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故鼎新、执着前行,从自我反思中杀出一条血路,用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中国,此图书可以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第四章的内容讲解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更深刻理解爱党爱国的统一;同学们如果想了解红军长征可以阅读《长征之歌:决定胜利的长征精神》,书中讲述红军战士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在绝地求生中锤炼意志,不断挑战生命极限,在雪域高原中跋涉,在泥泞沼泽中闯关,书中还讲述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背后的故事等,红军战士用奉献甚至是牺牲在不断通关。《抗战精神与抗战实践》中结合众多的抗战实践,对抗战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总结与归纳,梳理了抗日战争历史脉络,挖掘了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此部分可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关于中国精神的学习和讨论;《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可以在讲解伟大建党精神中融入,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思考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如何弘扬,探索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简史》可以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史实和生动的现实案例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把百姓们关心关切的诸多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一本本图书中书写着生动的党史故事,他们或是英勇、或是奋斗,他们或是坚定、或是执着,他们或是忠勇、或是无畏。大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一本本书中的感人事迹,阅读后学生们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感悟,不断激发大学生爱国强国的信念和信心。
3.党史故事线上经典诵读
教学平台推出探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的经典诵读活动。活动选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通过线上体验感悟红船精神;选取井冈山旧址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让同学们线上参观,在观看中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斗的初心和使命;选取线上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红军长征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体会这些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们,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是党保持永远年轻的重要法宝。让学生们通过线上参观思考如何更好弘扬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工匠精神等中国精神,学生们通过对任选片段进行诵读后上传线上平台,对于学生不太了解的党史故事,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解读,以期达到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有感情的诵读。诵读后学生可以看到师生对自己诵读内容的评价,通过自己诵读、观看其他同学诵读和评价其他同学诵读内容,在感悟党史故事中思考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积极投身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中。
4.党史故事线上知识竞答
教学平台推出知识竞答,悟百年荣光、薪火相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加强对党史知识的学习。教学平台推出党史知识竞答活动,在观看红色影片、阅读红色图书和诵读经典党史故事后,学生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党史故事,通过学习在课上可以非常自信地讲述给同学们。为了提升学生对党史知识学习的实效,加深记忆,教学平台推出党史知识竞答环节,在答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已知的党史故事进一步内化,还能学习许多新的党史知识,通过知识竞答,学生们均表示是一次非常棒的学习体验。
1.“图化于知”教学法
图片教学是学生们喜爱的学习方式,思政课教师精选党史中一张张鲜活的图片,用这些直观的图片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每一张图片上的党史故事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国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例如图片《习近平知青岁月》,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1969年和1000多名北京知青乘坐“知青专列”,从北京出发,一路非常艰辛的到达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有“三最”,第一最是他的年龄在当时插队的人员中最小。第二最是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插队的地点是陕北,陕北是当时出了名的最艰苦的地方之一。第三最是习近平总书记是当时插队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住的条件简陋还有许多跳蚤,饮食上也很不习惯,但习近平总书记都慢慢克服,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不断地为乡亲们造福;图片《17岁花季少女的张桂梅和64岁的她》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到张桂梅这些年的辛苦付出,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印记,但64岁仍为深度贫困山区教育付出一生的她依旧美丽,回顾她曾为了创办女子高中,不断地四处奔走,资金难就不断地筹集资金,群众不理解就挨家挨户走访,一次不行就多次家访,从2002年坚持到2008年8月,终于成功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为贫困山区女孩的追梦人生点亮了希望之光。教师通过讲解张桂梅的感人故事让同学们感受到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张桂梅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现党史故事,使大学生们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字化于情”教学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诵读《红色家书》讲述共产党人的英勇感人事迹,例如:夏明翰,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在汉口被捕。夏明翰在书信中这样对大姐说:“人该怎样做,路该怎样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这封红色家书中的内容虽然话语朴实,但也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于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力量。正因为有着革命者的斗争精神,才能在共产主义真理的指引下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像夏明翰这些先烈们值得我们铭记;在红军长征期间当时的刘伯坚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负责护送红军主力渡河。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壮烈牺牲,但他留下的红色家书一直激励着共产党人持续奋斗下去,他的红色家书中这样写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必然要想方法来营救我,这对于我都不需要。我自愿甘心忍受,尤其需要把我这件小事秘密起来,不要在北方张扬…,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字字句句都催人泪下,这是一位中国共产党人为坚持理想信念,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史砚芬在1928年5月5日被捕,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松口、不低头。在阴暗的牢狱里,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写道:“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定于成,故我虽死犹存。”从他的红色家书中我们能感受到革命同志对信仰的忠诚和对理想的坚守。虽然自己深深挂念着骨肉亲情,但为了革命选择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些家书可以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关于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部分的学习,每一封书信的背后一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英勇事迹。透过一封封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红色家书,相信大学生能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壮举,体会到党的初心使命在千锤百炼中所呈现出巨大力量。同学们阅读这一行行文字,感悟党史故事的魅力所在,从文字中汲取滋养和力量,补充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从而不断激发大学生情感的共鸣,把自己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融入到祖国发展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3.“研化于行”教学法
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经历由理论认可到情感认同,再到实践自觉的过程。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学习党史知识,对党史故事进行梳理、凝练,搜集党史故事教学案例和先进事迹资料。“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大学生当中广泛搜集关于党史知识相关的疑惑,带着问题去学、去悟、去感受,在探讨中以创新性的思维学习党史故事。例如在研读《半条被子》的党史故事中,学生们纷纷表达了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和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学生们还编写了《校园文明节俭倡议书》《疫情防控中大学生能做些什么?》等倡议,利用假期纷纷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医院进行志愿服务。学生们通过一次次研讨的方式,获得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爱国情、报国志、践国行。
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运用多种教学法将党史故事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从学生关切点入手,深入浅出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利用线上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党史活动。线下教学通过图片讲述党史故事、文字回忆党史故事、研读思考党史故事,再现当时的情境,促进党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使大学生对党史故事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进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核心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