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策略

2022-12-04 14:09福建上杭县才溪中学364200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法治道德

福建上杭县才溪中学(364200)钟 斌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师可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塑造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能够理智地对待客观世界,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科学精神的培养则能够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防止学生出现各种问题,在指引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课程的基本目标,能够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精神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素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学生科学精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相关认知不足

虽然科学精神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从未关注过与科学精神相关的内容,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关注过与科学精神相关的理论,但是对它的理解流于表面。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会有意设计与科学精神相关的问题及活动,但是由于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目的,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师相关理念有待转变

虽然说核心素养已被提出一段时间,也给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各种教学新理念,这就导致他们对科学精神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其中包含的诸多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同时,受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的精神及品质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情况自然不会太理想。

(三)培育途径十分有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且仅讲授教材内容。事实上,仅靠教材内容而不依托新闻、电影等新颖材料,是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策略

(一)遵照课程标准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遵照课程标准,使课堂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也是如此,须参考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首先要成为科学精神相关理论的学习者。此外,教师还要精准把握学生目前所处的人生阶段,了解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教师只有准确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再加以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进而打造一节又一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初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期,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未知事物充满了探究热情,浑身上下都洋溢着青春和生命活力。与此同时,初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知识水平以及阅历经验等的限制,可能会对事物缺乏全方位的科学认知,也可能会在生活中产生迷茫和困惑。因此,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

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的“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为例,初中学生在刚接触“生命”这个宏大的话题时,或许会茫然,找不到着手点。现实中,有些学生因为缺乏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而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有些学生因为不懂得生命的意义而在遇到挫折时漠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因此,教师在讲解“感受生命的意义”这节课时,要引导学生科学和正确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自己有限的生命。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言行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中,有两处是需要教师着重给学生讲解的。第一,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教导学生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具备基本的自救自护意识和技能。教师要引领学生慢慢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成就一番轰轰烈烈、伟大的事业,而在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爱护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进行科学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带着美好的憧憬编织自己未来的灿烂人生。第二,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生命成长与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和民族大义。这种将价值引导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而促进他们思想和品德的健康发展。

(二)挖掘教学素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些素材非常适用于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并将其引入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引用教材中的经典故事及名言警句,或者将教材理论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还是以“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为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各种教学素材,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除了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教师还适时引入霍金、史铁生、张海迪等广为人知的名人故事,让学生学习他们对待生命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待生命挑战的乐观态度。

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播放视频“轮椅上的霍金”:21 岁的霍金正值青春年华却不幸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伟大物理学家。学生通过视频能直观地了解到霍金对待生命的态度。霍金顽强地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以及“人为什么要活着”。

接着教师借教材中“阅读感悟”里的《雷锋日记》,让学生进一步探讨生命的意义: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值得的?我们要不要为了别人而活?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探讨、思考,最终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人要勇于承担责任;人活着既是为了自己,又是为了他人,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精彩,而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经过以上两个教学环节,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候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感悟“有意义的人生能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首先,有意义的生命能给我们带来启发,让我们不断思考和感悟人生;其次,有意义的生命能够给我们带来力量,给予我们直面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让我们更具韧性;最后,有意义的生命能够给我们带来活力,让我们不断追问自己“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在这样的追问和深思中,我们的思想、能力以及价值观将得到升华。

教师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这节课时,要一步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对生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有依据、学生的学习有方向,它对调控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懂得怎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有意义的生命需要自己努力去创造;第二层面是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能力目标),能够分辨怎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第三层面是升华学生的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明确了生命的意义之后,积极培养自己热爱生命的情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挑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生命的价值。这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既是独立的又存在着内在关联。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并能自发主动地去创造自己有意义的人生,这与课标提出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相符。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勇敢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用其来指引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可贵,进而形成自尊自爱、乐观豁达和坚强的人生态度,激励学生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师通过“感受生命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向学生传递了正面的价值观,教导学生要积极乐观向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引导学生展开有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并对具体的生命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让学生成为科学精神的崇尚者和弘扬者。

(四)更新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今教学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将各种新型教学方式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引入符合学生思维及认知水平的案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模式。如在“男生女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异性差异”的相关案例,为学生展示男女生在生活中的异同,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自身的理性思维。在“友谊与成长同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一对好朋友从相识,到无话不谈,再到相见不语、彻底决裂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谈谈生活中该如何维持友谊,以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友谊的真谛。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是为了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除了课堂,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科学精神。教师应开展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活动,并努力取得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从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保驾护航。如组织学生在每年九月的开学季开展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由班主任领队,学校相关部门为学生提供相关保障,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社会生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学精神。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照课程标准,深度挖掘教学素材,优化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辩证地分析客观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法治道德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