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玫, 和 岳, 刘 通
(贵州省修文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 修文 55020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已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向绿色发展,特别是《“十四五”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划》颁发以来,绿色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绿色农业作为一种高效、生态、健康的农业发展类型,已然成为农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修文县作为农业大县,水果种植品类较多,特别是猕猴桃,面积达1.1万hm2,是贵州省确立的一县一业猕猴桃产业核心区[1],并于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此为抓手,借助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提升果树产业,保障水果质量及安全,满足市场需求十分重要。具体而言,“绿色农业”涵盖两层,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和“绿色农产品”[2]。本文将从种植技术和果品品质两方面进行探讨。
新建猕猴桃果园时,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并且距离工矿区1 km以上,距离铁路沿线及生活区50 m以上,避开污染源,同时土壤肥力维持同一等级或不断提升中[3]。建园时,结合修文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选择向阳、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带建设果园。
绿色农业发展先从种质资源开始。结合当地特色,积极发掘优良的种质资源,通过建设资源圃,培育优良品种。新建果园时,选择抗病性较好、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猕猴桃品种进行栽种,一方面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减少农药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商品果数量。
整形修剪对果树的健康生长相当重要,根据果树种类、品种不同,加之栽植地的自然环境、栽植方式等,可以采取不同树形。结合修文当地的气候特点,猕猴桃树形选择“单干双蔓”和伞型棚架皆可,前者修剪简单,后者光照充足。修剪通常选择在夏季和冬季进行。夏季要做好摘心、抹芽、绑枝等,冬季主要是将枝条截断、回缩,留取结果母枝。
科学施肥用药是农业种植的核心,不仅能促进果树健康生长,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对猕猴桃施肥时,以绿色为核心,结合“测土配方”和猕猴桃生长周期特性,施用不同肥料。同时,尽可能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选择增施有机肥、农家肥,种植绿肥,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果树抗病性,提高果实品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把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式融合。一方面采用多元化防治手段,构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体系,有效控制猕猴桃病虫害。如在果园中悬挂黄色或蓝色粘虫板、安装杀虫灯等,并且选用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农药,推行有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搞好服务,加大农药抗药性监测,实现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和规范化作业。
采用果园覆草的方式,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将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等覆盖在果园里,通过覆草既可保温保水,促进树体生长,又可充做有机肥,减少因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绿色发展[4]。
猕猴桃果园管理过程中,为降低病虫害对果树的影响,果农在使用农药时难免会用药频繁且超量,造成果实农药残留超标。为生产绿色果品,积极推行农药减量化,套袋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适用多种果树,包括猕猴桃,不仅能有效预防病虫害,还可以防止机械摩擦,改善果品品质,提高商品果数量。
果实采摘不当,不仅对产量有影响,还会影响果实的耐贮性和果品品质[4]。因此,适时采收,对于获得高产优质果实十分重要。采收猕猴桃时,选择晴天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采收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戴薄手套工作,减少因指甲划伤果品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对于农产品,越来越多的人更是倾向于选择绿色食品。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的背景下,水果作为饮食的一部分,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种植技术,积极引进绿色种植手段,推行农药化肥减量化,以此保证果品品质和安全达标,才能满足农产品市场对果品的实际需求,为人们提供绿色、优质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