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2022-12-03 21:30关琼张凤巧殷乐刘萍李树霞李艳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信息

关琼,张凤巧,殷乐,刘萍,李树霞,李艳琪

(河北农业大学 图书馆,河北保定 071001)

厚重的文化积累是城市的形象、城市的灵魂,城市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市民素质,建设具有个性的城市文化,构建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这些都构筑成城市文化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 不仅致力于高校科研教学服务,还一直是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场地。随着现代高校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与服务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其中主要任务包含“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 为社会服务”,在国家提倡文化共建的大环境下, 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和共建。 尤其是智慧城市和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成熟, 使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成为可能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PEST 分析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一般应将政治(Political)、技 术(Technological)、社 会(Social)和经济(Economic)这四大类影响作为单位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1.1 政治(Political)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 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近几年来,国家不断支持鼓励高校图书馆延伸文化服务职能, 在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的提升居民素质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2]。 2002年和201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都倡导高校图书馆应面向社会服务。 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中心,充分挖掘文献资源的价值,积极服务地方大众,为城市输送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理念,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城市文化繁荣,这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新责任,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机遇。 高校图书馆应该更加开放,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引导城市文化走向,推进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阵地。

1.2 经济(Economic)方面

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的图书馆, 有固定的文献资源与持续的建设费用, 而且多服务于学校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内容丰富、学科齐全,因此其图书期刊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无法比拟的,能够为当地城市的科研、专业部门提供信息支撑。高校图书馆有优秀的专业团队,可以提供专业信息咨询、信息整合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参与不仅提高了自身资源的利用率,填补了城市专业信息的不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提升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同时更广泛用户的参与和互动,增加了社会效益,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为建设开放型、知识型和创新型社会做出贡献。

1.3 社会(Social)方面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社会模式的提出,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与城市建设融合的步伐。 城市居民素质的提高加深了他们对高水平文献获取的渴望。 而图书馆丰富的文献储备也能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改善他们的知识文化结构。 一方面,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大众不断提到的文化需求与需求的多样性, 也将进一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自我发展。 大众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依赖和愉悦体验会提升其在驻地城市的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使城市更多部门和受众群体加深对高校图书馆的了解, 更好地拓展其社会职能,加深与驻地城市的合作。

1.4 技术(Technological)方面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伴随着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精神上的享受有了更高追求,注重服务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体验感受。不管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都是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 技术的变革推动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新的进展,不仅体现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存储,更延伸到信息管理和文化服务的各个方面。 高校图书馆应该是智慧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社会协同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和城市的深入协作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传输的技术, 更带来文化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还有更好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参与感。

2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知识中心、文化中心、学习中心的三重属性,对于服务城市文化建设具有独特优势。

2.1 高校图书馆能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信息资源

高校注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经过多年积累,图书馆既有丰富的纸质资源,也有现代化的数字资源、各类别中外文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内容丰富,学科齐全。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公共图书馆不能比拟的。其中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中外专著、理论案例等能够拓宽城市文化建设思路, 在城市文化建设具体实施中可以进行借鉴、学习,多方位地利用这些成果,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资料查新、思路开拓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2.2 高校图书馆能为城市提供文化建设人才

图书馆是高校人才的素质培养中心。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也是城市市民的第二课堂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积累了大量图书情报工作经验的高素质图书馆员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 他们凭借着专业的知识素养,弘扬优秀文化、传播社会先进思想,在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提高市民整体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2.3 高校图书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文化辐射优势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 信息中心, 人才培养基地。浓郁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莘莘学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直发挥着“潜课堂”、提升学生道德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 能够体现出高校特有的精神面貌。 高校图书馆的良好文化氛围可以同时感染城市居民,对于引发公民自我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积极作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学术气息对城市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可以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凝聚力[3]。

3 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

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整体性建设和长期发展, 还能提升广大群众的整体文化素养,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1 拓展高校图书馆职能,发挥更大社会效益

实现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宗旨。现代图书馆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馆藏越加丰富,技术手段也越加先进。数字化的变革和智慧化的探索,却没有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而扩充服务群体,拓展服务渠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承担自己的社会职能,通过参与到社会文化服务之中,让自身所具备的信息资源优势得以发挥, 并且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 更好地实现其社会公益价值,使其效益能够得到更大发挥。

