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良,1971年生,湖南湘潭人,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芙蓉学者、二级教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株洲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工业大学渌江学者、教学名师;视觉传达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设计概论“湖南省一流课程”负责人,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历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主持完成“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设计艺术研究”“安全视域下的药品智能化包装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等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1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设计艺术》《绿色与安全:生态包装设计论》等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107篇发表于《美术研究》《美术观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装饰》等CSSCI、A&H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主持或协同完成的教学成果曾3次获湖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文良: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是以设计学学科和包装专业特色为优势的教学中心、设计中心和研究中心。学院现有包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设计学和陶瓷艺术设计等8个本科专业,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包装设计等4个专业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环境设计是“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点,承担了“绿色包装与安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减量包装结构与安全设计”方向博士人才培养任务,目前已经招收10余名博士生。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56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学院拥有全国包装类教学科研团队、湖南省智能包装设计与技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湖南省包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南省芙蓉学者、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人选等各类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的品牌专业之一,也是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专业。本专业始创于1994年的“商业广告设计”,1998年调整为“艺术设计”,2012年调整为“视觉传达设计”。从创办至今,先后获批省级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强化新文科、新艺科理念,拓展专业口径,以“品牌包装”和“视觉新媒体”为突破口,凝练专业发展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和国际合作办学,构建政校企、国内外合作有机联动的协同育人模式。实施“双师共导”,实现了课程老师与工作坊、创客空间导师对学生的联合培养;二是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按照平面视觉设计、品牌包装和媒体视觉设计“三向融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思路,打造了“门类设置多元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内容更新常态化、教学资源共享化”的四化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定、学、交、评”四个环节完成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基于移动学习和在线教育,着力建设一流课程、名师讲堂等数字资源;三是创建多元平台,推动实践教学落地。立足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系统培养,构建“基础训练、综合实训、模拟实战”三大实践教学模块。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实训、创业孵化三类多层次设计平台,促进“学、研、创”三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的落地;四是坚持多维并举,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质量评价,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五维教学评价体系,重点考察知识的掌握度、能力的提升度、素质的全面度、过程的保障度、成果的契合度,形成了突出“设计”特征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模式。
劉文良:学院的设计专业比较齐全,各个专业之间相对独立又密切合作,每一个专业都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全院8个设计专业,在每个专业专任教师都不交叉的情况下,打造出了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这足以说明我们各个专业都具有自己雄厚的实力。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个包容性比较强、辐射面比较广的专业,在与其他专业交叉协同的过程中尤其具有先天优势,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都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的协同。首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协同主要体现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模块的构建涉及到包装设计专业和数字媒体专业方向的发展,既突出学校以包装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又体现出本专业与数字科技、新媒体技术间的交叉协调发展;其次,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专业的协同还体现为大型设计项目的协同、科研项目的协同以及研究生指导上的协同等。正因为这种相辅相成的交叉、协同关系,我们在立德育人和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刘文良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深度融合非遗传承的设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评湖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另外,我们作为核心成员协同参与完成的《基于需求侧的包装设计专业“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及《“政专、科艺、专创、产教”四融合,培养创新设计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也先后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文良: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在产学融合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地方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让企业进课堂,师生进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地、校企、校所协同育人。
