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的为教之道

2022-12-03 21:13胡晓棠石培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0期
关键词:教课传授课堂教学

胡晓棠,石培春,姜 艳

(石河子大学 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在高校管理中,常用多种指标来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并用这样的评价来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这些评价指标都指向教师的两个最基本的认知水平,即对“教什么”和“怎样教”这两个问题的认知[1]。“教什么”评价的是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对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解程度;“怎样教”评价的是教师的授课艺术水平,是教师组织课堂节奏的能力。大学教师的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开展的,它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与理解教学目的,还要会运用传授知识的艺术手段[1]。然而,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特别是“怎样教”的问题属于教课艺术问题,应体现教师的个性[2]。所以,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能按照所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指标来评价,应遵循教学艺术应有的规律。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对大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明确大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具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课目的

教师的教课目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教会学生做某件事,使其具备某项工作技能,掌握某个方面的显性知识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授业”,体现的是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此;另一种是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项工作”之问题,使学生的内在思想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锻炼,也就是所谓的“解惑”,体现的是教育的人文性。显然,第一种教课目的比较直观,不仅体现在教学大纲中,而且体现在教科书中,教师和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种教课目的是以第一种教课目的为基础,但并不是很直观。学生要想知道“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要以质疑的态度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要从教科书之外的书籍或探索活动中寻找答案;而教师也不得不扩大备课范围[3]。然而,教会学生“怎样做”某件事只是教育的最基本任务,也是社会对教育的最基本要求;而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件事,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为这是对人的思想的启迪[4],是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方式[5]。所以,第一种教课目的只是第二种教课目的的载体,而第二种教课目的才是大学教师的真正教课目的。

因此,表面上看,大学教师给学生“教什么”的问题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对大学教师教课的要求。

二、传授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思维方法可分为记忆思维和辨析思维两种[3]。机器人的最大特点是记忆力超强,然而它只能按照所记忆的程序机械地工作,机器人不需要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但是,人在生产中有辨析思维能力,能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可以判断自己“这样做”是否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一个人在生产中只能按照工作流程做,而不能思考工作的合理性,那么他的工作与流水线上的机器没有什么区别,其社会价值完全可以被机器所取代。

就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仅关心做某项工作的方法,而不关心它的内在原理或逻辑关系,那么学生只需要记住工作方法的全部细节,并且具有实践技能,就可以达到学习要求,甚至通过自学也可以达到这一要求。但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仅提高了自己的记忆能力,而分析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人才之间没有差异,也没有竞争性,因为所谓人才不仅是指某个人能做某件事,更是指他知道怎样更好(或创造性)地做这件事。相反,如果学生更为关注“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项工作”这样的问题,那么他就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去课本以外的知识库里寻找答案,这一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实验活动更显得有必要[4]。大学生一旦明白了“为什么”的问题,他就可以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新的工作方法,这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在工作中才有竞争力。

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师只是教学生“怎样做某件事”的方法,那么他只需要比学生早知道这些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告诉学生;教师的备课过程就像提前学习“说明书”一样,上课完全可以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师实际上是“知道分子”。如果教师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某事”之道理,那么教师不仅要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了解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教师备课时就不能盲目地相信课本中的内容,而要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所教的内容,主动研究和思考这些知识。实际上,课本上的内容只是个载体,大学教师的教课目的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其最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4]。

从社会角度来讲,向学习者传授思维方式是人类进化和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6]。动物用身教的方法向其同类传授生存技能,而这些生存技能都是动物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诸多教训而获得的。正如黑猩猩知道用石头可以砸开坚果,但是它并不知道这是能量传递规律在起作用,因此它最终也没能发明出工具,只能依赖于自然形成的石头获得食物。因此,动物生存技能的传授本质上是离不开自然教训的,它们只能永远依附自然。而人类在传授知识时不仅要传授技能,即“如何做”,还要传授原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前一种传授过程与动物的传授过程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后一种传授过程则是经过思考和分析以后,将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本质内容传授出去,这一过程传授的是思维方法。正是这样的传授内容,使人类具有了创造力,才生产出许多自然界所没有的产物。

