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慧,汪 霞,荣 敏
(1.石河子卫生学校,新疆 石河子 832000;2.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 库车 842000)
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9年以联合办学模式启动护理专业建设,多年来始终将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2016年,该校与石河子卫生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共同探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目标明确、适应专业发展的高效教学队伍。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而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师资,于职业教育而言,一流的师资指的是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紧跟行企发展,不断创新教法的教师。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1],提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及内容,赋予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新内涵。
在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之前,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教学组织主要是教研组形式,校内专任教师承担护理专业大部分教学任务。随着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研组“机构观”传统思想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护理专业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日益减少,组内教师长期处于以个人活动为主的状态,独自完成教案及实训计划撰写,承担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辅导等任务,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能力的强弱,教师之间缺乏横向交流,缺乏跨学科、跨专业乃至跨行业的教学改革探索,这些直接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随着阿克苏地区相关行企对护理专业人才知识与技能要求的提高,教研组逐渐意识到思想交流、教法互补、团队合作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开始探索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教学力量合作与资源共享。
联合办学为师资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加强,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具体如下:生搬硬套联合办学院校教学模式,学生难以适应;教师创新动力不足,无法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学校加强与石河子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的交流,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对阿克苏地区护理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培养熟悉本地情况、留得住、下得去的基层护理专业人才为目标,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团队建设方向。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交叉学科相关知识,紧跟行企发展动态,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2]。这就决定了教师个体单打独斗难以实现教学上质的突破。因此,教师必须更新理念,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教材、教法的创新。2019年,学校以教研改革为契机,与石河子卫生学校教师开展深度交流,共同组建由校内教师、联合办学院校资深教师、行企专家构成的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成员中有来自校内和校外的护理专业教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教师、医疗卫生行业兼职教师以及养老服务业技术能手,形成专业技能互补的队伍结构。团队带头人由护理专业具备双师资格、兼有教学经验及行企工作经历的教师担任,负责团队目标制订与团队管理。其他团队成员的选择充分考虑年龄与知识结构,校内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课教师为团队骨干,协助团队带头人制订团队建设方案,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学活动与相关课题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教师担任教学团队干事,为团队建设提供新思路,负责记录团队活动、撰写宣传用新闻稿;医疗卫生行业兼职教师高度参与理论与技能教学,与团队骨干教师一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校本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微视频;养老服务业技术能手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建议,参与校企合作项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的实施。
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团队成员创新积极性的提高[3]。团队创建初期,经过与石河子卫生学校有创新团队管理经验的教师深度探讨,决定实施高效优酬、问责追责并重的考核机制,从模块化教学设计能力、理论与实践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5个方面综合评价团队成员教学创新能力。根据项目实施阶段以任务清单方式将每一位团队成员各阶段的任务具体化,学校与团队负责人定期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较好的教师给予职称评聘加分、年终评先优先考虑或外出学习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教师发出书面限期整改通知。
2.4.1 对接行企岗位需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2016年以来,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已逐渐重视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按照联合办学学校既定的学科体系开发课程与教材,主动以行企岗位需求为目标的知识重组和教材改革十分欠缺,教师创新积极性不足,教学团队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无法体现[3]。创新教学团队组建后,提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课程教学理念,以培养适应区域行企发展的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提高职业文化素养的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3部分。根据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同联合办学院校教师、行企专家将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实践活动及技能按照规律进行重新设计、编排,形成模块化项目课程。
2.4.2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培养成员创新能力 学校自2016年起加大对护理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至2019年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满足理论授课及实训需要,但教学资源利用率一直较低。2020年开始,学校在综合分析现状及可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明确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三教”改革思路:借助信息化手段、依托智慧学习实施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名师导教,助推教师改革;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助力教材改革;利用智能化设施丰富教学方法,力推教法改革。
2.4.3 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形成新型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推动教学团队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教学创新团队应在严谨务实的基础上,形成包容、创新、合作的文化氛围,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融为一体,实现共同成长,提高团队工作效率[4]。学校在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时充分考虑专业特长、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保证团队能够通过协作,获取先进教学理念及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实现成员之间知识和能力的交叉互补。团队负责人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研讨会,学习最新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分享个人观点与学习体会,将团队总目标具体化,分阶段制订工作计划,逐步形成鼓励学术争鸣、协同创新的团队文化。3团队建设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团队负责人和全体成员不断了解职业教育发展最新动态,适时调整团队建设方案,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与联合办学院校教师及行企专家共同开发了一批校本教材并成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构建了符合阿克苏地区基层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制订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为培养行企所需技能人才服务的团队[5],组建团队时充分考虑不同领域和工作背景的成员对团队发展的作用,集思广益,制定能够激发创造力、解决当前教学实际问题且符合职业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团队建设方案和考核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区域发展为目的,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将建设与研究同步进行,从团队成员观念更新入手,逐步实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路径创新、文化创新。