前几年,我们的毕业设计主要以“设计助力精准扶贫”为导向,今年开始则确立了“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导向,大力倡导设计为国家战略服务,为社会需求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比较普遍地采用真题实做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与地方政府、乡镇企业的协同育人,更好地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刘文良:今年毕业设计的大主题是“联觉设计”,希望学生结合“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从社会基层、百姓生活等角度用设计语言去美化生活、服务社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强调实践与理论结合,反对“纸上谈兵”虚拟毕业设计课题,从设计实践中总结归纳方法、完善理论,然后再来指导设计实践。而且,今年更加注重设计作品线上展,这种“云展”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是新媒体、新技术更新迭代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的作品陈设形式,有效扩大了视传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宣传推广力度,如动态海报设计、表情包设计等作品呈现方式得到了丰富、拓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年轻设计师们的思维方式,天马行空的创意借力科学技术得以实现。AR、VA、MA、元宇宙等增加了受众与作品、受众与设计师之间精神层面的多感交流,推动学科与科技、专业与专业间的跨界融合,倒逼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变革,也意味着科技筑梦、畅想视觉饕餮盛宴时代的来临。
刘文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对于市场定位问题的判断还不够精准,难以一针见血地找出问题所在。由于市场评价设计优劣的标准与学术标准存在不一致性,在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尚显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既要满足市场的短期需求,又要权衡学术的高度,更要思考未来的走向,正确理解和践行设计引导潮流的观念,深化“产教融合”和“社会导师”等机制,进一步完善政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教师与社会导师对学生的联合培养。
毕业设计未来的改革要特别突出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学以致用、反哺社会的教育理念,通过实施门类设置多元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内容更新常态化、教学资源共享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基础训练、综合实训、项目实战三大实践教学模块为抓手,切实培养好学生的市场意识、前沿思维和动手能力,不断缩短与市场的差距。
刘文良:我们的毕业设计主要是结合政校企产教融合需求进行实战项目的设计与研发,在基于实战课题的设计中恰当地融入艺术特性和意境引导,既满足企业项目需求,又能提升项目受众的审美感知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伟大客户成就伟大设计”,以企业项目为中心,既成就了企业,也成就了设计师自己,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好这个尺度,就能做到“双赢”。
竞赛获奖、实践项目、教学主题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但有时确实感觉到它们之间不是我们想像或希望的那样呈“正比”地发展,这实际上正是社会需求审美标准与学术标准之间的差异性问题。竞赛获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學术层面的问题,目前部分设计类大奖作品在卖场中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优势,反而是一些“接地气”获不到好奖的设计作品给企业带来了比较可观的利润价值,这就说明,用艺术标准去衡量市场产品和用市场标准衡量艺术作品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作用不同,价值不同,观点自然也就不同,价值判断标准尺度是关键。
刘文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毕业后能够以最优美的姿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创造价值。我想特别强调一点: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不是无原则地去迎合市场、讨好消费者,而应该是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引领市场、引导消费者。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大学四年,同学们以汗水换取收获,以青春呼唤未来,以拼搏成就梦想。毕业之后,无论是担负设计师、教师、管理者还是其他角色,我希望他们都不要忘记自己肩上始终有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始终要记住,勤奋学习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增长本领是青春搏击的能量。奋斗无需理由,快乐重在分享,愿他们在奋斗中铸就幸福人生,愿母校随时可以分享他们的快乐和自豪!
朱亭古镇早在三国时期就曾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华,交通发达的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镇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褪色。2021年范迪安委员提出:避免“千村一面”加强艺术财能乡村振兴,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专门课题,这为古镇的再次繁荣,带来了新的契机。
课题以朱亭古镇为表现题材,通过绢本设色的传统国画艺术形式,对古镇历史、建筑、人文、自然风光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表现,再现古镇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气息。最大限度地发掘古镇的文旅价值,从而对古镇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起到助力作用,符合“乡村振兴”的战略主题。
院 校: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设 计 者:李子豪 阳 昊
指导老师:王宽宇
指导老师评语:该作品以插画和海报等形式,通过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浓厚的传统艺术特色,再现了古镇原始、质朴的艺术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整体设计手法古朴含蓄,画面大气而不失细节,色彩统一而不失变化。设计表现和应用载体简便易行,内容全面,故事情节的节奏和韵律把控到位,对古镇的旅游和区域文化发展,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生命健康一直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话题。生活中因不良坐姿导致的损伤,如:肩颈酸痛、腰间盘突出、静脉曲张加重、头晕恶心、手麻、驼背、高低肩等都会引发很多人体上的不适。人们坐着的时候都在保持何种姿态呢?脊椎骨在承受着多大的力?哪些习惯要引起重视?
