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实验小学(100000) 王志杰
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中确定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位其内容和功能的:“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怎样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发挥跨学科学习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呢?本文拟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解读分析入手,结合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的教学,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通过对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不同学段学习内容的对比,我们发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几个关键学习目标的发展体系。
从第一学段的参与风俗活动、留意文化现象、感受传统文化,到第二学段的进一步了解和探究中华文化,如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历史和传说并探寻日常生活中龙凤、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意象,再到第三学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这样形成了一条文化体验链,能逐步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真实的文化体验和学习中,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比三个学段信息获取与运用能力,可明确知道在这一培养目标上,呈现出前后联结、螺旋上升的特点。第一学段不涉及资料搜集,仅要求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第二学段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都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的主题收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渠道更为多样化。这体现了这一能力系统性、整体性发展的特点。
“策划”与“设计”这两个关键词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多次出现,是跨学科学习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这一内容在第一学段未有涉及,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参与策划的基础上,要与同学合作撰写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活动总结。可以看出,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策划与设计能力的要求在跨学科学习中呈现逐级上升的特点。
跨学科学习注重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探究过程、成果的完成,注重合作性、交际性,而不同学段间合作与探究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纵向来看,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乐于交流的基础上,能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并与同学交流;第三学段对学生如何展开合作与探究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在合作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想法,运用跨媒介方式分享研学成果,运用多种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等。
综上所述,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文化自信、信息获取与运用、策划与设计、合作与探究四大目标体系相互融合,彼此推动,协调发展。
通过解读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还可以发现跨学科学习需要运用以下策略。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才会基于问题主动发表看法、寻找信息和资源、合作探究提出解决方案,才会产生真实的交流、合作的需求,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生面对的现实生活不是单一学科的,而是多学科融合的、一体的世界。要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所要运用的就一定是多个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观念和思维,并将其融会贯通。因此,跨学科的活动任务设计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让这些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完成任务的重要环节。总之,语文的跨学科学习还是要抓住语文的根本,使学生在多学科探究过程中不断积淀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习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双增长”。
跨学科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活动要充分体现跨学科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特征,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既是探究问题的研究者,也是成果的呈现者。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资料,激活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借助跨学科知识和材料,与同学合作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活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如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策略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习成果的产生。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活动周期较长,需要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投入。学科大概念指向学科本质。基于大概念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将其转化为驱动问题,并根据问题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思维的高阶性和开放性,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根据跨学科任务群的学习要求以及单元语文要素、教材内容,提炼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大概念。这一单元是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共有“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紧密联系,层层递进。“回忆往事”引导学生梳理、回忆小学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依依惜别之情,这能让“依依惜别”板块的教学有更为深厚的感情基础。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综上可知,本单元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大概念有两个:一是小学校园生活是宝贵的人生经验之一;二是策划书是对即将开展的活动进行策划的文本,好的策划书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这两个大概念聚焦的核心问题是“临近毕业,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小学生活,向师友、母校告别?”结合教材单元内容,解决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举办“难忘的小学生活”活动。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并达成概念性理解,就要将核心任务分解成以下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回忆往事——制作班级成长纪念册;子任务二:珍惜此刻——举办毕业联欢会;子任务三:展望未来——时空胶囊。
