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鸣:“扎根于本土,放眼于天下”探寻“传统+时尚”的平衡法则

2022-12-03 23:33
设计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中南大学毕业设计特色

徐鸣,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批文化创意类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省情研究会副院长,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视觉传达设计委主任。主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及省级课题6项;主持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建设,成果在全国高校美育工作会议上推介;在CSSCI、SSCI、SCI等期刊发布论文23篇,获得专利12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绘本3部,指导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首届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精品成果展二等奖、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十余项。受邀拍摄教育部《传承的力量》节目的专项报道,教育部高校扶贫系列展播,湖南教育电视台《教视新闻》头条新闻报道“长鼓奏响幸福乐章”。相关成果“文化传承、设计扶贫”成效获得教育部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

《設计》: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情况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内的教学特色。

徐鸣:中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办于1993年,1994年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开始专科招生,1998年按照艺术设计专业开始本科招生,2008年按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始本科招生,2021年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博导1名、硕导8人。本专业依托中南大学综合类双一流A类高校的学科交叉优势,坚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文化强国”“精准扶贫”等领域形成“湖湘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专业特色,构建了设计与研究并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专业具有优良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观念,在湖南省和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本专业建有2个教育部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虚拟现实设计实践基地,2个省级名家名师工作室,3个校企共建研究中心,4个专业实习基地,1个虚拟仿真实验室。在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教学、国际交流教学、设计研究与校企合作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

《设计》:中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发展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方面的劣势?

徐鸣: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提升国际化视野,为专业发展持续提供着原动力。本专业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立足湖南依托中南大学探寻特色发展,研究方向聚焦,专业创始人孙湘明教授领衔开拓的城市品牌、信息设计研究与国际化教学体系化建设,为专业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帮助我们中青年老师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研究方向。目前,专业特色聚焦于“地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设计创新”和“信息科普设计”。依托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研究成果被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优秀案例(全国8个),在全国高校美育工作会议上推介,经验材料在教育部一线采风专栏报道《中南大学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中采用,项目获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文化传承、设计扶贫、乡村振兴”成效获得教育部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并受邀拍摄教育部《传承的力量》专项纪录片。完成城市记忆导视系统设计。围绕国家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城市文化的讲话内容,针对城市文化的保护与活化,提出并构建了城市记忆导视系统的创新思路,该方案在长沙成功落地,相关成果得到国家文旅部等官媒的报道和肯定。

目前,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建设为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专业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未能充分结合中南大学优势学科资源,合作研究更多集中于园内学科专业及各相近专业,而中南大学以工科、医科见长,尤其是材料学、轨道交通、湘雅医科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如何与这些学科专业形成新兴交叉点及特色点是未来专业发展寻求的突破点。

《设计》:“产、学、研”结合方面有怎样的属地特色?毕业设计如何与中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相结合?

徐鸣:专业的“产、学、研”特色在于校地结合,通过建立服务社会创新的激励机制,制定培育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聚焦社会问题和行业需求,把“双一流”高校资源转化为服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谨记为人民服务的设计初心,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围绕智库建设、设计助力抗疫、设计扶贫等民生问题,展开大量的设计公益实践。依托省情研究会、省设计家协会,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和行业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研究成果先后得到百余位省部级领导肯定批示,部分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批示。

比如江华瑶族自治县2014年以来定为我校对口扶贫县,本专业师生团队二十余次赴江华瑶族自治县,遍访了大石桥乡井头湾村、湘江乡中央冲村、大圩镇宝镜古村等全部22个乡镇,广东省连南瑶寨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等瑶族聚居区。探访瑶族古法制鼓传承人,与赵明华、盘上科、唐大打大不公、李谊标等当地瑶族古法制鼓传承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邀请其参与相关教学与研究,共同研发文化创意产品。结合教学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师生团队共搜集、翻译国内外图书、文献资料近千万字,已撰写了10万余字调研报告,录制了图像及音视频资料100余G,初步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及文化创意设计研究框架。申请人指导的工作坊目前已完成手工绘制创意长鼓200余支,瑶族文化创意设计30余套,已制作可直接投入生产的成品十余套,获得相关专利12项,并已将商业开发权全部转让给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通过成果转化为当地每年增收500万元以上。

《设计》:您认为现在的学生有哪些富有时代特色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展开的“教”与“学”有哪些具有时代特点的变化?您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潜质与担当?