希望能通过健康主题的設计来吸引久坐人群的目光,引起人们对健康坐姿规范的重视。也许一些小小的习惯改善,就能大大提升生活舒适度。为健康生活助力是一件值得宣传和推广的事情。
院 校: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设 计 者:时 超
指导老师:王 蕾
指导老师评语:作者敏锐地观察到现今社会上有很多由于不良姿态从而引起慢性疾病和不可逆的身体损伤人群。通过此系列设计作品来提升人们对健康坐姿重要性的认知。作品思路条理清晰,画面由具象图像概括转化为几何图形,简洁的图形排版,直奔主题,表现清晰、自然。色调整体搭配和谐。
品牌包装以宁夏文化为核心,枸杞为载体,重塑健康养生产品的品牌形象。LOGO以“塞上见”字体设计为主体元素,以宁夏枸杞红为主色。结合几何图形的表现手法,突出LOGO的灵性与时尚特征;包装视觉语言符号提炼西夏王陵、水洞沟、南关清真寺和一百零八塔等地域建筑为设计主体元素符号,与几何回纹图形重构作为辅助图形运用在各类产品包装设计中,风格统一、相互关联,突出品牌包装的系列化特征。色彩提取宁夏枸杞的红色、黄河文明的黄色、回族的绿色以及天空的蓝色为标准色彩体系,体现其文化内涵,突出健康、简约、时尚的设计概念。
院 校: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设 计 者:张亦书
指导老师:厉 璋
指导老师评语:设计创意结合在地文化特征进行故事性提炼,突出了地域文化与产品文化的因缘内涵,产品特征表达鲜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琴音好弹,知音难觅”。此款五粮液酒便是为“知音”而设计,取名“高山流水”,一是希望在品酒时,酒桌上能有像伯牙与钟子期这样的好友一同酣畅淋漓;二是从侧面表达五粮液酒入口绵柔甘洌、回味悠长,如高山流水般让人回味无穷。包装整体节奏以黑白黑呈现,视觉效果简洁但不简单,下半部分的山水更能呼应主题,采用篆体,更加符合整体调性。瓶身整体像回旋的波纹,且上圆下方,对应山与水的硬朗与柔和,也能对应酒局中的“方圆”之道。
院 校: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设 计 者:史湘雄 彭 茜
指导老师:刘文良
指导老师评语:该作品紧扣五粮液酒的品性,结合传统酒文化进行设计。经典的黑白色与山水有机融会,再搭配流金溢彩的篆体文字,美好的意境中折射出朴素的方圆哲学。设计整体上简约而不简单,素雅而显气质,端庄更显风范。
五粮液酒产自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中国酒都宜宾,正所谓:“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还需窖池老”,只有宜宾独特的黄粘土与自然酿造环境,才能孕育出世上独一无二的琼浆玉液——五粮液。因此,此款五粮液包装设计主要运用了宜宾的自然环境:“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元素来进行设计创作,体现五粮液得天独厚的产地优势,颜色上以灰湖绿为主,灰蓝色为辅,给人以轻松自在感。外包装盒设计形似大门,寓意着开门见山,在材质上选择独特的粗陶材质与主题呼应,增加了抓握时的摩擦感,并营造返璞归真的自然美感。
院 校:湖南工業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设 计 者:谢天琪
指导老师:张永年
指导老师评语:该作品从五粮液的原产地宜宾作为设计切入点,将该地的自然地貌转化为视觉符号,突出了产品的产地优势与产品特点,较好地体现了“山涧琼浆”的艺术意境,使整体设计别具一格,典则俊雅。
基于湖南怀化侗族傩戏非遗文创系列包装设计,以传承侗族傩戏为目的,对怀化当地与傩戏相关的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通过对傩戏面具元素的提取,在构成元素中加入表演时用到道具,经过重构过程,构成不同的插画。傩戏面具是最能表达戏剧特色,运用面具中元素,将包装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在包装结构上融入互动,打开带来惊喜感的开启方式,将傩戏视觉元素展现。增加文创产品开启时一种仪式感,从而表达傩戏文化内在的生命力。盒子后面折叠结构打开能充当手机支架,还能做文创摆放器物,一盒多用实现绿色环保的包装设计理念。
院 校: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设 计 者:阳单丹
指导老师:张 弘 韬
指导老师评语:该作品以展现湖南怀化地区侗族傩戏文化为创意切入点,不仅有利于赋予文创产品较高的文化附加值,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也具有积极意义。作品以手绘风格进行表现,色彩丰富、版式活泼,具有较高的原创性、系列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