这三个子任务都是毕业要进行的真实活动,表达的是真实情感。学习过程中,资料的获取、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写作等都发生在真实的校园生活中。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完成活动,并呈现真实的毕业成果。这些都成为本次综合性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并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契机。
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前,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整合,还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设计彼此关联的活动板块和内容。
在毕业之际,比起教材中的“个人成长纪念册”,在校园环境中更适合学生一起制作一本班级成长纪念册。班级成长纪念册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师生共同回忆班级生活,抒发对彼此的情感,这样让学习任务更贴合毕业的真实需求。此外,在共同制作班级成长纪念册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沟通、团队协作,产生出更真实、更丰富的语文学习契机。当然,班级成长纪念册的各个板块也包括学生个体成长经历的梳理。虽然作为班级整体,所经历的大事件是一致的,但每个学生心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以及自己的成长轨迹各有不同,体现他们独一无二的童年。因此,班级成长纪念册要将个人的成长与整个班级的发展进行整合。
我们把整个学习活动分为“回忆往事——制作班级成长纪念册”“珍惜此刻——举办毕业联欢会”“展望未来——时空胶囊”三个板块,把教材中“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毕业赠言”等内容统整进制作“班级成长纪念册”板块,把“写信”独立为“展望未来——时空胶囊”板块。同时,在毕业联欢会上设置“发布成长纪念册”的环节,播放制作纪念册过程的剪影,并在联欢会上给参与制作的每一个学生赠送校园文创产品,这样将两个板块紧密联系起来。
跨学科学习活动其本质是语文实践活动,因此要以语文读写活动为链,并贯穿活动的始终,以实现学科的深度融合。教材中的读写内容有毕业联欢会策划书和写信两个部分。但是,在实际制作班级成长纪念册和举办联欢会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设计一系列的读写活动。
1.绘制个人成长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
引导学生对“回忆往事”的“阅读材料3”——《如何制作成长手册》进行阅读,并根据提示课下收集最能反映自己小学生活的代表性资料,筛选并分类,用个性化的方式完成个人成长时间轴。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回忆往事”部分的“阅读教材1”——《老师领进门》和“阅读材料2”——《作文上的红双圈》,学习作者是如何记叙自己难忘回忆的;然后,迁移写法,让学生选取时间轴上最令自己难忘或最有意义的人、事、物,写一篇记叙文。
2.选定人物,漫画班级英雄谱
引导学生回顾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选择自己想要写的同学,先抓住所写同学的特点,给予其某一称号,如“最佳沉思者——×××”“大力水手——×××”“追风少年——×××”等;然后,用生动的描写和具体的事例将其特点写出来,并绘制人物画像。
3.梳理回忆,盘点班级大事件
按照个人成长时间轴的制作方法,结合收集筛选的材料,全班交流,一起绘制出班级六年来的时间轴,并选出最重要的十件事情。学生自主申报想要写作的事件并进行创作。
4.勿忘师恩,给亲爱的老师写封信
引导学生阅读“依依惜别”部分的“阅读材料3”——《给老师的一封信》,学习如何给老师写信,回忆与老师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5.毕业赠言,形成班级留言板
引导学生阅读“依依惜别”部分的“阅读材料4”——《毕业赠言》,了解毕业赠言的形式和内容。每个学生写好自己的毕业赠言,形成“班级留言板”。
6.准备毕业联欢会
毕业联欢会涉及的语文读写活动多种多样。
写主持词,包括开场白、串词和结束语等。写剧本,将小学生活中令人难忘的事情改编成小品演一演。编写剧本,可参考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西门豹治邺》课后练习3中写剧本的方法。写报道,在毕业联欢会后及时进行报道。写诗歌,读“依依惜别”的“阅读材料1”——《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仿照其结构表达,创作诗歌,表达对母校的惜别之情,并配乐朗诵。填词创作毕业歌,要求契合毕业主题,抒发内心情感。写演讲稿,读“依依惜别”部分的“阅读材料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学习如何写演讲稿,并结合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演讲”,进行演讲。
7.展望未来——时空胶囊
在毕业典礼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给1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展望将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所有的信件用一个时空胶囊封存在学校图书馆内,象征着毕业既是终点,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学生在将来某一时刻“开封”时,一定会有很多感动和怀念。
这些读写活动贯穿成一条活动链,将多个学科知识融入进来,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创作毕业歌曲、进行演唱时,要运用音乐学科的知识;将“班级成长纪念册”的制作过程进行剪辑,要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在设计毕业校园文创产品,如纪念手环、纪念币、手绘校园风景明信片时,要运用美术学科的知识。
1.进行多元主体评价,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跨学科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要进行交流合作,因此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
(1)生生互评。例如,在“分享难忘回忆”和“漫画班级英雄谱”板块,创作者需要将作品与被描写的相关同学进行沟通,并根据其给出的意见进行及时修改与调整,形成真实生动的评价、交流。再如,班级成长纪念册各板块的创意设计以及毕业联欢会策划方案的确定,都需要经过全班学生的讨论和投票决定,这就促成了一系列的评价活动。
(2)教师评价。在制作班级成长纪念册以及策划、筹备毕业联欢会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各小组进评价和指导,统筹安排进度。涉及具体的栏目,如“师恩难忘”时,学生可与所写的教师单独沟通交流,教师可及时给予评价,引导创作者进行修改。在邀请教师写卷首语及寄语时,受邀的教师可评价学生是否写明请求的事情,邀请卡是否表达得体等。
(3)家长评价。在收集成长资料、绘制个人成长时间轴时,学生将自己的成长时间轴及难忘的回忆与家长分享,共同回忆成长的喜悦。家长可以给出修改建议,为自己的孩子撰写成长寄语,让成长手册成为家、校共同培养学生的见证。
(4)任务评价。制作成长纪念册以及举办毕业联欢会既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凭证。在成长纪念册公开发布时,在欣赏毕业联欢会精彩的节目时,学生在欣赏、评议与被欣赏、被评议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学校的文创产品,而文创产品制作的过程也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这样,让这一真实情境下的任务本身成为评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然驱动学生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2.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评价的主体除了语文教师,还有其他学科的教师,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科评价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性成果,还要注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方式,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时的态度,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2)评价重点不局限于语文学科。学生在毕业联欢会上的艺术表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运用的信息技术,设计的毕业文创产品以及完成会场的布置等,均可作为评价的内容。这样,给每一个学生自由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使这次活动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总之,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要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将语文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