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青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具体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将其专业能力提到更高水平,从而使辅导员更有效率地完成本职工作。促进职业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旨在提升人员专业能力,优化职业能力结构,突出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与教育中坚力量的作用,使辅导员更好地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共同为学生和辅导员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职业院校中,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且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行为习惯方面缺乏组织纪律,有的学生存在旷课、抽烟等行为。进入职业院校后,学校内学生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住校,个性得到释放,且宿舍安全卫生问题十分突出。校园就相当于一个小规模的社会,辅导员必须全天待命,导致工作时间十分连续。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违纪频率较高辅导员每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学生违纪、校园危机以及学风建设等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一系列繁重的工作下,辅导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能力。相关标准将辅导员职业划分为三个等级,也对其政治、业务、纪律及个人作风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有足够的思想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着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了解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知学生思想教育相关工作实务内容。由此可见,职业院校的辅导员日常工作繁杂,且时间连续性较强,在拥有较高职业能力的同时,辅导员也要有着心理、生活、思想政治等专业素质[1]。
首先,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国家与社会发展提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内外经济与政治形势正在发生变化,改革实践中突出的理论与实践性问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外环境也在改变,这对接下来学生思想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严酷的外在社会环境使学校思想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扩大,辅导员工作范围更广泛,这对其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辅导员必须在不同教育模式下具备因时而进的科学方法和稳定的政治立场,以充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全面的综合素质追随社会发展脚步,让自己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求的职业人才[2]。
其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做好职业院校学生相关工作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性扩展,学生管理已经从以往的单一化行政管理转变为社会化管理形式,这对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辅导员时刻处于工作一线,应与思想教师相合作,一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将学生思想和实际问题融合,发挥自身教育服务职能。积极组织班级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打造多元化教育服务体系,同时做好自我反思。由于学生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辅导员应遵循着“一锁一开”的工作原则,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实现思想教育的逐渐融入。要求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教育能力,适应当前学生教育管理需要,寻找提升个人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困难的同时,寻找融入思想教育的突破口,为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最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是整个辅导员团队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现阶段社会高度分工以职业化为结果,随着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其团队专业建设逐渐完成,接下来应致力于对团队的社会认可度提升。为了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确保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建设,就要始终坚持培训体系的完善,对岗位分工合理设置,不断完善辅导员工作制度,确立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随着职业的升华,辅导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加强职业探索,明确职业发展的专业领域,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使自身职业能力有着个性化特征[3]。
影响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因素较多,但是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会导致辅导员职业能力无法提升。一方面,辅导员聘任和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严格的考核管理方法,导致辅导员专业水平低下,无法发挥对辅导员的激励作用。此外,学校未采用有效的奖励政策,辅导员拥有的培训机会少,人才队伍不够稳定。
辅导员的职业体系不够健全,未来职业前景不明朗。一直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都缺乏顶层设计,导致辅导员难以踏实的从事本职工作,甚至有的人抱着“干一天就算一天”的态度,或者将这一工作作为人生的跳板,努力向专业教师或者教学行政人员转岗。面临日常繁杂的工作内容,辅导员表示自己的职业前景十分模糊,且无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辅导员这一岗位对自己的吸引力降低,职业能力提升缺乏内在动力。
辅导员工作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这与人们对岗位的定位错误有关,认为辅导员职业就是门槛低,可随意替代,学校为辅导员提供的专业进修与培训机会有限,且每日身兼数职,辅导员无法参与培训。除了上岗前的培训,辅导员只能参与学校组织的每年社会团体培训,培训力度不足,制约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辅导员日常事务繁忙,没有自我学习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一名辅导员需负责一百名以上学生校园事务,学生遇到问题就会直接找辅导员,且辅导员还要参与学生班会、课堂活动及课外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每日占用大量时间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由于工作强度较大,辅导员普遍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对00后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如果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无法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辅导员将难以走入学生的内心,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阻碍。
