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同文化领域冲击底线的各种错误作斗争*

2022-12-05 21:01:22邹斌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底线领域思想

邹斌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various ideologies and cultures are surging.Some erroneous trends and views have become prevalent,and even some trends of thought and views have impacted on and broken the cultural bottom line.This requires us to adhere to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and sum up and accumulate struggle experience from the great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people led by the CPC.also,we should courageously criticize the various errors and distorted values in the cultural field,resolutely fight against all phenomena that attempt to overstep the bottom line,and guard the bottom line in socialist culture.

面对世界格局深刻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也大行其道。因而,在社会主义文化领域要坚守底线,这是事关旗帜、道路、国家长治久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

一、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底线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始终高度关注文化文艺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开始面临诸多新挑战。1983年,邓小平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防止精神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分析了精神污染直接表现是思想文艺战线上出现了以不健康思想、不健康作品、不健康表演来污染人们灵魂的现象,剖析其本质是“散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对于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1](p.40)反映出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以及党的领导层面的软弱涣散。1989年,邓小平更加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1](p.305)

反对精神污染并不止于荡涤人精神上污垢,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状态,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定立场、亮明观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邓小平在表述中虽未直接提“底线”一词,但他一以贯之强调的正是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所应坚守的底线。

由此,我们可以形成对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坚守底线的基本认知: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深刻剖析了精神污染的危害:“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1](p.44)而“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立国和团结全国人民奋斗的根本”。[1](p.44)也就是说,任由各种所谓多元化思想、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在我们的思想文艺战线不断出现甚至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势必导致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的怀疑乃至否定,势必动摇“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冲击“我们立国和团结全国人民奋斗的根本”。由此,邓小平一再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p.37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任何时候我都没有让过步”。[1](p.313)二是要坚决反对与四项基本原则相对立的观点主张。邓小平告诫全党不能轻视“精神污染”的危害,这种现象若不加制止,会影响很多人走上邪路,“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1](p.45)他呼吁全党对“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1](p.44)由此,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邓小平强调要以坚决严肃认真的态度一抓到底。[1](pp.45-46)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具体分析了文化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一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政策,企图“在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p.573)“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我们施加影响和进行渗透”;[2](p.573)二是受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文化残余的影响,“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东西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3](p.38)江泽民强调“对那些毒害群众、毒化社会空气的精神垃圾,要坚决取缔,决不能手软”,[2](p.508)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工作任务,明确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面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胡锦涛强调外部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更加难以避免,“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思想理论领域里噪音杂音时有出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然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4](p.527)他要求全党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面对西方思想文化冲击,强调要“依法对文化产品进口进行筛选,及时对境外不良信息进行堵截,绝不允许利用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传播反共反社会主义观点,传播政治谣言,传播黄色、暴力、迷信的东西”。[5](p.420)在这一“底线”基础上,要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弘扬我国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对我国社会存在“错误、落后、腐朽”文化,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建设和谐文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阿谀奉承、吹吹拍拍”[5](p.268)等腐朽庸俗的思想习气,“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去牢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5](pp.225-2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强调思想文化领域应当坚持的立场、原则,这在广义层面上正是强调在坚守社会主义文化“底线”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6](p.228)文化自信源于社会主义的先进特质,让我们有底气坚持文化话语权的建构。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相较而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践确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建设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代表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如果用西方制定文化标准来审视、评判,那我们就容易丧失自信,甚至屈服于文化霸权。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自信强调的是站在中国人民这一主体立场上的自信,由此,我们“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6](p.116)“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裁剪中国人的审美”,[6](p.117)“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6](p.223)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7](p.322)我们的文化建设、文艺创作须臾不能放弃人民立场,而应强调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文化领域真正发挥作用,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人民立场。

二、敢于斗争、坚决守住文化领域的底线

回顾过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8](p.22)在文化领域,一些冲击甚至突破底线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各种错误的斗争是长期而艰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思想、敢于同当下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作斗争。

第一,要坚决同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侵蚀作斗争。邓小平曾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问题指出:“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对于西方学术文化的介绍如此混乱,以至连一些在西方国家也认为低级庸俗或有害的书籍、电影、音乐、舞蹈以及录像、录音,这几年也输入不少。”[1](p.44)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现象尽管有所改观,但并未彻底解决,依然有一些人追捧西方腐朽甚至反动的学术、文化产品,甚至迷信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陷入思想多元化迷雾,对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做不恰当解读,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外来文化输入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长期存在:“有的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价值观上主张极端个人主义”“有的歪曲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诋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煽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3](p.231)当前,随着国际格局深刻变化,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出现新变化,诸如宣扬“包容性”,在全球范围内渲染“价值中立”“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等,或通过新媒体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现象反复出现。面对外部文化侵蚀产生的文化乱象,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8](p.25)由此,我们要从政治角度看问题,从理论高度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增强党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1](p.44)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与各种错误斗争到底。

第二,要坚决同资本无序生长引发的文化乱象作斗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其积极作用明显,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7](p.212)资本本质特性决定了其易产生消极作用。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就批判了文艺界中出现的“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有些混迹于艺术界、出版界、文物界的人简直成了唯利是图的商人”,针对“一切向钱看”的歪风,[1](p.43)强调“更不能不对资本主义的腐蚀性影响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1](p.44)江泽民指出:“权钱交易、畸形高消费、拜金主义思想滋长起来,卖淫嫖娼、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影响了社会治安、社会秩序、社会风气”。[2](pp.380-381)习近平强调指出,“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7](p.211)的现象。资本无序扩张及由此造成流量至上、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畸形审美、“耽改”之风、“饭圈”现象等诸多文化乱象;有的平台一味追求利益,纵容用户制作与传播内容低俗、色情和虚假的内容,严重侵蚀社会道德底线,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文娱企业,斥巨资打造所谓的“流量明星”,诱导粉丝疯狂“氪金”“打赏”,为流量不择手段,甚至“以矛盾造热度,以热度换流量,以流量谋利益”。[9]对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敢于揭批各种乱象,引领文化领域正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第三,要坚决同落后、腐朽文化作斗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10](p.314)然而,“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11](p.313)邓小平指出:“这几年生产是上去了,但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还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在复活。”[1](pp.143-144)江泽民也强调:“由于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文化残余的影响,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东西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3](p.38)胡锦涛告诫全党:“我国是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影响将长期存在。”[5](p.268)进入新时代,诸如“非法宗教”“封建迷信”“面子观念”等封建流毒不时显现,习近平指出:“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8](p.9)等等。对此,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建设,对落后的文化要旗帜鲜明地亮剑,对文化垃圾要及时清理。

第四,要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作斗争。对于个体而言,精神污染的显著表现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流行,精神世界的荒芜势必造成人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习近平指出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8](p.22)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个人利益不可侵犯”到“个人至上”,这些论调从未真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不能让集体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理想信念、行为准则让道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目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不能仅停留于课本、口头上,而应在文化政策制定、施行及文化管理等方方面面真正绷紧这根弦,在全社会真正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引领青年主动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全社会反对精神污染的自觉意识,把净化我们的精神世界当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去做。

防止精神污染,不仅是思想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及新媒体环境下复杂多样的个体需求,文化乱象、错误观点复杂多样且危害深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12]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1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总结积累斗争经验,勇于批判文化领域各种错误和扭曲的价值观念,与一切企图逾越底线的现象作坚决斗争。

猜你喜欢
底线领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真相与底线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8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6
底线
小说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3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