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耕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助产专业属于护理大类,主要是面向医疗和妇幼保健等机构培养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护理保健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助产学是助产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较强,对于学生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助产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元素,不仅是强化助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高助学人才质量的重要任务。将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理论课程深度结合,并在现有课程体系上构建更为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助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助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为助产士岗位必备的专业临床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基于整体护理理念下,使学生掌握助产护理知识,提升助产实践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在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元素结合过程中,需要重新修订教学目标,制定更为合理和准确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思想教育教学资源,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实际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评价提供方向。助产士服务对象主要是产妇,产妇在试产过程中其生理和心理会发生较大的情况,这也使胎儿的情况瞬息万变。而且在实际产程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因素会对产程进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分娩后孕产妇还有个性化的关怀需求,这就要求助产士要具备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与自身的人文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纳入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来。学生同理心也与人文关怀能力息息相关,同理心水平越高,则人文关怀能力也越强。因此,在助产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同理心也要作为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待产妇的疼痛及心理特点进行体会,并引导学生对产程进行观察,以此来增强学生同理心和人文关怀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团队需要以职业教育理念为导向,并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思想教育教师、临床助产专家及专业课教师集中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针对专业知识背后的精神和思想进行研究,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补充和拓展思想教育课程。具体教学中,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思想教育教学资源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元素,并通过提炼和总结,从而保证思想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1]。
助产学专业课程中思想教育元素的融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重新对课堂建设过程和思想教育目标进行考虑,并在实际思想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求增强课程的温度,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有深刻的领悟,根据课程不同章节内容与具体案例相结合,进行思想教育目标的确定。
在助产学专业思想教育目标拟定过程中,为了能够在细节进行有效把控,则要将思想教育目标在教学大纲修订和教案课件编定等方面做好落实工作,并根据标准化原则将思想教育元素有效地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训及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
在助产学专业课程思想教育元素融入中,具体元素可以归纳为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唯物主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生命伦理等方面。在助产士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思想教育角度延伸情感态度目标,将思想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进一步挖掘与专业课程贴近的思想教育元素,提升思想教育元素与助产学专业课程的深入融合。
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元素的融合,需要对思想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各学校要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部署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思想教育还要与助产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融会贯通。思想教育实施过程中,要采用全员、全程和全课程的形式,确保助产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课程的协同发展,从而在实际教学中过程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理念。思想教育还要以助产学专业课程作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对思想教育的深入认识,为思想教育的全面有序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元素的融合,宜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框架,为具体融入过程中,应从育人方面作为切入点,使思想教育与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结合,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其应有效能。在实际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做好助产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的落实工作,并与相关规范性文件相结合,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针对人才培养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思想教育元素与助产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发挥其对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另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高校还要基于系统化思维构建思想教育框架,并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基于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元素的融合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
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元素融合发展是较为具体的工作内容,由于二者融合与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为了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稳步推进,则需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发挥课程的基础作用。课程作为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元素融合的基础,一旦缺乏有效的课程建设,那么思想教育也将失去有效的载体,整体融合发展也失去具体意义。因此,在推进二者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夯实课程基础。在实际助产学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科学监测指标的落实工作,并借助于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等方法来充分发挥育德功能。在课程建设方案制定过程中,由于会涉及专业知识传授、综合能力提升及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育德功能也需要在课程中进行体现,从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落实好思想教育。同时,还要重视发挥思想教育的核心引领作用,在实际助产学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将专业知识传授作为专业实践课程的主要任务,觉得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思想教育课的任务,这种观念的存在对思想教育元素与助产学专业课程的融合带来了较大的阻碍。针对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思想教育的重视度,能够将思想教育与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结合,有效地发挥思想教育元素的引领的作用,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专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2]。
另外,无论是高校还是教师都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的重视,并能够基于不同人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人培养方案,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能力的要求。在整修过程中,应积极推动助产学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教育元素的有效结合,从而产生教育合力。并通过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促进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思想教育元素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同时也是确保融合方案落实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校应重视教师思想教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提升,这样可以促进助产学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协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思想教育与助产人才培养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4.1 传统的线下课堂讲授。在当前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融合过程中,基于传统线下课堂的诸多优点,因此仍是当前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师生之间面对面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点时,将思想教育元素精准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教师以身作则,在学术水准和道德情操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及时接收学生反馈,灵活调整授课方式方法。而且面对面线下课堂讲授更易于师生之间的情感融通和信念共鸣。但线下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特别是在授课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课堂有时间限制,一些视频和文献内容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消化,需要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助产专业中涉及较多的知识点,对学生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统筹协调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锻炼。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宜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与目标,积极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
4.2 结合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思想教育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在线教学综合平台,教师借助于该平台可以对学生进行管理,发送课程相关信息,学生第一时间接收并查看,教师还可以对平台上的教学素材进行设置,上传相关教学资源,并围绕重点知识录制微课。通过在线答疑,针对学生开展在线答题,完成单元检测,强化对学生学习进度的监管。而且教师借助于在线平台上传思想教育相关的学习资料及一些重要学习资源,为学生在线学习进行指导。
4.3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和高仿真案例教学法。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中,教师借助于标准化病人对临床真实病例进行再现,学生在模拟的临床情境下,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患者信息的采集,进一步针对病情进行分析、鉴别和诊断,并选择性地确定具体的检查项目,最后确定诊断和护理的措施。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将自己代入真实的情境中,有利于进一步体会到患者的焦虑及恐惧,增强自己的责任感,这对于学生关爱生命、耐心细致和严谨求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借助于高仿真模拟人及临床真实案例开展综合模拟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对所有知识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团队协助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并通过设定模拟人后台程序,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展多种病例模拟训练,或是在短时间内多次模拟同一病例。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练习试错,不会对患者带来伤害。另外,模拟人反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使学生在试错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4]。
思想教育作为高校人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些年轻教师存在教学经验少及专业知识不丰富的情况,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对接,这也导致思想教育教学欠缺多样化和系统化。因此,在思想教育元素融入助产学专业课程过程中,宜构建助产学专业课程思想教育知识体系,将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思想教育体系在助产学专业课程各个环节进行融入。同时,学校也要基于教育教学层面针对教师思想教育效果开展有效评价。并针对助产学专业主干课授课教学要求其深入挖掘思想教育元素,并对与专业知识点相契合的思想教育脉络进行深度探索。
高校思想教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两种主要模式,思想教育课程呈现出鲜明的显性教育特色,并配备了高素质的思想教育专业教师。但一些专业教师自身思想教育意识薄弱,思想教育知识欠缺,再加之思想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基于这种情况下则要强调隐性教学,通过潜移默化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将思想教育元素“隐”于助产学专业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设计人员要进一步梳理隐性教育模式,使思想教育元素能够与助产学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思想教育评价效果需要与专业门类制定标准相结合,并需要相关专业课的教学督导和教师进行评价。思想教育的实施,学生作为直接受益者,学生的评价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当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因此,应基于学校角度出发,制定更为有效和规范的思想教育质量标准。在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过程中,具体要以助产学专业课程思想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助产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做好思想教育教育工作的落实,及时分析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元素的教育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路径,将思想教育元素与助产学专业课程有效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实现医者精神的有效传承,为其步入工作岗位后护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5]。
通过思想教育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以德育人的价值观念。在高校助产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元素融合过程中,还要针对思想教育内容供给进行优化,提高教学思想教育意识和思想教育教育能力,从而为二者的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助产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