徐鸣:随着高考改革和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色,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及跨学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积极鼓励同学们去其他专业的课堂去吸收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与各种学科专业背景的同学交流、沟通合作完成实践项目。打破学科专业的壁垒,去感受不同专业的前沿理论和成果实践,鼓励同学们从设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构建学科专业的桥梁,去发掘新兴科技成果设计转化之可能。启迪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找寻找创意,用设计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希望培养的学生能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像科学家一样严谨的论证问题,像艺术家一样引领美的真谛。创意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实践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设计》:今年毕业设计的大主题是什么?希望给学生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思考?毕业设计线上和线下展示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要求分别有何侧重?是否有助于设计成果渗入社会层面?

徐鸣:今年毕业设计的大主题为“图式黑箱——探索新时代设计的秘密”,从地域特色中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潮流文化资源。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不同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湖湘大地特色鲜明的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们能做什么与国家、社会、行业需要我们做什么是此次毕业主题希望学生们思考的,“扎根于本土,放眼于天下”的设计理念是探讨的核心,将设计与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更是希望学生和社会更多、更深入地挖掘地域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养分,并能让其重新融合设代社会的审美主流之中,探寻“传统+时尚”的平衡法则。本次毕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展示的呈现,线下展示侧重创意实现,线上展示则更侧重于虚拟现实及科技融合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六个月毕设周期的研究,从田野调研、市场调查到思维风暴、聚合慎思,从设计创意、表现形式到设计实现,毕设导师、企业导师、行业专家或传承人等校内外师资全过程指导,依托教师研究课题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的实践项目,让设计有的放矢,并能切实解决地方或企业实际需求与问题的初衷得以实现。

《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暴露出哪些问题?对教学、科研和产业提出哪些要求?如何看待毕业设计未来的改革需求?

徐鸣:在近两年的毕业设计中,尤其是在前期田野调研环节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得很多走访、调研无法深入实地,一手素材不足;考研、留学申请及求职就业等因素影响,部分毕业设计完成度低于预期。基于此,为培养计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开设的模块化教学实践环节设立,将为产学研孕育更多成果;高年级工作室或项目组模式以期探求个性化培养与精准施教的体系构建。

强化毕业设计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分析当前毕业设计所存不足之处,以求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能够主动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需求的未来人才。其一,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更加受到重视,毕业设计也需要依据新理念进行改革,在题目设计、完成过程、成果验收等阶段进行充分的探索,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实践验证;其二,在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交叉思维,在“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蓬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设计内容,应能够在不脱离原有专业范畴的基础上,主动寻找与新技术的契合点,尝试融合新技术,拓展专业的交叉发展。如此具有交叉融合性质的毕业设计,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交叉思维;其三,在于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新时代,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日趋缩小,竞争日益激烈。新理念下的毕业设计改革,不仅需要学生完成基本内容,更要驱使学生主动去了解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知识,关注行业的国际动态,并提高站位,拓宽视野,以更高远的目标激励自己。

《设计》:毕业设计是偏向概念性设计还是企业项目的需求多?如何平衡获奖、实践项目、教学主题?

徐鸣:近年来我校以政府、企业的实践项目为主,也鼓励一些读研和出国留学的同学探索前沿概念性设计。如本专业萧沁教授多年来带领毕业小组,重点关注地图文化信息傳达、专题地图的创意性表达、空间信息视觉化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参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丛书《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设计制作《城市图典》地图日历,出版《每日人文地图》,其中368幅地图在学习强国“每日人文地图”栏目连载。

毛寒教授带领毕设小组尝试了多种设计风格及表现方式,不断进行工艺选择及其呈现方式的推敲,经过和长沙穗城轨道交通公司的沟通与交流,最终将三个文化墙设计圆满实现,现已在黄花机场站、文昌阁站、隆平水稻博物馆站三个特色站落地展示,每一站文化墙都有不同的主题,每一面文化墙都折射和凝聚了长沙的城市风韵。自开通之日起,文化墙吸引着众多人拍照打卡,网友们在网络上分享着打卡地铁文化墙的照片,纷纷安利长沙特色站文化墙的设计。

猜你喜欢
中南大学毕业设计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中南大学校庆文创产品设计
中医的特色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完美的特色党建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