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浅析

2022-12-05 19:22汪伟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34期
关键词:培训专业教育

●汪伟

初中阶段在义务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在整个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教育新使命,交给教师新责任,向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时代初中教育质量的好坏。但是纵观当下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确实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分析问题,把准成因,才能真正找到促进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良策。

一、“为谁培养人”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

教育工作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乎“国之大者”。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才能在政治方向上坚定不移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但在教师专业培养和执业能力提升培训过程中,各级各类培训组织者因时间、经费、认知、责任感等原因,几乎不专门安排教师专业发展思想政治培训课程。即使有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也往往用“师德师风”培训完全替代了教师专业发展思想政治培训,用“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严守师德底线”替代了“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教育,以至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适应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根本任务的需要。从校本培训情况看,各级各类学校在对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培训时,往往侧重学科知识强化培训、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学研究方法探讨、教学经验交流共享等,忽略了“我们为什么要教书”这个问题,弱化了“教育的初心”。从教师个体自主专业能力提升情况看,主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少,而侧重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多。多数教师不会主动甚至不愿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是,部分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答案的淡化漠视,甚至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抛诸脑后,课堂上没有或弱化理想信念教育,缺失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缺失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铿锵话语,取而代之的是哪所大学最有名、哪个专业最赚钱,这与教书育人的核心价值取向背道而驰,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二、“一桶水”很难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当下绝大多数初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够不够用?答案是“肯定不够用”。所有学科面对不同学生时,教师专业知识都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甚至会被新的知识覆盖、替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一个教师在大学毕业前储备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知识性内容和能力性内容两个部分。就知识性内容而言,以语文为例,教师储备了较为系统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专业知识,应对十几岁的孩子应该是足够的,但是当网络媒体兴起后,交流方式多样化、思维方式复杂化的学生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距离学生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文字内容,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当时的形象,学生对文字内容会从很多角度去解读,远远超过教师、教材的解读。这需要教师对自己储备的知识进行全新角度的探析,预设多元而超过学生解读能力的答案,才能对自己储备的知识进行高质量传授。

有的教师自认为自己装满了知识的“一桶水”,足够慢慢“倾倒”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随着教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或已经站稳讲台,就不再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补充和更新,更缺少补充、更新的主观动力。教师及其具备的专业知识不变,但是教学对象的年龄在变化、思想在变化、群体在变化,这种状况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学生要主动适应老师”的教育口头禅被滥用,其本质是“学生被迫适应老师”。在教学技能储备方面,很多教师在学校“装满”的一桶水,或在教学实践中补充的“一桶水”,远远跟不上教育科技进步的脚步,甚至出现不会操作电脑的老师在讲台上拿着粉笔“侃侃而谈”的现象,分明可以用三维技术3 分钟就能演示完的内容,教师却要云里雾里地讲30 分钟。

三、“压力山大” 成为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阻力

教师变压力为动力,原本是一件好事,这也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事实。但是现实中只有一部分教师,甚至少数教师能从“压力”中“脱围而出”,成为学科教学专家、学者或名师。多数教师却在多重压力下失去工作、学习、研究的动力、激情,形成了职业倦怠,自然失去了专业成长的主观愿望。

阻碍专业成长的最大压力是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占用了教师大量的学习提高时间。从教育任务看,一个班级里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校表现千差万别而又问题层出不穷,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零散时间,解决个体学生的教育引导问题。这样的教育任务,不是能用时间多少来衡量的,更严重的是这种教育需要反复抓、抓反复,是一项几乎永远不能完成的任务,且在短时间内看不见效果。从教学任务看,一个初中教师满工作量应为12 课时,除此外还有课前课后的各种工作。授课课时与实际占用时间的比例几乎可以达到1:1.7,即一个教师课堂授课1 节,实际占用时间可以达到1.7 节,部分教师甚至达到了2 至3 节。以此计算,一个教师一周12 节正课,实际占用时间甚至达36 节。如果一个教师授课时间与实际占用时间比例仅为1:1,那这个教师一定是不负责任的教师。

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二个压力,源于教育评价体系单一和社会评价的功利化倾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各级、各界对教育的评价最后似乎都变成了数字,这些数字变成了教师必须面对的冰冷现实和社会评价功利化的理由,与教育是“有温度”的事业大相径庭。这些数字无法对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自然打消了教师的职业积极性,推动教师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情绪,甚至完全浇灭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

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新时代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不足除受内在动力影响外,还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所以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主要问题是学校缺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奖励办法,或相关机制不健全、不科学,对教师专业引领乏力,导致教师对自己所在学校相关制度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很多学校用教学效果评价替代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甚至片面认为只要书教得好就是专业成长,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和做法。部分教师很“凶”,长期以来靠一个“凶”将学生拿捏得死死的,学生很“怕”老师,因此把老师说的话当成“圣旨”,无条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老师也不对自己布置的任务做科学分析,反正只要自己布置了任务,学生就会完成,从而在“教学效果”上“略胜一筹”,在学校各级各类评比中占得先机。但要论专业本领,这类“经验型”教师几乎没有什么进步,随着时间流逝,学校就会出现教师专业成长“青黄不接”的状况。

从教师收入看,目前部分初中教师对自己的收入还不太满意。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对目前收入满意程度”这一问题上,53.18%的初中教师对目前收入情况“一般满意”,但仍有27.89%的初中教师“不满意”,甚至有8.24%的教师“很不满意”,仅有9.83%的教师“较满意”,0.87%的教师“很满意”。由此可见,当前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未能达到预期。关于收入水平与教师付出之间的关系,有81.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与付出不相称,“收入低于自己的付出”,只有8.38%的教师认为收入水平与付出相称。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初中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对对等的工资回报。

五、“放之四海而皆准”使教师专业培训缺乏实效性

应当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等,都很重视教师专业成长问题,都在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举办了各种各样的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到市级层面,都有不同的培训计划。但是细细分析这些计划、方案,可以发现有很多共同点。首先是培训的时间均在一周以内,报到1 天,离开一天,剩余5 天参加学习,有的培训时间更短。其次是培训日程都分成两个或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家讲座,第二部分是现场教学,第三部分是参观学习。从培训形式看,主要是面授和线上培训两种方式,面授效果全靠“革命自觉”,线上培训效果更不好评价。主办方虽然加强了各级各类培训审批管理,强调注重培训实效,甚至纳入到教师的继续教育考评,但从实际情况看培训质量和效果并不乐观,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

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培训本身,而是同一个教师、同一个学科接受“南北东西”的专家培训,有些观点甚至相互抵触。我们承认学术要百家争鸣,但是不同观点是在不同教育发展水平的地方,经过实践提炼总结出来的,是否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值得深入分析研讨了。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能“从实际出发”,从学情、校情出发而不敢大胆贯彻实践新的理论和方法,自然阻碍了专业成长速度和质量。另外,教师面对不同的学情校情,面对众多的受教育对象,只能在专业成长与适应学情、校情中采取过去行之有效的惯性做法,因为面对一届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出成果、被认可的可能性较低。

促进新时代初中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直面源自教师、学校、教育行政、教育研培等行为主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需要进行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贴近学校、教师实际的专业发展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尤其要立足校本找到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系统、本质、便捷、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培训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部分专业介绍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