职业认同感是辅导员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导致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辅导员对这一职业概念理解不够明确,职业地位不高。第二,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多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比本科生综合素质低,学生管理难度更大。第三,专职与兼职辅导员个人心态不够稳定,专业化队伍建设不理想。第四,辅导员对岗位职责不够了解,日常工作压力比较大,除了管理学生事务,还要兼职很多非本岗位的工作。
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影响其职业归属感。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能涉及面广,除了课堂教学工作之外,其余工作都与辅导员有联系,辅导员不仅担任着咨询师、教师的角色,也要担任保安和保姆的角色,很多辅导员表示自己责任重大,手机更是一天24小时不能关机,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难以得到辅导员本人的认可。
依据辅导员绩效和道德、能力等标准,建立职务聘任体系,构建专业化思想教育职称序列,将辅导员与教师的职称序列连接起来,学校在监督人员日常工作的同时,也要对辅导员的等级进行评估,实现人员单独考核。完善奖惩机制与绩效制度,确立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使其内容与学生日常管理要求相契合,保证考核程序的公正性,丰富考评方式。提高辅导员待遇,满足其精神需求,维持辅导员队伍稳定,积极拓展辅导员的工作视野,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发展平台,明确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需求,帮助辅导员了解自身发展需要,看到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从广义层面来看,职业院校应为辅导员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并将此列入教师团队建设大环境内。从狭义层面来看,学校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培育专业化、学习型辅导员人才队伍。第一,加强对辅导员的长期职业岗位培训,除了参与由教育部组织的培训活动,学校还应结合辅导员自身优势展开岗前培训和理论基础培训,向辅导员传递岗位知识,引导辅导员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完成工作目标。除了定期培训,还应为辅导员提供定制化培训课程。比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或者情境创设的方法展开培训,为辅导员提供科学解决办法。第二,科学地展开系统化学习,学习内容的设置应保证相对科学,向辅导员推荐优质书刊和学习资料,鼓励辅导员做好阅读笔记。辅导员为辅导员设置关于思想教育的研究课题,要求每位辅导员在每个学期研究两个时事问题,最终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在学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辅导员学习常态化的研究深入,选拔出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且业务基础扎实的辅导员,引导其攻读硕士学位,加强对思想教育专业的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知识含量。第四,建立多元化人才队伍。受工作性质的影响,建议对辅导员展开岗前职业培训和社会研究指导,对其他学院或者大学进行参观和访问,了解其他学校对于辅导员的培训活动,寻找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先进方法,使辅导员在参观学校的同时开阔个人眼界[4]。
辅导员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辅导员管理与协调能力。职业院校中,辅导员不仅要面对学生和学校各部门,还要面对学生家长,除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提升自己的指挥与引导能力。第二,提升辅导员综合教育能力。辅导员在辅导学生的时候,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尽可能地以道德操守感化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其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阅读人文类的数据,翻阅社会科学等材料,通过互联网掌握政治理论,试图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提升人格魅力,不断拓宽视野,实现知识储备的提升。第三,提高辅导员危机管理能力,在保障日常学校教学秩序的同时,处理学生中的危险事件,保证校园和谐稳定,以正确的处理方式将危险事件由大化小。面对危机时,辅导员应意识到自身的角色,提前做好安排,过后加强反思。第四,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做到与时代的同步发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从就业指导与学生管理入手,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更加丰富的知识。一些职业院校的辅导员为非全日制,建议将其转为全日制辅导员,明确其职责从思想教育转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管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鼓励辅导员专业建设,提升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五,提升辅导员观察与思考能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辅导员的基本任务,辅导员应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与性格特点,对其学习与生活现状充分掌握,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其成长方向。
辅导员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结合关于辅导员岗位的九大职责,重视自我通识教育学习,向同在辅导员岗位上的前辈虚心请教,寻找可以提升自我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围绕学生展开岗位工作。如果平日上班需要将精力集中在学生管理等日常事务,缺乏自我学习提升的时间,辅导员可以利用周末和寒假暑假学习文件政策,利用网络阅读文章,申请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各种学习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参加就业指导等培训课程,试图了解学生的想法,寻找属于自己的锻炼机会。努力获取“1+x”证书,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5]。
鼓励辅导员树立角色意识,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对岗位工作培养出深厚的职业情感,面对00后的职业院校学生,辅导员不仅是他们的人生导师,更是知心朋友。所以辅导员应具备角色意识,主动关爱学生,增强自己对于职业的认同感。
优化学校培训体系,通过培训达到职业技能提升的目的。辅导员的工作职能涉及思想教育、学生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日常事务管理等九方面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应要求辅导员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内容,提高工作的专业性,通过参加专门的培训提升个人职业技能水平。
总而言之,当前职业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时面临诸多问题,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应深刻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了培育高水平辅导员人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必要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能力,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