三、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程式化的过程。这门艺术不是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上,而是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被称为“课堂美学”,它解决的是“怎样教”的问题。

艺术的特点是形式多样且能激发人们的情绪和思考,也就是美感。对艺术质量的评价取决于两类群体:一类是艺术的生产者;另一类是艺术的消费者。但是,艺术的生命力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接受的程度。从这一层面来讲,任何艺术都是服务产品,必须以艺术消费者为主。作为一门艺术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包含教师的个人特点,不能用同一种尺度和标准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当然,不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都应遵从“课堂美学”规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他们所能够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不一样,所以,部分学生不适应某个教师的教课方式,并不表明这位教师教得不好[6]。因此,评价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应该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不能要求教师去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习惯,否则,这将不符合艺术欣赏规律。

(一)播音员式的课堂教学

教师上课时很严谨地将所要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每个概念讲得都很精准、精练,如果将整个课堂内容记录下来,就是一本很经典的教科书。这种讲课方式类似于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稿,知识传授效率很高,往往能够赢得基础较好学生的好感。当然,所谓的播音员式的讲课并不意味着教师讲课时照本宣科或没有语调和表情上的变化,仅仅是指其语言很精练。这样的教师往往给人认真的感觉[7]。

(二)演员式的课堂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关注教师所讲的东西,然后才能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为了能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在讲课时不得不有所表演。往往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夸张的表情或肢体表演、新颖刺激的词汇、学生当下最关注的事件或借助视频音像手段等,引出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或解释某个概念。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课轻松、师生互动自然,而且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多数学生留有长久印象。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知识传授效率不高,有时学生的听课目的会跑偏[7]。

(三)导演式的课堂教学

不论是播音员式的教学方式,还是演员式的教学方式,就学生而言都是被动学习,都是以听取教师讲解为主,只不过在听取的过程中所享受的美感不同。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和感悟[4],即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设定部分分析条件,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答案,或者找出所学知识的体系关系,这就类似于导演给演员设定故事情节,由演员自己寻找表演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而且也是探索性学习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必要的时候也会寻找大量文献资料。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不仅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而且能够享受到美感,因为他体会到了自己的能力和聪明才智,这是一种美的享受[8]。然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四、课程准备

采用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个性,但是,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方式都不可能使所有学生满意,只有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完全配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任何教师来说,课程准备是必须完成的环节。而在课程准备过程中,教材或参考资料、讲义、讲课方案(教案)是三个重要的要素。

(一)教材或参考资料的选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仅仅是参考书,是一种比较符合教学大纲的参考书。教材的适用性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与教学大纲的符合程度;另一个是与教师讲课习惯的符合程度。任何教材都需要靠教师诠释,所以教师的因素在教材的选用上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教师对同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可能不同,在教授过程中采用的表达方式也会不相同,进而选用的教材可能不同,只要有助于教师很好地诠释教课内容的教材,都是可用教材。一般情况下,被多次修订再版的教材应该受到关注。

(二)讲义的撰写

教材的作用主要是符合教学大纲,符合教师的认知习惯,但它毕竟不是授课教师所写,不代表教师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习惯表现出来,就应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就要撰写讲义。讲义绝不是对教材内容的重复,它只服务于教师个人,是为了让教师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讲课的一种备忘录,就像演员自己加工后的剧本,目的是让演员对角色把握得更深入、更准确。所以,同样一门课,不同的教师撰写的讲义应该是不同的。

在课堂教学中,讲义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讲课的灵魂。因为教材是以阐明“怎样做”的问题为主,而教师要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就必须补充许多教材以外的知识信息。如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那么需在讲义中补充更多的内容。因此,讲义不仅反映教师对所讲课程的理解,还反映教师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包括知识面的宽度、深度、新颖性及应用特征。

正因如此,讲义的撰写是动态的,要不断地补充新的案例、新的研究成果、新发现的文献信息或教师对问题产生的新思考。不能指望在写讲义时将所有问题都一次性表达清楚,因为专家对很多专业的问题都还没有研究清楚,所以撰写讲义是对新知识与新成果的跟踪,本身也是研究过程。