3.2 促进自身长远发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变化, 以及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呈现爆炸性增长态势, 城市文化建设的需求尤其对于高质量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作为高校文化先锋阵地的图书馆,其深厚的信息积累和专业人才, 是参与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改善了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高校图书馆要在发挥社会职能中继续延伸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同时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服务,有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理念、拓展新的服务途径,从而促进图书馆自我革新、 自我发展。 面向社会开放、 担负起社会职能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既能证明图书馆自身的社会价值,使其在促进城市发展中有所作为,又能推动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 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从长远来看,对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 提升城市居民文化素养,推动城市和谐发展。

智慧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居民的沟通互联、 信息共享提供了无限可能。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满足居民物质文化需求,这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4]。人既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建设成果的享有者。 只有了解城市居民物质和精神需求,探索和追求更高资源利用效率、更高居民生活品质,才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高校图书馆在素质培养、文化辐射等方面具有鲜明优势。 大学图书馆融入城市文化建设,有助于传播先进人文理念、推动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增进城市人文内涵、提升城市软实力。

4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

城市中的驻地高校图书馆, 应利用优势并联合起来, 与城市中的文化单位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城市的发展,从服务模式、案例研究、服务平台和项目开发等多方面合作发挥作用。

4.1 创新服务模式,更好地实现校地资源共享

运用现代科技技术, 使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更好地与驻地城市信息资源有效沟通, 推动城市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高校图书馆拥有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的丰富文献信息资源, 这些资源对城市文化建设所需的文化资源提供支撑, 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多举措施开展文化传播活动,例如设置城市文化作品展览,开发讲座平台、慕课、专业课件等,依托各高校的特色馆、校史馆、校博物馆等举办文化活动以推动文化的传播。

4.2 积极互动交流,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高校教师的各项科研成果只有实际地转化为产品才能增加社会效益,才能体现其价值。驻地城市是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最好的实践基地, 要想加深高校和所在城市的联系, 尤其是文化建设方面的紧密结合,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平台进行沟通和推广。高校图书馆拥有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的丰富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人才队伍资源,硬件设施先进,在服务和推动文化建设方面优势明显[5]。图书馆应主动打破高校壁垒,走向社会,面向社会开放高校各种资源,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传播各种最新理念,引导城市群众提高文化素质,主导全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

4.3 与驻地城市文化部门开展跨界合作,整合文化资源

高校图书馆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开展跨界合作,在地方文献建设、文化保护、宣传交流、传承历史等服务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构建地方特色数据库,整合城市文化主题,确立文化主导方向。高校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不应该各自为政,而应该相互促进、互通互融。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会受到驻地城市的历史文化影响。图书馆应考虑到这些问题,充分挖掘自身文献与人才优势, 积极与本地文化部门寻求合作,依托本地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环境等特色建设特色馆。例如参与建设博物馆、纪念展览馆等。除此之外,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与城市中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公司、文旅公司等联动起来,收集涉及该地区经济、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构建地方特色数据库,以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并最终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4.4 组织读书活动,引导城市阅读,与城市群体建立密切联系

将“校园读书活动月”扩大为“全民读书月”,尽力扩大素质教育的辐射范围, 将高校图书馆打造为一座城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场馆环境设备以及大学具有的文化专家等优势,举办城市文化讲座。 及时针对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开展交流,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知。利用技术和平台建立公众号,既有本校图书馆的公众号,又联合其他高校、本市的公共图书馆一起创建公众号。定期与不定期发布城市文化发展推文。 推文的内容涉及习俗、历史、文艺、心理学、体育等大众易接受的多方面文化知识;利用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推荐图书馆的资源、活动、咨询信息等。

4.5 转变自身服务观念,找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服务模式

目前, 高校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过程中成效不明显,参与度低,服务形式单一,多数还是被动的信息供给,导致服务效果差,实现不了预期的社会效益。 传统高校馆的服务群体和服务内容多是限制在高校内,即使实施联合,也基本上是高校间的联合,未打破高校壁垒。要想融入城市文化,首先,要转变自身服务观念,树立公共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涵,努力探索开发新的服务模式。 其次,要重视与政府文化部门的合作交流,了解城市文化建设的需求,找准自身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凸显自己专业资源优势,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完善。高校图书馆要将自身文化建设融入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中, 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强化合作意识,寻求多种渠道,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社会效益,引导城市文化导向,满足公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推进城市建设和谐发展。

高校自身的发展依赖于城市的发展建设, 反之驻地高校的人才培育和科技支撑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必须打破自身壁垒,建立长效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为城市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为城市文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6]。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信息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订阅信息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