(三)教案的设计

教案与讲义不同,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教课时的一个思路,是实施讲课过程的一个方案,其类似于自然科学研究方案中的“技术路线”,重在反映教师讲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艺术技巧。教案的撰写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统一格式或标准;应该以最能够有效地提醒教师讲课步骤和程序为准,能够体现教师的个性。教案写作可以用表格、框图或条文的形式。对于教师来说,教案最好是一次性使用,力求在每一次讲课中找到更好的讲课方法;否则,教师对同一个内容反复采用同一种方式讲解和阐述会感到审美疲劳。另外,由于教案仅是用于提示教师讲课思路的,是一次性使用的,所以教师没有必要将教案背下来。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应与教学目的相呼应。大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工作技能,即“怎样做”,更要教学生思维方式,即“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课程考核的目的就是要检验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具有的能力和水平,考核方式也应多种多样。

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已经使学生普遍养成了记忆思维习惯,强于背书,弱于分析、归纳及逻辑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则视若登天。另外,由于学生学习主要依赖课本,而关于创造性思维或者关于所学内容的深层次解释的理论,则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学习用心的学生通过做课堂笔记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记录下来;而学习不用心的学生则对教师课堂所讲的内容就记录不全面,甚至根本没有印象,那么学生考前复习就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希望考查概念性问题,如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等类型的题目,而这样的考试只能是闭卷考试。这种记忆类的题目训练的是大脑的条件反射功能,也是动物的基本智力功能[6],检验不出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检验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水平,就应该考核其归纳、分析、逻辑推理与解释“为什么”之类的问题紧密相关的思维活动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六、课程研究

要给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教师应自主研究课程内容和讲课方式。

(一)课程内容的研究

课程内容的研究体现在研究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即该课程各章节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或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前后衔接关系或因果关系、课程内容的编写目的、课程中的各个问题是否可用现有的理论知识给出解释,等等。每个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使得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问题的解释方法不一样;如果教师能够用多个理论解释同一个问题,那么这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更有利。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对于课堂上所讲的问题就如同自己所研究的问题一样熟悉和专业。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取决于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包括新的基础理论、新的机理特征、新的知识应用成果和方法等。这些问题一方面依赖于专业人员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依赖于教师自身对于知识体系的研究。所以,教师不仅应有科研活动,更应该有科研交流的机会。

(二)讲课方式的研究

讲课方式是艺术,对讲课方式的研究包括对课程内容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段的研究,是讲课技巧的艺术性研究,它关注的是课堂美学,追求的是课堂美感。例如,前面提到的播音员式的讲课方式可能给人一种欣赏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肖像画似的感觉,体现出严谨和庄重的气质;演员式的讲课就像是欣赏评书或相声,体现出活泼、轻松的气氛;导演式的讲课使学生参与到思维过程之中,欣赏到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真正的美感。

课堂美学符合一般美学的特点和规律,也有形式美和内容美之分,而且其美感特点等同于一般美感,即“自我能力的体现和认识”和“新奇、独特、悦心”[8]之美。课堂美感能够使听得懂的学生有成就感,使没有学过该内容的学生产生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通过讲课方式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研究讲课方式的目的。

讲课方式的研究还应包括对课程实践活动或作业练习及课程考核等环节的研究,主要研究该课程内容的理论讲解、实践练习、考核方式等环节之间的关系,研究作业练习或实践内容的形式、难易程度、涵盖范围等问题。之所以将这类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归为讲课方式研究,是因为实践活动和作业练习是启发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对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核环节不仅是对教师讲课方式有效性的检验,也是对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的的检验,科学的考核方式所得到的考核结果能为教师改进讲课方式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结语

大学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以教授学生工作技能、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为目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过程。要教好一门课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要认真研究课程,不仅研究课程内容,更要研究讲课方式;根据个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表达习惯撰写讲义;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讲课方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最后对课程内容的考核要科学合理,要能够检验出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水平。教学目的、教课内容、讲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四个环节组成了一个知识传授系统,大学教师应该对这些环节认真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教课传授课堂教学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怎样上好低年级口语交际
传授技艺
要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明星传授“颜控女”选车宝典
吓人的尖叫课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香港国民教育争议中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